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所论及的是近两年在电视屏幕上出现的一种非常红火的电视节目类型,即电视学术类节目。电视学术类栏目一直在电视业界处于很尴尬的地位,即使是中国电视界的领头羊中央电视台所兴起的几个学术类栏目也都因为收视率的问题而被早早淘汰,但就在2005年,一个几乎处于被淘汰边缘的栏目——百家论坛,却骤然成为全中国关注的焦点,它推出的每一个大型节目,都几乎成了全国人民议论的话题,而在这个讲台上讲述的人物,无论是易中天,于丹,王立群都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它的兴起,带来了中华古老文明中早已被人遗忘的故事和精神,使几乎被金钱腐蚀和商业拥抱的中华大地上开始有了新鲜的火种和在远古记忆中温暖而动人的气息。那么,这么一台手法简单,几乎没有特技,内容又古老的节目,为什么在中华大地上有如此之大的反响?它的奥秘何在?为什么这台节目不像其他节目一样,在地方电视台上很难复制?它的红火和流行到底是电视文化之福还是文化的倒退和变质?这类节目又有什么问题,它的发展前景又将如何?这些问题都是本文希望能够探讨的领域。在当前电视节目庸俗化和商业化气息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对这样一类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和灵魂思想的节目的深入探讨,使其能够良性发展,为中国的文化类节目保留一点宝贵的经验和开拓新的发展道路是十分重要和可贵的,这也是本文的理论价值所在。本文从对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定义与意义分析开始,接着对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历史发展过程做一叙述和梳理,由分析以往失败事例的基础着手,得出此类节目的传播特点。接着分析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原因,从历史,社会,人文等多个社会纬度入手,探讨在中国本类节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其强力存在的原因,得出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无法缺少这种早已深深渗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和文化这一结论。接下来对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论坛节目进行个案分析,从制作手法,制作内容等技术层次入手,详细分析电视文化类节目成功所必需的条件。然后从现在存在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的问题和弱点入手,分析其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对本类节目的意义和未来如何发展做一总结,希望为将来的发展道路做一有用冰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