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路面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路面,质量检测
路面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洪毅专[1](2019)在《高速公路改扩建的路基路面质量检测与评价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检测高速公路改扩建的路基路面质量前需要准备的资料,其次分别对路基质量的检测评价和路面质量的检测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分析了路基路面质量检测的结果,旨在为制订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路面质量检测方案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建材》期刊2019年06期)
刘长波,钱振东,陈磊磊,关伟[2](2019)在《基于一致性分析的路面构造深度评价指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平均断面深度(MPD)和传感器测量构造深度(SMTD)2种沥青路面构造深度评价指标,利用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采集沥青路面MPD与SMTD数据,并基于估计重复系数和Bland-Altman法进行MPD与SMTD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分析.研究发现:平行测量次数的增加会导致采集数据内部总误差增加,但可以有效降低随机误差变化范围的影响,提高数据采集的可靠性;MPD的估计重复系数平均值低于SMTD的估计重复系数平均值,说明MPD的测量可重复性更好;MPD比SMTD平均低0.009 mm,这个偏倚在工程应用中是可以接受的,说明MPD和SMTD两种不同评价指标具有可互换性;MPD与SMTD差值的95%一致限(LOA)范围(-0.105~0.087 mm)和估计重复系数范围(-0.094~0.094 mm)接近,说明影响MPD与SMTD一致性的主要因素是两者差值的可重复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庞志显,吴咪艺,于斌,彭炜智,孟祥成[3](2019)在《潮湿路面公路眩光评价指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潮湿路面眩光评价指标的有效性,需对潮湿路面状态下的路面眩光指标进行研究。首先,对比干燥和潮湿状态下的路面反射特性,确定一套适用于潮湿路面的路面反射特性分类标准。然后采用德国照明软件DIALux分别针对双车道和四车道道路建模,通过更改道路覆盖层类型来模拟潮湿状态下路面镜面反射性能的变化,以观测计算眩光限制指标阈值增量TI和亮度均匀度U。最后分析比较眩光指标在潮湿路面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规范中的阈值增量TI在潮湿状况下的数值远低于标准值甚至不足以计算,规范中针对眩光做出的限制在潮湿状况下已经失效;潮湿状态下,亮度均匀度U的下降远低于现行规范中的标准值。基于眩光成因考虑,潮湿状态下对亮度均匀度在现有规范上进行10%~15%的限制可以有效地起到限制眩光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5期)
张瑞[4](2019)在《旧水泥路面评价与沥青加铺层修复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旧水泥路面改造修复的难题,本文以河南某国道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旧水泥路面病害调查,针对病害不同路段采取4种防裂措施,提出加铺设计方案,经过论证得到技术可行的沥青加铺设计方案,效果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期刊2019年21期)
池漪,朱美佳[5](2019)在《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场试验,对钻孔辅助灌浆修补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检验与评估;通过现场跟踪观察,对修补后路面的长期修补效果进行评价,并与相同条件下传统的裂缝修补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30期)
陈悦新,吕兴琴,曹伟[6](2019)在《灰色聚类法在省道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科学规范沥青路面评价指标,在介绍传统沥青路面性能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使用灰色聚类模型来评价路面使用性能,并给出具体的评价步骤及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8期)
叶飞,王华,孟宪光[7](2019)在《基于叁角形法的路面混合料离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路面材料的离析对道路使用寿命有重要的影响。为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合理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程度,给出了叁角形法在离析评价中的相关原理以及程序设计思路。通过对均一粒径以及不同粒径的混合料均匀程度的计算,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混合料离析评价。(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8期)
杜锋涛[8](2019)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裂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维路面结构模型,全面分析评价了加铺土工合成材料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抗裂稳定性,结果表明,面层底部裂缝切应力在正荷载的影响下,其水平几乎为零,与此同时3个主应力和拉应力都是负值,面层底部裂缝处拉应力在偏荷载的作用下,其值为负数,不断提升其切应力水平,进而产生剪切型裂纹。基于相同的环境温度,水泥面层底部的拉应力数值较大,与此同时切应力水平较低。在水泥面层底部,当加铺的土工合成材料弹性模量为1 050 MPa时,在面层底部裂缝处,切应力降低了42.86%,拉应力最高降低28.57%,在温度及荷载作用下,土工合成材料能将裂缝尖端产生的应力集中有效缓解,可起到对反射裂缝的抑制作用。当面层底部加铺土工合成材料后,Ⅰ型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降低了9.52%。Ⅱ型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降低了76.36%。为了增强管控防裂控制作用,可以在水泥面层底部进行土木合成材料的铺装使其内部的应力强度因子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王刚[9](2019)在《基于物联网的沥青路面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沥青混合料路面动态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在沥青路面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应用效果分析,系统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过程的质量控制,采用数理统计和试验室数据对比分析等方式,验证了信息化技术的准确性。最后得出,从沥青拌合站到路面现场摊铺碾压各环节应全部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控制,可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本文来源于《山西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郑小燕,EASA,Said,季韬,骆勇鹏,蒋振梁[10](2019)在《路面养护方案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路面养护方案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原材料萃取及加工和施工阶段内温室气体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以各单元过程的排放因子为参数,将其转换为概率密度函数,运用Monto Carlo模拟不确定性在评价模型中的传递分析,提出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化的比较指标;从概率统计的角度比选路面方案的环境影响.以热拌和温拌沥青混合料罩面为案例发现,热拌沥青罩面所产生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均值比温拌沥青罩面小,但该方案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此外,温拌沥青罩面的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比热拌沥青罩面小的概率仅为60%.(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路面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比较平均断面深度(MPD)和传感器测量构造深度(SMTD)2种沥青路面构造深度评价指标,利用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采集沥青路面MPD与SMTD数据,并基于估计重复系数和Bland-Altman法进行MPD与SMTD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分析.研究发现:平行测量次数的增加会导致采集数据内部总误差增加,但可以有效降低随机误差变化范围的影响,提高数据采集的可靠性;MPD的估计重复系数平均值低于SMTD的估计重复系数平均值,说明MPD的测量可重复性更好;MPD比SMTD平均低0.009 mm,这个偏倚在工程应用中是可以接受的,说明MPD和SMTD两种不同评价指标具有可互换性;MPD与SMTD差值的95%一致限(LOA)范围(-0.105~0.087 mm)和估计重复系数范围(-0.094~0.094 mm)接近,说明影响MPD与SMTD一致性的主要因素是两者差值的可重复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面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洪毅专.高速公路改扩建的路基路面质量检测与评价初探[J].河南建材.2019
[2].刘长波,钱振东,陈磊磊,关伟.基于一致性分析的路面构造深度评价指标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庞志显,吴咪艺,于斌,彭炜智,孟祥成.潮湿路面公路眩光评价指标分析[J].中外公路.2019
[4].张瑞.旧水泥路面评价与沥青加铺层修复设计[J].中国公路.2019
[5].池漪,朱美佳.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效果评价[J].科学技术创新.2019
[6].陈悦新,吕兴琴,曹伟.灰色聚类法在省道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9
[7].叶飞,王华,孟宪光.基于叁角形法的路面混合料离析评价[J].山西建筑.2019
[8].杜锋涛.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裂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公路工程.2019
[9].王刚.基于物联网的沥青路面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分析[J].山西交通科技.2019
[10].郑小燕,EASA,Said,季韬,骆勇鹏,蒋振梁.路面养护方案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