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硫酸盐论文-王卓悦

亚硫酸盐论文-王卓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硫酸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二亚硫酸钠,铁离子,还原,溴系阻燃剂

亚硫酸盐论文文献综述

王卓悦[1](2019)在《连二亚硫酸盐法降解水中典型溴系阻燃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溴系阻燃剂因其优良阻燃效果而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由于难以生物降解而在环境中富集并带来一定环境风险和危害。目前,在含卤有机污染物降解中,还原法具备有效脱卤脱毒的优势而得到普遍关注,其中,具有较强还原能力的连二亚硫酸钠(Sodium Dithionite,DTN)在污染物还原降解中潜力较大,本研究尝试将其用于降解两种典型溴系阻燃剂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十溴二苯醚(Decabromodiphenyl Ether,BDE209),并寻找经济、便捷的活化方法,实现对溴系阻燃剂的高效降解。研究连二亚硫酸钠体系对两种溴系阻燃剂降解能力,得出最优反应条件并考察典型物质对该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二亚硫酸钠可有效降解四溴双酚A,当四溴双酚A浓度为1μM,连二亚硫酸钠浓度200μM,pH为7,温度为30℃时,四溴双酚A的降解率为83.7%,脱溴率76.4%,矿化率14.4%,反应的活化能为45.2 kJ/mol。然而,连二亚硫酸钠无法有效降解十溴二苯醚。采用铁离子活化的手段以强化连二亚硫酸钠的还原能力。研究Fe~(3+)/连二亚硫酸钠体系对两种溴系阻燃剂降解能力,得出最优反应条件并考察典型物质对该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活化连二亚硫酸钠可有效降解四溴双酚A和十溴二苯醚,当四溴双酚A浓度为1μM,连二亚硫酸钠浓度100μM,Fe~(3+)浓度为25μM,pH为7,温度为30℃时,四溴双酚A的降解率为87.5%,脱溴率83.9%,矿化率19.8%,反应的活化能为20.4 kJ/mol。当十溴二苯醚浓度为1μM,连二亚硫酸钠浓度200μM,Fe~(3+)浓度为75μM,pH为7,温度为30℃时,十溴二苯醚的降解率为81.1%,脱溴率6.6%,矿化率13.7%,反应的活化能为43.3 kJ/mol。根据GC-MS中间产物分析,TBBPA和BDE209的降解途径主要包括脱溴、羟基化、甲基化。与DTN降解相比,DTN/Fe~(3+)体系降解四溴双酚A时,在脱溴作用等的同时还存在碳碳键的断裂,且其最终的脱溴率、矿化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推测两体系通过DTN的分解、水解作用及Fe~(3+)活化产生活性物质,其中,DTN/Fe~(3+)体系中氧化性活性基团的比重略大于DTN体系。(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庆泽,黄颖,王兆慧[2](2019)在《高盐环境下Cr(Ⅵ)/亚硫酸盐体系氧化降解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亚硫酸盐处理含铬Cr(Ⅵ)废水时会产生氧化性极强的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使得亚硫酸盐的消耗量增加,为提高亚硫酸盐的利用率并将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加以利用,选取了常见的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作为目标有机污染物用以捕获产生的活性自由基,以达到含Cr(Ⅵ)废水和有机污染废水协同处理的目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显色法测定AO7、Cr(Ⅵ)和亚硫酸盐等各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采用自由基捕获方法鉴定反应中的活性氧化物种。结果表明,Cr(Ⅵ)/亚硫酸盐体系能够在降解AO7的同时,将Cr(Ⅵ)转化为Cr(Ⅲ), S(Ⅳ)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在[Na_2SO_3]_0=0.5 mM、[Cr~(6+)]_0=0.1 mM、pH=3.0条件下,Cr(Ⅵ)/亚硫酸盐体系对AO7的降解效果最好,反应60 min后,AO7降解率和Cr(Ⅵ)的还原率分别为86.1%和82.0%,且氯离子Cl~-的加入几乎无影响。在反应体系中加入0.1 mM乙醇或叔丁醇后,AO7的降解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Cl~-=0/300 mM条件下,AO7的降解率分别变为56.6%/71.7%和80.7%/81.5%,证明该体系中的主要氧化物为SO■和·OH,且起主要作用的是SO■。AO7降解实验、可吸附卤代物(AOX)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果表明,Cr(Ⅵ)/亚硫酸盐体系在高盐环境下能保持较高的降解效率,且不会增加氯代二次产物的生成,这种新型的氧化降解体系有望在高盐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刘琳[3](2019)在《硫化亚铁催化亚硫酸盐降解碘普罗胺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碘化造影剂是一种在诊断过程中广泛用于血管的药物,可用于增强人体器官,血管和软组织的成像。它们在人体内代谢稳定,可以通过尿液或排泄物及时排出体外。根据相关调查,可以在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和地表水中经常检测到碘化造影剂的存在。近年来研究发现,碘化造影剂是碘叁卤甲烷(iodo-THM)和碘酸消毒副产物(碘酸)形成过程中碘的主要来源。这两类物质对哺乳动物具有高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因此,碘化造影剂在环境中的代谢产物或转化产物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碘化造影剂的降解技术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选择一种常见碘化造影剂碘普罗胺作为研究对象。本实验使用硫化亚铁催化亚硫酸盐的方法对水溶液中的碘普罗胺进行降解。这两种物质都廉价易得且安全无危险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研究了该方法降解碘普罗胺的降解机理,并对实际应用的效果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影响碘普罗胺氧化降解的相关影响因素(底物浓度、pH、亚硫酸盐浓度、硫化亚铁投加量、羟基自由基(HO~·)、硫酸根自由基(SO_4~(·-))、溶解氧、亚硫酸根离子(SO_3~(2-))、盐类),并对碘普罗胺在水溶液中氧化降解的产物进行分析,推断氧化降解过程。并测定了反应后水溶液中的总有机碳的浓度,以确定本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对有机污染物碘普罗胺的处理效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以及下结论:在水溶液中,碘普罗胺能够发生氧化降解,并且碘普罗胺的氧化降解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公式。反应体系最佳的初始pH值为8,当pH值大于8时会抑制碘普罗胺的降解;硫化亚铁的最佳投加量为1 g L~(-1),过量的硫化亚铁会抑制碘普罗胺的降解;亚硫酸盐的最佳初始浓度为400μM,过量的亚硫酸盐会对碘普罗胺的降解起抑制作用;NO_3~-对碘普罗胺的氧化降解几乎没有影响;Cl~-会轻微促进碘普罗胺的氧化降解;CO_3~(2-)会抑制碘普罗胺的氧化降解;在反应体系中其主要作用的氧化自由基是SO_4~(·-);在硫化亚铁活化亚硫酸盐的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Fe(II)。本文实验结论可以提供一种新型的氧化降解碘普罗胺的经济有效的方法,以及对于碘普罗胺的氧化降解途径的认识,也可以为降解水环境中碘普罗胺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朝,潘子懿,周拥华[4](2019)在《延长亚硫酸盐镀金液使用寿命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环保要求,近年薄膜电路加工越来越多的采用亚硫酸盐镀金,但亚硫酸盐镀金液稳定性较差,金层硬度上升较快,造成亚硫酸盐镀液使用寿命较短。本研究通过采用氮气对亚硫酸盐镀金液进行保护,减缓了使用过程中亚硫酸盐镀液的氧化速度、有效延长了镀液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新型工业化》期刊2019年03期)

