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互构性研究

哈尔滨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互构性研究

论文摘要

知识经济与信息全球化时代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人们也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2008年,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和职工带薪休假规定的出台,更增加了人们的休闲热情,休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哈尔滨是一座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是一座历来懂得休闲的城市。哈尔滨休闲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历史性、时代性等多种特征,休闲空间类型、规模丰富多样。然而,在休闲文化和休闲空间的相互表达和塑造方面却稍显不足。两者和谐共荣对于提升哈尔滨休闲空间的文化品质、塑造城市生态形象、促进人们相互交往、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由此本文选择哈尔滨这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之间的互构性关系。本文采用“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借鉴法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分析哈尔滨休闲文化与其空间载体的互构性关系。首先,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休闲文化这一概念的认知和对其空间载体的概念界定,根据研究目标架构文章的总体构想。其次,通过向哈尔滨多种类型休闲空间内进行活动的人群发放问卷,调查基本休闲活动内容和对于现有休闲空间与文化的感知度和印象,了解大众的休闲生活需求,并发掘哈尔滨休闲文化与休闲空间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再次,针对问题,在吸收借鉴杭州、大连、北京、上海等城市有关休闲空间文化性塑造和休闲资源开发利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哈尔滨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的互构性规划对策,以期满足人们对于休闲生活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提升哈尔滨市休闲空间品质,为哈尔滨市民和外地游人营造高质量的休闲氛围与环境。在此基础上,塑造哈尔滨休闲文化品牌,提高休闲与旅游业的知名度,促进哈尔滨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结构
  • 第2章 城市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互构的基础研究
  • 2.1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1 休闲学与休闲文化
  • 2.1.2 城市空间场所理论与休闲空间
  • 2.1.3 环境行为理论与休闲方式
  • 2.1.4 城市生态环境理论与休闲景观
  • 2.1.5 社会互构论与互构性
  • 2.2 城市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互构意义
  • 2.2.1 促进人们相互交往
  • 2.2.2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 2.2.3 塑造城市生态形象
  • 2.2.4 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 2.3 城市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互构机理
  • 2.3.1 双层面互构
  • 2.3.2 互构贯穿全过程
  • 2.3.3 多群体共同参与互构
  • 2.4 城市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互构特点
  • 2.4.1 复杂性
  • 2.4.2 契合性
  • 2.4.3 共时性
  • 2.4.4 渗透性
  • 2.4.5 差异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哈尔滨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实态解析
  • 3.1 哈尔滨历代休闲文化发展沿革
  • 3.1.1 古代休闲文化
  • 3.1.2 近代休闲文化
  • 3.1.3 建国时期休闲文化
  • 3.1.4 改革开放后休闲文化
  • 3.2 哈尔滨休闲文化与休闲空间调研分析
  • 3.2.1 休闲人群类型与特征
  • 3.2.2 休闲方式内容与选择
  • 3.2.3 休闲空间分布与利用
  • 3.2.4 休闲文化内涵与感知
  • 3.3 哈尔滨休闲文化类型及其特征
  • 3.3.1 冰雪休闲文化及特征
  • 3.3.2 民俗休闲文化及特征
  • 3.3.3 节庆休闲文化及特征
  • 3.3.4 外来休闲文化及特征
  • 3.4 哈尔滨休闲空间的类型及其活动
  • 3.4.1 广场型休闲空间及活动
  • 3.4.2 公园型休闲空间及活动
  • 3.4.3 街道型休闲空间及活动
  • 3.5 哈尔滨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互构问题与发展趋势
  • 3.5.1 休闲空间对休闲文化体现不佳
  • 3.5.2 休闲文化对休闲空间指导不足
  • 3.5.3 哈尔滨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发展趋势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哈尔滨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互构性策略
  • 4.1 互构的目标与原则
  • 4.1.1 互构目标
  • 4.1.2 互构原则
  • 4.2 休闲空间的文化品质提升策略
  • 4.2.1 优化空间布局
  • 4.2.2 丰富空间界面
  • 4.2.3 完善空间设施
  • 4.2.4 塑造标志性景观
  • 4.3 休闲文化的空间渗透策略
  • 4.3.1 强化地域休闲特征
  • 4.3.2 增设民俗风情体验
  • 4.3.3 再生传统历史文化
  • 4.3.4 塑造特色休闲主题
  • 4.3.5 丰富休闲活动内容
  • 4.4 互构过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 4.4.1 精细设计步骤
  • 4.4.2 保证实施质量
  • 4.4.3 完善管理维护
  • 4.4.4 强化监督反馈
  • 4.5 多群体共同参与互构策略
  • 4.5.1 政府部门职能主导
  • 4.5.2 开发商经济支持
  • 4.5.3 设计师专业引导
  • 4.5.4 社会公众履行义务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打造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空间载体[J]. 群众 2017(18)
    • [2].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载体、实现路径与模式选择[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0(05)
    • [3].创新城区:区域创新驱动集聚发展的新空间载体[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8(01)
    • [4].乡村振兴再认识:现实需要、空间载体与服务路径[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20(10)
    • [5].政府要当好产学研合作和特色小镇建设的“店小二”[J]. 中国科技产业 2017(01)
    • [6].国内外特色小镇浅析[J]. 农业经济 2020(09)
    • [7].多类型空间载体下的英国美丽乡村政策干预机制及启示[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9)
    • [8].基于聚集经济角度的中国城镇化[J]. 商 2015(22)
    • [9].新经济视角下城市空间载体的供给侧改革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 城乡规划 2019(03)
    • [10].福建传统工艺在室内软装陈设中的重构[J]. 艺术科技 2018(06)
    • [11].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十要点[J]. 北京规划建设 2013(02)
    • [12].深圳:布局全球“创新圈”[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7(03)
    • [13].特色小镇新定位[J]. 人民周刊 2020(20)
    • [14].黎族村落研究的演进历程与新趋势[J]. 新东方 2012(05)
    • [15].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金融机遇与合作[J]. 中国市场 2019(34)
    • [16].千丁的道路与梦想:创领“生态级”智慧社区[J]. 中国物业管理 2020(08)
    • [17].中学英语地名教学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方法[J]. 校园英语 2016(34)
    • [18].建设公园城市是成都的战略选择[J]. 先锋 2018(04)
    • [19].国内循环经济载体研究综述[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5(12)
    • [20].论扩大公民参与的非制度条件[J]. 理论月刊 2012(01)
    • [21].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下广东印刷业的机遇与挑战[J]. 印刷杂志 2020(01)
    • [22].打造深圳东部中心若干思考[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7(03)
    • [23].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及政府作用定位研究[J]. 经济论坛 2012(11)
    • [24].特色小镇内涵之精准产业培育[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26)
    • [25].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11)
    • [26].“十三五”形势和任务[J]. 华北电业 2016(02)
    • [27].城市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性[J]. 美术大观 2008(04)
    • [28].承接与均衡:县城视角的新型城镇化探索——以宜良县城总体规划为例[J]. 规划师 2015(S1)
    • [29].共建“粤港澳大湾区”[J].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9(12)
    • [30].城市高质量发展之创新空间演进的逻辑与思路[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8)

    标签:;  ;  ;  ;  

    哈尔滨休闲文化及其空间载体互构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