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类端粒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肿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端粒酶,Meta分析
人类端粒酶论文文献综述
秦通,韩振伟,滕志海,常学良,李景东[1](2018)在《亚洲人群肿瘤发病与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rs2736100位点相关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多态性(rs2736100)与亚洲人群肿瘤的关系。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按关键词全面搜索文献,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运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合并分析,计算合并的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34个病例对照研究,共涉及肿瘤患者47 148例和对照75 6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TERT基因rs2736100多态性可显着升高亚洲人群肿瘤遗传易感性,(B vs A,OR=1.25,95%CI=1.20~1.29,P=0.000),(BB vs AA,OR=1.56,95%CI=1.45~1.67,P=0.000),(AB vs AA,OR=1.22,95%CI=1.17~1.28,P=0.000),(AB+BB vs AA,OR=1.30,95%CI=1.24~1.37,P=0.000),(BB vs AB+AA,OR=1.39,95%CI=1.32~1.47,P=0.000),其中肺癌患者36 815例,对照64 14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TERT基因rs2736100多态性可显着升高亚洲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B vs A,OR=1.28,95%CI=1.23~1.32,P=0.000),(BB vs AA,OR=1.64,95%CI=1.52~1.76,P=0.001),(AB vs AA,OR=1.27,95%CI=1.21~1.33,P=0.015),(AB+BB vs AA,OR=1.35,95%CI=1.28~1.42,P=0.001),(BB vs AB+AA,OR=1.42,95%CI=1.35~1.50,P=0.030)]。结论在亚洲人群中,hTERT基因rs2736100多态性是肿瘤易感性增加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冯磊,年士艳,徐文波,叶丹,张兴锋[2](2016)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rs27361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rs27361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间rs273610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rs27361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着性差异(χ~2=7.235,P=0.027<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rs27361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间的OR值达到1.695。结论 5p15.33区域rs2736100位点的多态性变化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齐丽敏,王雪,孙波,张学玲,冯晔[3](2015)在《端粒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c-myc基因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端粒酶基因(hTERC)、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和c-myc基因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表达情况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36例就诊或筛查患者,行TCT、HPV、hTERC、HER-2和c-myc基因检测。对任一阳性患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1236例中有108例进行宫颈活检,在正常/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Ⅲ及浸润性子宫颈癌中hTER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0%、39.5%、64.5%、100.0%;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20.9%、45.2%、100.0%;c-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30.2%、54.8%、100.0%;HPV阳性率分别为40.0%、67.4%、80.6%、100.0%。2不同病理结果之间hTERC、HER-2和c-myc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结果的严重程度,hTERC、HER-2和c-myc的阳性率逐渐增加(P<0.01)。3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HPV感染者中hTERC、HER-2和c-myc基因的阳性扩增率也增高(P<0.05)。结论hTERC、HER-2、c-myc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程度、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张江菊,郑秀惠,郭建新,郑英如,李力[4](2014)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异常扩增在子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FISH技术检测118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情况。结果118例患者病理学诊断为炎症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46例,CINⅡ31例,CINⅢ18例,浸润癌11例。FISH检测hTERC基因异常扩增阳性率在炎症组为0,CINⅠ组19.6%(9/46),CINⅡ组51.6%(16/31),CINⅢ组77.8%(14/18),浸润癌组90.9%(10/1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未治疗的CINⅠ和CINⅡ患者共26例进行随访,发现hTERC基因扩增预测CINⅠ、CINⅡ病变进展的敏感性83.3%,预测病变维持或消退的特异性90.0%。结论 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随宫颈病变级别增高而增加,对宫颈病变的筛查有一定临床意义,检测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对宫颈早期病变进展有预测意义,可作为监测宫颈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指标。(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丁进进,孙立新,赵宏伟,孙立公[5](2013)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基因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宫颈脱落细胞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基因(hTERC)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方法对210例HR-HPV阳性者中细胞学检查正常组30例、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ISL)5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SL)50例、鳞状细胞癌(SCC)30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的hTERC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立宫颈HISL(CINⅡ、CINⅢ、SCC)的最佳界值。结果①在正常组、CINⅠ、CINⅡ、CINⅢ、SCC组hTER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7%、11.3%、81.0%、96.0%、100%,其中CINⅠ、CINⅡ、CINⅢ、SCC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与CINⅡ、Ⅲ组及SC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各组中hTERC基因的扩增阳性率有增加的趋势(P<0.05),且个体阳性细胞核的计数增加,分别为正常组2.0%,CINⅠ组6.4%、CINⅡ组9.6%、CINⅢ组11.0%、SCC组20.0%,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TERC检测HR-HPV阳性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94.01%、89.25%、91.67%、92.22%、91.90%。③多种复合类型的信号模式在HISL中的表达较高。结论 hTERC在预测HR-HPV阳性且宫颈细胞学检查为异常的宫颈病变的病理结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个体hTERC阳性细胞个数及信号模式构成有望成为辅助宫颈病变筛查及监测病变进展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3年12期)