延慧敏[5](2019)在《部分中药材(饮片)中的亚硫酸盐残留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药饮片中亚硫酸盐残留给人体造成的危害,加强对其中的亚硫酸盐的残留检测,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在比较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以牛膝等多种药材作为样品,美国戴安公司的离子色谱仪作为试验仪器,采用水蒸气蒸馏检测的方式,将样品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酸碱滴定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在对牡丹皮、白果、山药叁种中药中的硫酸根离子测定中,平均回收率可分别达到89.7%、95.2%、93.4%,精密度分别为4.6%、4.1%、8.4%,高于传统滴定法得到的平均回收率和精密度,说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化学与黏合》期刊2019年02期)

马双忱,范紫瑄,万忠诚,陈嘉宁,张净瑞[6](2019)在《高盐水条件下亚硫酸盐氧化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十条"背景下,脱硫废水零排放已是大势所趋,利用烟气余热浓缩脱硫废水将脱硫废水减量化引起业内关注。在烟气预浓缩过程中有较少的SO_2转移至液相,产生SO_3~(2-)、HSO_3~-、SO_4~(2-)。其中亚硫酸盐性质不稳定,会影响后续处理。为探究此过程中高盐水条件下亚硫酸盐的氧化特性,通过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溶解氧联合监控,对亚硫酸盐的氧化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烟气含氧量促进亚硫酸盐氧化;脱硫废水浓缩倍率同ORP值呈正相关,有利于亚硫酸盐的氧化;烟气预浓缩过程中亚硫酸盐氧化情况较好,氧化率可达94.7%,不需要进行强制氧化。此研究对烟气浓缩过程中控制结垢及减少对后续处理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姜川,唐旭伟,张夏翊,邹小龙,陈梦[7](2019)在《离子色谱法测定燕窝中的亚硫酸盐》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中的亚硫酸盐主要用途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充当漂白剂、防腐剂、脱色剂、抗氧化剂和防止酶变及非酶褐变的添加剂。本实验建立了食品中亚硫酸盐的离子色谱检测方法。以Metrosep A Supp5-150为色谱柱,淋洗液为3.2mM Na2CO3+1.0mM NaHCO3,流速0.8mL/min,进样体积25μL,化学抑制电导检测,结果表明,亚硫酸盐的残留量在0~10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4,加标回收率为97.5~102.4%。亚硫酸盐不稳定,因此样品采用40mmol/LNaOH溶液提取,甲醛作稳定剂。(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19年01期)

