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集团对上市子公司业绩影响之研究

我国企业集团对上市子公司业绩影响之研究

论文摘要

2005年12月国资委提出,集团整体上市将成为2006年国企改革的趋势和亮点。本文正是从这个资本市场中的现实问题入手,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路径与我国企业集团所处的转型经济环境的基础上,从交易费用理论、信息经济学、新兴市场与转型经济理论角度,提出了“中国企业集团是否应该整体上市?”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我们通过理论分析,认为上市公司母公司的企业集团既是是政府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也是政府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战略的工具,在我国25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在转型经济时期的国家,企业集团的出现弥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提高了经济效率。同时,作为国有资产三级监管体系的中间环节,企业集团担任了出资人的角色,部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得出了一些结论:(1)本文首先论证了我国企业集团背景对上市公司业绩和公司价值有着显著的影响;(2)不同性质实际控制人将通过集团背景,对上市子公司的业绩和公司价值将产生显著影响;(3)在不同的改革路径下形成的国有企业集团中,市场对于以国有企业剥离资产实现上市的模式评价显著偏低、市场对实际控制人属于“企业集团背景”或类似集团功能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评价显著由于“政府或国资委”。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国有企业是否应该整体上市?”,必须首先细分为不同类型,其中采用“分拆重组上市模式”的国有企业,通过整体上市能够增加市场价值;而采用“整体重组上市模式”从而形成的“母公司(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组织结构则有利于增加上市子公司价值,从而使所有国有上市公司的最终所有人——国家能够享受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福利。在回答了哪一类国有企业适于整体上市的问题后,紧接着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果对“分拆重组上市模式”的国有企业进行整体上市,应该怎样进行会计计量与确认?企业的整体上市不仅涉及的会计业务复杂,更重要的是其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业务,涉及标的价值庞大,因此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以及恰当的会计政策选择将涉及国有资产安全与增值、保值问题。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我们首先将此类国有企业的整体上市定义为“回整上市”模式,并通过规范研究的方法讨论该业务的会计计量属性,针对我们的转型经济特整体,提出“修正的权益结合法”的概念;并且通过TCL集团上市的案例,提出了分析企业合并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理论框架,期望为正在制定中的我们《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提供了一些建议性的意见。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同类研究主要是以国外市场的制度背景为基础,很少涉及转轨经济下中国企业集团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尤其是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研究紧扣中国企业集团演进的历史过程以及市场变迁的制度背景(比如产权制度的缺失、市场失灵、行政主导下的企业合并、母公司剥离资产上市等),结合新兴市场特点(如国有资产退出相关行业存在障碍、市场垄断和过度竞争并存、管制不利与管制过度等现象),以及我国企业集团独特的成长路经探求我国企业集团的特征、作用以及政策意义。为考察我国企业集团独特的产生、发展以及意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企业集团是否应该整体上市”的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2、本文首次将控制权性质、企业集团背景、上市公司业绩联系起来,揭示了以往研究文献所忽略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和行为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结论为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特征、评估公司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3、本文针对我国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剥离形成的企业集团”不利于上市公司价值和业绩,提出了“回整上市”的解决思路,并讨论了该业务的计量属性,提出了“修正的权益结合法”的概念。这些讨论为那些适合通过企业集团与上市子公司合并、实现整体上市业务所涉及的会计问题提供了思路,也使本文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始有终,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4、有关“企业集团”的定义在国内鲜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对其的界定方法既考虑了国情,同时也尽量的与国际主流的定义保持一致,从而使我们的研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具有可比性。本文在考虑了有关“企业集团”的经济学理论定义、国家统计局定义、国家工商总局定义的基础上,首次将“系”的概念融入其中。5、在数据信息方面,由于2004年起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第四章:股本变化及股东情况“新增”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一栏。相对于前人的研究,我们拥有了更多关于上市公司直接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方面的信息,则对于我们研究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以及上市公司之间的公司治理特征提供了更完整的信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1.2 基本思路与分析框架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的对象、方法与数据
  • 1.3-3 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回顾—关于企业集团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及经验证据
  • 2.1 企业集团的界定
  • 2.2 企业集团存在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 2.2-1 企业集团存在原因的一般经济学分析
  • 2.2-2 新兴市场背景下的我国企业集团存在原因
  • 2.2-3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 2.2-4 一点小结
  • 2.3 企业集团背景对附属子公司业绩影响
  • 2.3-1 关于企业盈利差异性的一般讨论
  • 2.3-2 集团背景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 2.3-3 集团背景影响附属子公司业绩原因的相关解释
  • 2.4 制度背景、集团背景与子公司价值的相关性
  • 2.4-1 国外的主要研究
  • 2.4-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 2.4-3 一点说明
  • 第3章 制度背景—关于我国企业集团的特征及形成路径分析
  • 3.1 我国企业集团形成的历史阶段
  • 3.1-1 我国企业集团与其他国家的相似点
  • 3.1-2 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回顾
  • 3.2 我国企业集团产生的动因和制度背景
  • 3.2-1 企业集团是国企改革中政府推动的产物—解决“市场失灵”
  • 3.2-2 企业集团也实现国企改革的有效工具—解决“所有人缺位”