莫伟英,黄莉,莫耀禧,何冰,赵仁峰[6](2013)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类宫颈端粒酶RNA组分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人类宫颈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3例妇科疾病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及组织,以及20位健康体检妇女的正常宫颈脱落细胞,应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以及病变组织中的hTERC基因扩增情况。结果单纯炎症病变、未明确诊断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鳞状细胞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分别为0.00%、15.79%、81.82%、95.45%及100.00%;单纯炎症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及宫颈浸润癌患者病变组织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分别为3.45%、52.38%、71.43%及100.00%。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及病变组织hTERC基因的表达与CI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ERC基因扩增可预测宫颈病变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3年01期)
韩英,李敏,段玲[7](2012)在《宫颈病变组织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亚型感染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的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感染情况,及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宫颈病变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129例,依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组41例、CINⅡ组29例、CINⅢ组35例及宫颈癌组(SCC组)24例,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及HPV DNA检测,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TERC基因扩增情况。结果 hTERC表达阳性率CINⅠ组(7.31%)、CINⅡ组(34.48%)、CINⅢ组(62.86%)及SCC组(75.00%)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与SCC组高于CINⅠ组(P<0.05);hTERC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931,P=0.031);对照组、宫颈癌前病变组(CINⅠ组+Ⅱ组+Ⅲ组)与SCC组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15.00%,45.71%,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C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r=0.381,P=0.002)。结论 hTERC扩增在宫颈高度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中比例较高,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可能是宫颈癌进展的预测性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2年08期)
张鹏,李小宁[8](2012)在《端粒酶与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诱导的T细胞白血病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白血病是较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化疗药物的合理使用、对症支持治疗的不断改进和加强,大多数患者经诱导治疗可获得完全缓解,但30%~40%的患者仍可复发,因此早期积极有效地评估病情及检测疾病的进展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贺昕红[9](2011)在《宫颈病变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探讨宫颈病变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关系。方法对115例宫颈疾病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根据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包括宫颈组织正常及宫颈炎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浸润癌组,对患者宫颈分泌物分别进行HPV杂交捕获Ⅱ代(HPV-HC2)检测、FISH检测。结果 (1)hTERC基因在对照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浸润癌中组的扩增率分别为21.1%、86.7%、93.8%和100.0%。宫颈浸润癌组、CINⅠ组和CINⅡ~Ⅲ组hTERC基因扩增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例HPV阳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率为91.6%(76/83),32例HPV阴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率为43.7%(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TERC基因扩增与HPV阳性率的相关系数为0.520,两种检测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hTERC基因检测总体评价高于HPV-HC2的检测。结论 hTERC基因的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及HPV感染呈正相关,其扩增提示CIN有恶性进展潜能,其扩增情况可作为CIN病情进展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1年29期)
曾思聪,周菂,卢光琇[10](2011)在《端粒酶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人类胚胎干细胞》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端粒酶shRNA慢病毒载体及建立端粒酶稳定干扰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方法:将端粒酶基因特异性shRNA靶序列与慢病毒载体PLKO.1-puro连接、转化、挑取阳性克隆进行PCR及测序鉴定;利用包装细胞293T获得重组的慢病毒,感染人类胚胎干细胞,分为干扰组ShTert、载体组vector和野生型组wt;Realtime-PCR检测端粒酶mRNA的表达。结果:经PCR和DNA测序鉴定,成功构建端粒酶特异性shRNA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类胚胎干细胞;经检测shTert组端粒酶mRNA表达较vector和wt组明显降低,vector组和wt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成功构建的端粒酶特异性shRNA慢病毒载体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转染实现了对其端粒酶mRNA的调控。(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1年08期)
人类端粒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rs27361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间rs273610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rs27361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着性差异(χ~2=7.235,P=0.027<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rs27361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间的OR值达到1.695。结论 5p15.33区域rs2736100位点的多态性变化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类端粒酶论文参考文献
[1].秦通,韩振伟,滕志海,常学良,李景东.亚洲人群肿瘤发病与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rs2736100位点相关性的Meta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
[2].冯磊,年士艳,徐文波,叶丹,张兴锋.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rs27361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
[3].齐丽敏,王雪,孙波,张学玲,冯晔.端粒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c-myc基因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
[4].张江菊,郑秀惠,郭建新,郑英如,李力.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4
[5].丁进进,孙立新,赵宏伟,孙立公.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基因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宫颈脱落细胞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
[6].莫伟英,黄莉,莫耀禧,何冰,赵仁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类宫颈端粒酶RNA组分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3
[7].韩英,李敏,段玲.宫颈病变组织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亚型感染相关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
[8].张鹏,李小宁.端粒酶与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诱导的T细胞白血病的关系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
[9].贺昕红.宫颈病变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
[10].曾思聪,周菂,卢光琇.端粒酶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人类胚胎干细胞[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