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对《诸病源候论》有关“毒”的条文进行系统分类整理,并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文字学、分类学、统计学、诠释学等研究方法,对“毒”的涵义、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致病特点、致病范围、治法用药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系统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发展中医“毒”学说。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以元刊本为底本的丁光迪校注本《诸病源候论》为蓝本,以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升级版为工具,使用《中华医典》软件中的检索功能,以“毒”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并比对《诸病源候论》原文,建立《诸病源候论》有关病因范畴“毒”的数据库。1数据库纳入条件:《诸病源候论》中以“毒”为关键词检索到的全部条目。2数据库剔除条件:其一,条目内容中与病因范畴“毒”无关者;其二,条目内容与病因范畴“毒”有关,但未明确病因种类者;其三,条目内容与病因范畴“毒”有关,病因种类明确,但无症状记载者。3数据库的建立及记录的录入: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建立《诸病源候论》有关病因范畴“毒”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变量名为病因和症状。将符合条件的条目逐条录入,录入完毕进行核对。在总库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分析的需要,按病因“毒”的种类,分别拆成多个子库。在数据录入过程中,根据数理统计的需要,对病因及一些症状,进行适当的合并,如病因:虫蛇鸟毒(蛇毒、虫毒、雀毒、蛊毒、蜂毒、虫蛆毒、蚍蜉毒、蜣螂毒、虾蟆毒、蝗蜡毒、蛙毒);症状:烦闷(烦、闷)、肿痈(肿、痈、成脓)、发热(壮热、发热、寒热)、出血(吐血、利血、便脓血、鼻衄)、吐哕(吐、哕)、呼吸不利(上气、短气、气喘)、斑疹疱(斑、疹、疱)、腹满痞大(痞满、腹满、腹大)、二阴异常(阴缩、阴肿、肛烂)、眼部异常(眼生翳、眼赤白膜、眼息肉)。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软件11.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为了使数据的分析合理,对有关变量的量纲作了变换规定。其中,有某种症状时记为“1”,无此症状时记为“0”。采用SPSS.11.0软件编程对病因范畴“毒”及由“毒”所致病证的常见症状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5运用文献计量学、文字学、分类学、诠释学等研究方法,对“毒”的涵义、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致病特点、致病范围、治法用药等内容作全面、系统地整理、分类、归纳、挖掘。结果:1《诸病源候论》作为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记载有关“毒”的条文共有251条,有关毒邪的记载多而广泛,包括风毒、寒毒、热毒、疫毒、湿毒、水毒、毒气、鬼毒、蛊毒、酒毒、食毒、药毒、虫毒、漆毒等40种毒邪,其中频数出现5次以上的有:热毒(40)、毒气(31)、虫蛇鸟毒(24)、风毒(17)、食毒(12)、寒毒(6)、风热毒(5)、酒毒(5)、湿毒(5)、鬼毒(5),涉及患斑毒病候、脚气痹弱候、夏日沸烂疮候、喉痛候、时气取吐候、时气烦候、时气口疮候、伤寒取吐候、伤寒咽喉痛候、伤寒斑疮候、伤寒豌豆疮候、吐血候,中恶候、卒忤候、毒注候等共186条。2《诸病源候论》从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调、脏腑病机等4个方面,全面论述“毒”的病机,其中涉及邪正盛衰病机的有脚气痹弱候、中恶候等27条;涉及阴阳失调病机的有时气六日候、时气烦候、时气喉咽痛候、温病烦候、卒忤死候、伤寒咽喉痛候、阴黄候、中热喝候、中恶霍乱候、时气阴阳毒候,共10条;涉及气血失调病机的有伤寒后下利候、伤寒下部痛候、时气腹满候、伤寒病后胃气不和利候、伤寒病后脚气候、脚气风经五脏惊悸候、目封塞候、喉痹候、喉咽肿痛候、喉痛候、脚气肿满候、蛊注候、蛊毒利候、卒忤候、伤寒上气候、饮酒大醉连日不解候、恶酒候、饮酒后诸病候、吐血候、雀瘘候、伤寒心痞候、伤寒结胸候、伤寒热毒利候等33条;涉及脏腑病机的有伤寒后下利候、伤寒下部痛候、时气腹满候、伤寒病后胃气不和利候、伤寒病后脚气候、脚气风经五脏惊悸候、目封塞候、喉痹候、喉咽肿痛候、喉痛候、脚气肿满候、蛊注候、蛊毒利候、卒忤候、伤寒上气候、饮酒大醉连日不解候、恶酒候、饮酒后诸病候、吐血候、雀瘘候、伤寒心痞候等77条。3《诸病源候论》中含“毒”字病名的条文共15条,涉及伤寒阴阳毒候、时气阴阳毒候、温病食复候、毒注候、蛊毒候、水毒候、风毒肿候、毒肿候、毒肿入腹候、马毒入疮候、毒疮候、妊娠咽喉身体着毒肿候、妊娠中蛊毒候、患斑毒病候、蛊毒利候。有关证候名中含“毒”字的条文涉及伤寒热毒利候、伤寒阴阳毒候、伤寒毒流肿候、时气阴阳毒候等53条。4《诸病源候论》中病因范畴“毒”所致病证的常见症状共计27种,依次为:疼痛、烦闷、肿痈、生疮、下利、发热、出血、斑疹疱、吐哕、瘙痒、溃瘘、腹满痞大、麻痹、呼吸不利、胀、口干、发黄、二阴异常、眼部异常、谵语、生恶肉、便秘、口噤、四肢厥逆、惊悸、身重、面赤。其中频数出现15次以上的有:疼痛(54)、烦闷(50)、肿痈(48)、生疮(47)、下利(33)、发热(28)、出血(21)、斑疹疱(17)。5不同的毒,具有不同的致病特点,归纳分析《诸病源候论》有关“毒”的条目,可将病因之“毒”的致病特点归类为暴发性、危重性、广泛性、易感性、善变性、传染性、内损性、趋本性、兼挟性、顽固性、季节性、地域性。6《诸病源候论》有关“毒”的记载,详细叙述内、外、妇、儿、皮肤等临床各科44种疾病的病源和症状,另外还涉及有关“毒”的诊断、养生及导引等内容。7《诸病源候论》不仅提出“消毒灭瘢”与“解毒药法”,还提出治疗风热湿毒、风毒、酒毒、热毒、水毒、温湿风毒、瘴毒、毒气、蛊毒、箭毒、风湿阴阳毒的各种治法。