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芘)在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中的吸附和老化效应

多环芳烃(芘)在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中的吸附和老化效应

论文题目: 多环芳烃(芘)在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中的吸附和老化效应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土壤学

作者: 李久海

导师: 潘根兴

关键词: 水稻土,不同粒组,吸附,老化,可浸提性,生物有效性

文献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多环芳烃是环境中较为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在环境中的行为、归趋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环境风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土壤吸附是控制其挥发、运移和降解的关键因素,老化则是缓慢吸附的过程,对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芘在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中的吸附作用和老化效应,得出如下结果: 1.芘在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中的吸附等温曲线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q=KdCeN来描述,N值在0.404~0.698之间。在乌栅土中,芘Kd值大小顺序为粘粒组(405)>粗砂粒组(218)>本体土壤(172)>粉砂粒组(148)>细砂粒组(137);而在黄泥土中则为本体土壤(781)>粗砂粒组(352)>粘粒组(282)>细砂粒组(221)>粉砂粒组(205)。粗砂粒组和粘粒组对芘的吸附能力较大,细砂粒组和粉砂粒组相对较小。 2.将Kd值用土壤有机碳含量归一化后,每种水稻土本体土壤及其粒组logKoc值基本一致,分别为4.03~4.05(乌栅土,粘粒组除外)和4.13~4.17(黄泥土,本体土壤除外),显示有机质含量是控制芘吸附的重要因素。两种水稻土相比,黄泥土logKoc值高于乌栅土的,说明黄泥土对芘的吸附能力高于乌栅土,暗示二种土壤有机质的特性可能存在差异。 3.芘在水稻土本体土壤及其不同粒组中的Kd值与其游离氧化铁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土壤颗粒的表面特性对芘的吸附有一定的影响;在乌栅土及其不同粒组中,芘Kd值与CEC含量显著正相关,而在黄泥土中则未发现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4.在菲、芘共存体系中,菲在乌栅土及其不同粒组中的吸附也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N值更接近于1,说明芘的存在抑制了菲的吸附,并增强了其吸附等温线的线性;芘在乌栅土本体土壤、粗砂粒组、细砂粒组和粉砂粒组中的吸附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菲促进了芘在其中的吸附,而芘在粘粒组中的吸附变化不大。 5.芘的可浸提性和生物有效性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与未老化样品相比,老化可显著降低芘在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中的可浸提性和生物有效性;饱和含水量和有机污染物浓度过高可减弱老化效应;土壤的粒组性质也可能是影响老化的重要因素;芘的蚯蚓吸收率和浸提性间显著正相关(R2=0.590),可用二氯甲烷-超声波提取法来预测芘在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中的生物(蚯蚓)有效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土壤中多环芳烃研究进展

1.PAHs的来源

1.1 PAHs的天然来源

1.2 PAHs的人为来源

2.PAHs在环境中的分布

2.1 大气中的PAHs

2.2 水体中的PAHs

2.3 土壤中的PAHs

2.3.1 土壤中PAHs含量及分布概况

2.3.2 大气沉降对土壤中PAHs含量的影响

2.3.3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中PAHs含量的影响

2.3.4 PAHs在土壤微系统中的分布

2.3.5 土壤溶液中PAHs的组成

3.PAHs在土壤中的行为

3.1 吸着(sorption)

3.2 运移(transport)

3.3 挥发(volatilization)

3.4 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bioaccumulation and biodegradation)

3.5 老化(aging)

3.5.1 老化对多环芳烃毒性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3.5.2 老化对有机污染物可浸提性的影响

3.5.3 老化的机理

3.5.4 影响老化的因素

3.5.5 老化后生物有效性的评价

4.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对芘的吸附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及其粒组制备

1.2 化学试剂

1.3 吸附试验

1.4 仪器及分析条件

2.试验结果

3.讨论

3.1 土壤不同粒组对芘的吸附作用

3.2 有机质对芘吸附的影响

3.3 游离氧化铁对芘吸附的影响

3.4 CEC对芘吸附的影响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共存条件下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对菲、芘的吸附

1.材枓与方法

2.结果与吋论

2.1 菲、芘共存体系中乌栅士及其不同粒组对菲的吸附

2.2 菲、芘共存体系中菲对芘吸附的影响

3.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芘在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中的老化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及其粒组制备

1.2 化学试剂

1.3 芘贮备液制备

1.4 老化试验

1.5 老化后芘的提取和纯化

1.6 芘的测定

1.7 生物有效性试验

1.8 数据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1 老化对芘可浸提性的影响

2.2 老化对芘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2.3 芘可浸提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关系

3.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青藏高原羊卓雍措湖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的沉积记录研究[D]. 孙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 [2].家用蜂窝煤燃烧烟气中碳颗粒物和多环芳烃的排放特征[D]. 陈颖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
  • [3].珠江三角洲地区多环芳烃的区域地球化学初步研究[D]. 刘国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4].珠江三角洲河流、河口和邻近南海海域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与有机氯农药研究[D]. 罗孝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
  • [5].贵阳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研究[D]. 胡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6].水溶性有机物对多环芳烃(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占新华.南京农业大学2005
  • [7].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生成与数值模拟[D]. 尤孝方.浙江大学2006
  • [8].多环芳烃在黄浦江水体的分布特征及吸附机理研究[D]. 李竺.同济大学2007
  • [9].西江高要断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为与通量研究[D]. 刘艳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 [10].广州等城市中学生与电子垃圾拆解地—贵屿镇人群尿中多环芳烃羟基代谢物的初步研究[D]. 范瑞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相关论文

  • [1].江苏省部分地区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与生态风险[D]. 丁爱芳.南京农业大学2007
  • [2].海洋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作用研究[D]. 田蕴.厦门大学2002
  • [3].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沉积物上吸附行为的调控机制[D]. 杨坤.浙江大学2004
  • [4].多环芳烃菲对微生物生态毒理研究、菲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基因克隆与表达[D]. 夏颖.浙江大学2004
  • [5].溶解性有机质对莠去津在土壤/矿物-水界面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凌婉婷.浙江大学2005
  • [6].珠江三角洲地区多环芳烃的区域地球化学初步研究[D]. 刘国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7].贵阳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研究[D]. 胡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8].多环芳烃在黄浦江水体的分布特征及吸附机理研究[D]. 李竺.同济大学2007

标签:;  ;  ;  ;  ;  ;  

多环芳烃(芘)在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中的吸附和老化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