凡祥[8](2019)在《纳米MoS_2电极光电催化活化亚硫酸盐降解氨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氨氮的处理主要通过生物处理、膜分离、离子交换、化学氧化和折点氯化等传统技术,在新的修复技术方面,电化学氧化去除氨氮的方法存在能耗过高、需外加化学品等问题,而光催化去除氨氮的研究中发现作为主要氧化剂的羟基自由基(·OH)并不适合去除氨物种。从废水中去除NH_3-N的有效、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方法尚未有报道。近年来,基于氧硫自由基(SO_3~(·-),SO_4~(·-)和SO_5~(·-))的高级氧化工艺(AOPs)在废水处理中备受关注。本文采用MoS_2纳米片作为光阳极,通过光电催化活化亚硫酸盐产生氧硫自由基,在可见光照射下,实现了氨氮的高效转化,且氨氮主要转化为氮气等气体排出水体。MoS_2作为一种典型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半导体性能,可以通过调整其厚度制备出带隙可调的纳米材料,目前液相剥离法因其制备工艺简单、投资少、污染小等优点而成为一种制备二硫化钼纳米材料的常用方法。本文采用液相剥离的方法制备出MoS_2纳米片,并利用滴涂法进一步制成MoS_2/TiO_2电极。制备过程中考察了超声功率和时间、溶剂体系和离心转速对材料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 W超声功率下超声4 h,再在4000 r/min离心转速下梯度离心能得到产物浓度较高、厚度较薄的MoS_2纳米片。MoS_2的负载量为3 mg/cm~2时电极的光电性能最好。将制备的MoS_2电极在可见光照射下用于光电催化活化亚硫酸盐降解氨氮,考察了初始pH、外加偏压、氧浓度、亚硫酸盐浓度和氨氮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氨氮的降解途径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0.6 V外加偏压下,以0.1 M亚硫酸钠作为电解质,在缓慢通入空气条件下反应6h,10 mg/L氨氮溶液的降解率能达到76.7%,且氨氮的主要转化产物为氮气等气体。自由基清除剂、溶解氧和电解质对氨的转化的影响试验也证实了氧硫自由基比羟基自由基在氨转化方面更有效。将纳米WS_2与MoS_2进行偶联形成WS_2/MoS_2异质结,并制备WS_2/MoS_2复合电极,进一步提升光电荷迁移效率,从而提高电极的光电催化性能,使氨氮降解效率进一步提升16%左右。该系统适用于含氨和亚硫酸盐污染物废水的原位处理。这项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AOPs设计,其中氧硫自由基可以与羟基自由基一起工作,同时进行污染物的降解。(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王浩[9](2018)在《量子点与ZIF合成及催化氧化亚硫酸盐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硫已经成为酸雨以及雾霾的重要成因之一,并且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湿法脱硫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成熟且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硫处理工艺,而湿法脱硫中的镁法烟气脱硫工艺因其系统简单、基础投资低、腐蚀性低且不易堵塞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亚硫酸盐催化氧化是镁法脱硫的核心步骤,但目前所用催化剂无法进行有效回收,增加了运行成本,同时催化剂会残留在副产品中,造成副产品品质下降以及产生二次污染问题。所以,开发高效、低残留、使用周期长的催化剂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采用浸渍法,以g-C_3N_4为催化剂载体,以钴盐为活性组分,制备Co_3O_4QDs/g-C_3N_4催化剂。探究量子点的尺寸、煅烧温度以及Co_3O_4量子点负载量等对催化剂的表面形态以及形态结构对于亚硫酸镁催化性能的影响。ICP结果表示,钴元素的实际负载量为0.49%;低温ESR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存在氧空穴;而XPS结果证明,由于氧空穴的存在,表面吸附氧的含量提高,促进了亚硫酸镁的氧化;通过DFT计算,在Co_3O_4中产生氧空位后,亚硫酸盐的化学吸附能增加到-2.22eV,同时硫酸盐的吸附能降低到-2.81eV。通过水热合成法,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以钴元素为中心原子,二甲基咪唑为配体制备不同尺寸的ZIF-67。