8《诸病源候论》有关药物之“毒”的条文仅有4条,见于解诸毒候、解诸药毒候、服汤中毒毒气吐下候、蛊毒候。结论:1《诸病源候论》有关“毒”的概念内涵较多,涉及病因之毒、病机之毒、病证名之毒、药物之毒、治法之毒,但以病因之“毒”为主。2《诸病源候论》有关“毒”的病因共有40种,以热毒、毒气、虫蛇鸟毒、风毒、食毒、寒毒、风热毒、酒毒较为多见。3正气不足是“毒”邪发病的内在根源;“毒”邪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毒邪侵袭导致气血阴阳的失调是脏腑病变的根本原因,也是脏腑病变的前提条件。4《诸病源候论》有关病因之“毒”所致病证的常见症状依次为疼痛、烦闷、肿痈、生疮、下利、发热、出血、斑疹疱、吐哕、瘙痒、溃瘘、腹满痞大等。5《诸病源候论》有关病因之“毒”的致病特点可以归类为暴发性、危重性、广泛性、易感性、善变性、传染性、内损性、趋本性、兼挟性、顽固性、季节性、地域性。6《诸病源候论》提出关于“毒”的治法治则,包括:“消毒灭瘢”与“解毒药法”、导引法、汗法、下法、吐法及外治法等多种方法。7《诸病源候论》有关药物之“毒”的条文仅涉及“毒有大小”、“毒药”、“胜毒”、“乌头毒”4条。8《诸病源候论》有关“毒”的记载,涉及临床各科,所述之“毒”主要是病因学范畴,对中医“毒”学说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慢性肾脏病的初始病机探析[J]. 北京中医药 2020(05)
- [2].病机十九条后“十六字”隐含的病机辨治模式——病机十九条应用模式与方法探微之一[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11)
- [3].糖尿病肾病病机层次分析与辨治[J]. 中医杂志 2017(05)
- [4].《未来无痛治病机》[J]. 科幻画报 2019(11)
-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伤寒论》中的相关治法[J]. 社区医学杂志 2013(21)
- [6].陈志强基于主体病机、客体病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J]. 中医杂志 2020(23)
- [7].王晖运用病机分层理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7)
- [8].从肝论治脑老化病机学探微[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05)
- [9].病机辨识理论源流考[J]. 中医杂志 2019(04)
- [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共性病机及基本用药[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23)
- [11].循证病机-证治体系工作假说构建[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06)
- [12].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脏腑病机学的研究概况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17)
- [13].浅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热的基本病机[J]. 中医杂志 2011(11)
- [14].中医“病机”研究现状述评[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01)
- [15].症机、证机及其与病机的相关性分析[J]. 新中医 2010(02)
- [16].寻求病机方法论[J]. 中医研究 2009(03)
- [17].论张仲景经方“潜在病机”在制方中的作用[J]. 中医杂志 2008(10)
- [18].试论阴虚是衰老的基本病机[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10)
- [19].浅论痰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概述[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51)
- [20].紧张型头痛病因病机初探[J]. 国医论坛 2016(01)
- [21].中医内科学病机教学体会[J]. 江苏中医药 2015(09)
- [22].从脾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因病机[J]. 保健文汇 2019(09)
- [23].以病机为核心的中医辨证框架构建[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12)
- [24].试论多因复合是脑动脉硬化的基本病机特征[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2)
- [25].以病机为核心构建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学术思想探讨[J]. 中医杂志 2011(18)
- [26].浅谈病机对立转化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J]. 光明中医 2011(12)
- [27].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模式探讨[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5)
- [28].基本病机与病症关系探讨[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4)
- [29].“虚气留滞”理论与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探微[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12)
- [30].以仲景学说为中心探讨妇科病病因病机[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