  • 3.2-3 我国的企业集团与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
  • 3.3 我国企业集团的形成路径和结果
  • 3.3-1 剥离模式
  • 3.3-2 行政干预下的企业重组、并购以及国有控股公司模式
  • 3.3-3 由行政部门转化而来的企业集团
  • 3.3-4 其他路径:市场主导下的兼并与收购模式与战略联盟
  • 3.4 我国带集团背景上市公司形成的制度动因
  • 3.4-1 国有企业改革模式
  • 3.4-2 我国证券发行的制度安排
  • 第4章 实证检验(I)——我国企业集团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研究假设
  • 4.3 集团背景与非集团背景的界定
  • 4.3-1 其他学者的界定方法
  • 4.3-2 我们对集团背景的界定方法
  • 4.3-3 带企业集团背景的上市公司逻辑判断过程
  • 4.4 研究方法
  • 4.4-1上市公司业绩指标的选择
  • 4.4-2 数据来源
  • 4.4-3 检验模型及变量说明
  • 4.4-4 样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 4.5 实证检验结果及解释
  • 4.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4.7 其他相关的实证研究:集团背景对上市公司特征的影响
  • 4.7-1 上市公司特征指标的选取
  • 4.7-2 上市公司业绩指标和公司价值的指标
  • 4.7-3 研究方法与结论
  • 附录一:集团背景对 Modified Tobin's Q的影响
  • 附录二、我国国内主要“系”控制上市公司比例
  • 附录三、国内民营企业控制多家上市公司统计表
  • 第5章 实证检验(II)——不同路径下形成国有企业集团对上市子公司业绩影响
  • 5.1 问题的提出:国有企业集团是否应该整体上市?
  • 5.2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5.2-1 对国有企业集团分类的标准
  • 5.3 实证检验结果及解释
  • 5.3-1 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 5.3-2 对 ROA的方差分析
  • 5.3-3 对 Modified Tobin’s Q的方差分析
  • 5.4 实证结论与讨论
  • 第6章 我国企业集团与上市子公司合并实现整体上市的会计问题——“回整上市”合并模式模式下会计计量属性研究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我国企业集团与上市子公司之间“回整上市”模式的界定
  • 6.3 企业合并会计计量属性之争
  • 6.3-1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选择的会计后果
  • 6.3-2 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特背景
  • 6.4 还美国“权益结合”概念的历史真面目
  • 6.4-1 对权益结合性质的企业合并业务经济内容的探讨
  • 6.4-2 为什么与APB Opinion No.16中12个条件发生内容上的矛盾?
  • 6.4-3 必须考虑中国上市公司的特点
  • 6.4-4 一点总结:我国“回整上市模式”的经济性质
  • 6.5 合并公司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偏好”分析
  • 6.5-1 现实的情况
  • 6.5-2 合并公司偏好行为的分析
  • 6.6 企业集团整体上市中会计政策选择行为: TCL集团案例分析
  • 6.6-1 TCL集团合并业务的经济实质分析
  • 6.6-2 TCL集团在合并上市中采用权益结合法可能经济后果
  • 6.7 思考与建议
  • 第7章 结论、启示及研究局限性
  • 7.1 研究结论
  • 7.2 几点启示
  • 7.2-1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模式
  • 7.2-2 对于民营企业集团控制多家上市公司的问题
  • 7.2-3 关于剥离上市的企业集团的处理问题
  • 7.3 研究局限性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母公司在境外上市的企业集团应对租赁新准则问题的探讨[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04)
    • [2].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J]. 财经界 2020(16)
    • [3].企业集团税收筹划分析[J]. 当代会计 2019(01)
    • [4].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新热点[J]. 中国集体经济 2018(07)
    • [5].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研究[J]. 中国商论 2018(09)
    • [6].企业集团集团资本运作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8(07)
    • [7].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完善策略[J]. 经贸实践 2018(13)
    • [8].试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企业集团的构建实施[J]. 时代金融 2018(20)
    • [9].企业集团知识产权内部转移税务筹划浅议[J]. 纳税 2019(33)
    • [10].企业集团内部资产重组的税务筹划问题研究[J]. 纳税 2018(33)
    • [11].企业集团实行产融结合的几点思考——基于X集团试水产融互动案例[J]. 中外企业家 2016(31)
    • [12].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2)
    • [13].企业集团产融结合之路的思考[J]. 中外企业家 2017(17)
    • [14].企业集团如何"大船调头"?[J]. 经理人 2017(10)
    • [15].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利率市场化探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4(30)
    • [16].企业集团成长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研究[J]. 青年与社会 2013(12)
    • [17].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J]. 中国中小企业 2020(09)
    • [18].企业集团加强财务控制研究[J]. 财会学习 2018(35)
    • [19].企业集团加强财务共享研究[J]. 纳税 2018(36)
    • [20].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现状及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34)
    • [21].关于完善我国企业集团社会责任的探索[J]. 现代商业 2009(30)
    • [22].企业集团内部监督体系的构建探讨[J]. 会计师 2020(16)
    • [23].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冲突与协调[J]. 中国商论 2019(05)
    • [24].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发展状况探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11)
    • [25].对发展企业集团金融的思考[J]. 国际石油经济 2017(12)
    • [26].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探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10)
    • [27].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22)
    • [28].浅议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控制建设[J]. 品牌 2014(11)
    • [29].我国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企业导报 2015(04)
    • [30].企业集团会计委派制利弊观[J]. 商 2015(19)

    标签:;  ;  ;  ;  ;  ;  

    我国企业集团对上市子公司业绩影响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