然后进一步的探讨煅烧温度对于ZIF-67形貌的影响,通过实验获得最佳的CTAB投加量,以及最佳的煅烧温度。根据柯肯达尔效应,探讨回流时硝酸钴的投加量以及煅烧和回流的顺序等因素的影响,合成具有中空结构的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催化效率高达0.148 mmol·L~(-1)·s~(-1),与非催化相比,效率提高了13.8倍。SEM结果表明,催化剂形状为多面体;TEM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具有中空结构的催化剂且活性物质分布均匀;通过BET计算,得到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605-1985m~2/g。XRD与F-TIR结果均证明,低温煅烧以及刻蚀并没有改变催化剂的本体结构。并且,煅烧使得催化剂中与中心原子相连的羟基断裂,使活性物质直接暴露出来,煅烧还使得催化剂的表面相对粗糙,更有利于反应的发生。对Co_3O_4 QDs/g-C_3N_4以及ZIF-67系列催化剂进行了重复性实验,ICP测定两种催化剂实验前后的有效成分钴的流失率并进行重复性实验,实验表明浸渍法制备的Co_3O_4 QDs/g-C_3N_4具有较高的钴元素利用率;水热合成法制备的ZIF-67系列催化剂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后仍有较高的催化速率,已达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12-01)

田玉雪[10](2018)在《MOF-衍生物合成及催化氧化亚硫酸盐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法脱硫是目前我国中小型工业锅炉常用的烟气处理工艺,而将亚硫酸镁催化氧化成硫酸镁是镁法脱硫至关重要的一步,镁法脱硫催化剂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问题。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催化材料中,MOF-衍生的多孔纳米材料具有更窄的孔隙体积、特定的拓扑结构和材质属性及形态上的多变性,在镁法脱硫催化及其它工业催化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六水合氯化钴为中心离子,4,4’-联吡啶作为有机配体,通过浸渍、高温碳化一系列方法制备合成了MOF-衍生物纳米材料,作为催化氧化亚硫酸镁的催化剂。实验首先通过配体与金属离子进行配位研究,按照中心离子与有机配体的不同配比来进行合成,从而筛选出最优配比,确定Co-MOF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再将最佳条件制备出的Co-MOF材料进一步制备Co基碳纳米材料,进行动力学实验研究。在模拟工况的条件下,研究了催化剂对亚硫酸镁催化氧化的宏观反应动力学,得到了相关参数:催化剂浓度、氧分压的反应分级数分别为0.360和0.337,pH在9.0左右时催化速率最大,通过阿仑尼乌斯定律计算其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20 KJ/mol。但脱硫浆液中不仅包含亚硫酸镁,还包含重金属Hg~(2+),会造成二次污染,为了研究MOF-衍生物作为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我们进行了MOF-衍生物去除脱Hg~(2+)实验,通过对Hg~(2+)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实验研究得出MOF-衍生物是高效去除Hg~(2+)的吸附剂。本课题对MOF-衍生物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质的表征。其中,通过BET可以观察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以及孔径的分布特征;利用SEM扫描电镜考察了催化剂的表观形态,结构特点等;利用TEM分析了催化剂内部的结构;通过XPS谱图得到催化剂中钴、碳、氮的存在形态,探讨了催化剂组成元素的形态结构;通过IR红外光谱判断了MOF-衍生物的成键方式。本实验对MOF-衍生物催化剂的回收重复利用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结果表明,随着回收次数的增多,亚硫酸镁的氧化速率逐渐降低,从0.092 mmol·L~(-1)逐渐降低到0.052 mmol·L~(-1)的;回收催化剂的氧化速率不相同且氧化速率较低,但MOF-衍生物中钴离子依旧具有催化效应,且其结构相对稳定。因此MOF-衍生物催化剂仍可重复利用。(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12-01)

