周秦两汉连动式的发展变化

周秦两汉连动式的发展变化

论文题目: 周秦两汉连动式的发展变化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 魏兆惠

导师: 尉迟治平

关键词: 周秦两汉,连动式,发展变化,连词,介词,动结式,动趋式

文献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周秦两汉自商周时代至两汉共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和变化。跟印欧语相比,作为孤立语的汉语有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句式——连动式。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语的一个句子中,几个动词会按照时间顺序原则(PTS)依次出现在主语之后,从而构成连动式。连动式早在甲骨卜辞中就存在,历经几千年,现代汉语更加活跃。连动式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还衍生出其他的多种语法现象。现代汉语的连动式备受语言学家的关注,但古代汉语连动式至今还没有人作过系统深入的研究,上古汉语更是如此。本文主要选取上古汉语的四部经典文献《尚书》、《左传》、《史记》、《论衡》,将上古汉语中周秦两汉连动式的专题研究和专书研究结合起来,将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结合起来,将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同时将语义分析贯穿于语法分析之中,通过对这四部文献的连动式详尽而真实的描写,观察上古一千多年来连动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并对这些发展变化作出解释。我们发现: 1)在周秦两汉汉语中,一般动词直接连用,动词之间不插入连词时,如果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是承接关系,这类连动式很少发生变化,因为它们自始至终是遵循时间顺序原则的。2)连动式中使用连词的频率,自商周时代至两汉经历了从少到多再到少的变化过程。早期连词少是因为连词系统及其表达功能不完善造成的,两汉时期连词少是由于动补结构的出现等原因造成的。3)不含连词的连动式,一个句子中出现了几个连用动词,这几个动词的语法地位是相等的,但语义地位却不同。几个动词必然有一个动词是核心动词,而另外一个动词则是次要动词。当另外的动词经常充当次要动词时,动词性会逐渐减弱,词义会逐渐抽象化,语法位置会逐渐固定下来。如果该动词出现在V1的位置,表示时间、地点、方位、原因、凭据、对象、伴随等时,容易语法化为介词,如“在”、“从”、“凭”、“对”等; 如果该动词出现在V2的位置,而且是不及物动词(如趋向动词、状态动词等),它们带宾语时是使动用法,和时间顺序原则(施事者在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连动式的概念的界定

1.2 关于前人的研究评述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材料和方法

2 周秦两汉连动式的动词分类

3 今文《尚书》的连动式研究

3.1 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

3.2 《尚书》的动词类别

3.3 今文《尚书》的连动式

3.4 连动式与其他复杂句式

3.5 多连动的连动式

3.6 《尚书》连动式与甲骨文的连动式的区别

3.7 小结

4 《左传》连动式研究

4.1 《左传》的动词

4.2 《左传》连动式的结构形式

4.3 多连动的连动式

4.4 小结

5 《史记》连动式研究

5.1 《史记》的动词分类

5.2 《史记》连动式的结构形式

5.3 《史记》的连词系统

5.4 连动式的语义关系

5.5 多连动的连动式

6 《论衡》连动式研究

6.1 《论衡》连动式中的动词

6.2 《论衡》连动式的结构形式

6.3 连动式的语义关系

6.4 两汉时期连动式小结

7 周秦两汉汉语连动式的历时变化一:从连动式到动结式

7.1 关于动结式

7.2 关于新标准

8 周秦两汉汉语连动式的历时变化二:从连动式到动趋式

8.1 《尚书》的趋向动词系统

8.2 《尚书》中的趋向连动式的格式

8.3 《左传》的趋向连动式及其与动趋式的关系

8.4 《史记》、《论衡》中趋向连动式与动趋式的关系

9 周秦两汉汉语连动式的历时变化三:从连动式到介词结构

9.1 介词系统

9.2 介词产生的原因

9.3 动词及介词类别

10 结语:周秦两汉汉语连动式的发展变化

10.1 周秦两汉汉语连动式发展变化

注释

后记

参考文献

附表一:《尚书》连动式的结构形式

附表二:《左传》连动式的结构形式

附表三:《史记》连动式的结构形式

附表四:《论衡》连动式的结构形式

发布时间: 2006-04-05

参考文献

  • [1].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D]. 高增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2].汉语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化研究[D]. 杨旭.西南大学2016
  • [3].紧缩及其句法语义后果[D]. 王姝.吉林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春秋左传》介词研究[D]. 王鸿滨.复旦大学2003
  • [2].“V1着V2”结构多角度研究[D]. 彭育波.华东师范大学2005
  • [3].西周金文虚词研究[D]. 梁华荣.四川大学2005
  • [4].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D]. 游舒.武汉大学2005
  • [5].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 李成军.武汉大学2005
  • [6].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D]. 郭婷婷.武汉大学2005
  • [7].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D]. 朱明来.山东大学2006

标签:;  ;  ;  ;  ;  ;  ;  

周秦两汉连动式的发展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