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了解鞍区以及相关血管、神经的显微解剖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5例10侧10%的福尔马林原液充分固定的汉族成人尸头湿标本。无法确切判定年龄和性别。所有湿标本均在动脉系统灌注混有红色染料的乳胶,静脉系统灌注混有蓝色染料的乳胶。完全模拟手术入路,对鞍区毗邻结构及其翼点入路的相关解剖标志进行详尽地解剖、观察、拍照、测量和统计。结果鞍区即蝶鞍区,横径宽6-15mm(平均11mm),前后径5-13mm(平均8mm),形似马鞍,容纳垂体。垂体分为圆形和椭圆形,圆形垂体直径(10.87±1.60)mm,椭圆形垂体长径(10.13±1.36)mm、短径(9.67±1.41)mm:鞍内指垂体窝,为蝶骨体部的上表面凹陷,其前壁为鞍结节及两侧的前床突,后壁为鞍背及两侧的后床突,垂体的底部为蝶窦的上壁,窝的上口为硬膜形成的鞍隔,鞍隔厚度(0.52±0.08)mm。鞍隔孔分为圆形和椭圆形。圆形直径(2.87±0.18)mm,椭圆形长径(3.07±0.14)mm、短径、(2.82±0.22)mm;垂体柄经鞍隔孔与视丘下部相连,视神经自视神经管内口到视交叉,视交叉位于下丘脑底部。颅内段视神经长度(12.39±1.25)mm,颅口处视神经宽度(4.68±0.33)mm;颈内动脉自前床突内侧入颅,分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从视神经、视交叉外侧走向前方,大脑中动脉向外侧进入侧裂池。颈内动脉床突上分眼段、交通段、脉络膜段。统计各段分支和分支直径的大小:眼段长度(7.76±1.07)mm分支数1-4支、交通段长度(3.81±0.82)mm分支数0-1支、脉络膜段长度(0.28±0.07)mm、分支数2-6支;后交通动脉起始直径(2.03±0.64)mm、分支数1-12;脉络膜前动脉长度(1.09±0.29)、分支数1-3;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直径(2.48±0.62)mm、分支数6-10;前交通动脉长度(1.42±0.29)mm、分支数1-10;Heubner回返动脉起始直径(1.08±0.31)mm;在鞍区中人为的规定五个间隙:间隙Ⅰ为视交叉间隙。视交叉的长径(7.55±1.76)mm、纵径(12.46±2.41)mm、厚度(前、中、后)为(2.57±0.52)mm、(2.03±0.35)mm、(1.46±0.23)mm、面积为(11.49±3.92)mm2;视神经间夹角(72.90±18.09)°、视神经与视束夹角(128.3±15.14)°、视束间夹角(82.70±11.84)°;间隙Ⅱ为视神经、颈内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组成的间隙。在间隙Ⅱ中,测得各个结构出现的方位如下:垂体在假想平面方位(0.30′-1.16′)处出现;垂体柄结节部在假想平面方位(2.10′-3.16′)处出现;大脑前动脉A1与A2交点在假想平面的方位,左侧(2.12′-3.32′)处出现、右侧(8.10′-9.31′)处出现;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点方位左侧(10.56′-11.32′)处出现右侧(0.28′-1.13′)处出现;间隙Ⅲ为颈内动脉、小脑幕游离缘间隙。间隙Ⅳ为打开终板所得的间隙。间隙Ⅴ由大脑前动脉A1段,视束外侧缘、大脑中动脉M1段围成的潜在的间隙。结论1.鞍区病变位置深在,经改良的翼点入路四个间隙处理该区病变较直接。但是该区结构复杂,且常常存在变异。因此,在涉及该区的手术时应根据病变部位预计正常结构和变异程度,以免发生副损伤2.测量鞍区相关血管、神经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一例[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06)
- [2].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附23例报告)[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12)
- [3].大脑中动脉取栓术致大脑前动脉急性医源性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0(02)
- [4].视神经下大脑前动脉1例分析及文献回顾[J]. 现代医学 2020(08)
- [5].纵裂入路处理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外科策略-解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6)
- [6].大脑前动脉远端逆流供血动脉瘤2例报告[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2)
- [7].大脑前动脉区域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23)
- [8].神经影像辅助下双侧大脑前动脉分布区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研究—附4例病例报道[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1(03)
- [9].前交通动脉瘤不同类型间大脑前动脉A_1优势征的差异[J]. 河南医学研究 2016(10)
- [10].大脑前动脉双侧闭塞合并脑梗塞1例病案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0(01)
- [11].大脑前动脉A1段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研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15)
- [12].造影发现椎动脉变异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四川医学 2017(05)
- [13].大脑前动脉A1段的应用解剖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1)
- [14].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附8例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09)
- [15].三维数值模拟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血流动力学[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07)
- [16].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研究[J]. 交通医学 2009(06)
- [17].自拟益智清脑汤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20)
- [18].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学工程 2015(11)
- [19].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因素分析[J]. 吉林医学 2011(04)
- [20].厚层CTA-MIP与DSA诊断大脑前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J]. 医疗装备 2018(16)
- [21].经眶上入路直径3cm圆形骨窗和2cm×4cm长方形骨窗的比较研究[J]. 沈阳部队医药 2012(02)
- [22].大脑前动脉A2段变异的CT血管成像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06)
- [23].大脑前动脉A1、A2段内径关系的探索——60例成人磁共振脑血管成像的影像解剖学观察[J]. 当代临床医刊 2018(05)
- [24].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大脑前动脉血流参数与孕周的相关性[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9)
- [25].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10)
- [26].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测复视62例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01)
- [27].大脑前动脉CT血管造影-最大密度投影(CTA-MIP)后处理参数的优化及相关性[J]. 医疗装备 2018(03)
- [28].胼周动脉A3段侧—侧搭桥治疗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一例[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4)
- [29].40例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特点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8(01)
- [30].应用MRA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与交通动脉开放之间的关系[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