亚硫酸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鉴于亚硫酸盐处理含铬Cr(Ⅵ)废水时会产生氧化性极强的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使得亚硫酸盐的消耗量增加,为提高亚硫酸盐的利用率并将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加以利用,选取了常见的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作为目标有机污染物用以捕获产生的活性自由基,以达到含Cr(Ⅵ)废水和有机污染废水协同处理的目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显色法测定AO7、Cr(Ⅵ)和亚硫酸盐等各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采用自由基捕获方法鉴定反应中的活性氧化物种。结果表明,Cr(Ⅵ)/亚硫酸盐体系能够在降解AO7的同时,将Cr(Ⅵ)转化为Cr(Ⅲ), S(Ⅳ)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在[Na_2SO_3]_0=0.5 mM、[Cr~(6+)]_0=0.1 mM、pH=3.0条件下,Cr(Ⅵ)/亚硫酸盐体系对AO7的降解效果最好,反应60 min后,AO7降解率和Cr(Ⅵ)的还原率分别为86.1%和82.0%,且氯离子Cl~-的加入几乎无影响。在反应体系中加入0.1 mM乙醇或叔丁醇后,AO7的降解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Cl~-=0/300 mM条件下,AO7的降解率分别变为56.6%/71.7%和80.7%/81.5%,证明该体系中的主要氧化物为SO■和·OH,且起主要作用的是SO■。AO7降解实验、可吸附卤代物(AOX)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果表明,Cr(Ⅵ)/亚硫酸盐体系在高盐环境下能保持较高的降解效率,且不会增加氯代二次产物的生成,这种新型的氧化降解体系有望在高盐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硫酸盐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卓悦.连二亚硫酸盐法降解水中典型溴系阻燃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刘庆泽,黄颖,王兆慧.高盐环境下Cr(Ⅵ)/亚硫酸盐体系氧化降解效能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9

[3].刘琳.硫化亚铁催化亚硫酸盐降解碘普罗胺的工艺研究[D].辽宁大学.2019

[4].李朝,潘子懿,周拥华.延长亚硫酸盐镀金液使用寿命工艺研究[J].新型工业化.2019

[5].延慧敏.部分中药材(饮片)中的亚硫酸盐残留检测[J].化学与黏合.2019

[6].马双忱,范紫瑄,万忠诚,陈嘉宁,张净瑞.高盐水条件下亚硫酸盐氧化特性实验研究[J].化工学报.2019

[7].姜川,唐旭伟,张夏翊,邹小龙,陈梦.离子色谱法测定燕窝中的亚硫酸盐[J].分析仪器.2019

[8].凡祥.纳米MoS_2电极光电催化活化亚硫酸盐降解氨氮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9].王浩.量子点与ZIF合成及催化氧化亚硫酸盐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

[10].田玉雪.MOF-衍生物合成及催化氧化亚硫酸盐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

标签:;  ;  ;  ;  

亚硫酸盐论文-王卓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