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

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

论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基于真实语料,以认知语法为框架,建构了存现句的研究模型——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探讨现代汉语存现句的认知动因、句法关系、论元结构、体貌意义、主观性和语篇功能等现象。认识事物存现的处所是人类认识世界,生存于世的先决条件。否则,人类会无所适从,相互之间无法交流。或因为认识世界的需要,或因为熟悉,处所是人们注意力首要聚焦的对象,而位于其上的存现物是人们注意力次要聚焦的中心。因此,处所成分是凸显的射体、参照点,语法上表现为主语。而处所上的存现物是界标、参照点所激活的目标,句法上表征为宾语。存现句体现的是人们先认识处所再认识存现物的认知顺序。任何事物的存在和隐现都是施事发出能量,通过工具传递给客体而形成的。施事、工具和客体之间的能量互动所构成的行为链是存现句的基体,存现句凸显处所和行为链上的链尾——客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存现句只有处所和客体两个论元。存现句的构式意义是表示某处存现着某物。当存现句的参与者同时体现施事和客体时,存现句隐去或压制施事而突出客体,从而维持存现句的构式意义。存现句主要凸显事物的存现状态——事物隐现的整体状态(经历完成态的“过”字存现句)、事物隐现和隐现后的结果状态(结果完成态的“了”字存现句)、事物隐现过程或隐现后的结果持续状态(持续体的“着”字存现句)。“过”字存现句是有界、完结性的,能容纳各类动词。“了”字存现句是无界但完结性的,主要容纳成就、实现、和活动类动词,偶尔也接受状态动词,但都是凸显事物出现或消失的终止阶段和结果状态。“着”字存现句是无界、非完结性的,主要接受活动和实现类动词,偶尔也接纳状态动词,但不容纳成就动词。存现句具有丰富的主观性,即不但表征说话人基于视觉、听觉、其它直接证据,或转述、推测等间接证据对某处存现某物的否定、疑问、判断、假设等认识意义,而且表达说话人对某处存现某物的评估、惊讶、强调、愿望等评价意义。存现句的语篇功能是向语篇引入一个能激活后续语篇的新实体。存现句的语篇承前性是指存现句的处所成分或处所成分的一部分由前面语篇或语境中的某个参照点激活,参照点与目标的关系将存现句与前面的语篇或语境连接起来。在存现句处所成分的7种形式中,方位词和代词是由前面语篇或语境中的某个参照点激活的。名词、名词+方位词、介词+名词+方位词、动词+名词和复合形式的处所成分都含有名词,而该名词便是前面语篇或语境中的某个参照点所激活的目标;若名词前面有多个名词或代词修饰语,第一个名词或代词修饰语便是前面语篇或语境中某个参照点所激活的目标。存现句的启后性是指存现主体能作为参照点激活后续语篇的重要话题、局部话题、语篇参与者、处所、原因等信息。无论是无定名词短语还是有定名词短语,只要提供了值得听话人关注的信息,都能表达存现主体,激活后续语篇的信息,不存在所谓的有定性效应。通过分析存现句的语篇承前性和启后性,本研究发现参照点与其目标之间主要有同一、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领属者与被领属者、集合与成员、处所与处所上的存现物和声音与声音发出者等关系。此外,本文还发现两条认知凸显原则:(i)听得见的实体比听不见的实体凸显;(ii)集合比其成员凸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汉语存现句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 2.1 存现句研究的起步阶段(《马氏文通》——建国前)
  • 2.2 建国后至90 年代初的独立研究阶段
  • 2.3 90 年代初到目前的解释阶段
  • 2.4 汉语存现句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理论背景——认知语法理论简介
  • 3.1 认知语法的意义观
  • 3.2 认知语法的小句观
  • 3.3 认知语法的语篇观
  • 3.4 认知参照点理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存现句的研究模型——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
  • 4.1 存现句的认知动因
  • 4.2 存现句的句法关系
  • 4.3 存现句的语篇功能
  • 4.4 存现句的研究模型——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
  • 4.5 本文模式与其它模式的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存现句的首段——处所成分研究
  • 5.1 处所形式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 5.1.1 方位词
  • 5.1.2 名词+方位词
  • 5.1.3 介词+名词+方位词
  • 5.1.4 动词+名词
  • 5.1.5 名词
  • 5.1.6 代词
  • 5.1.7 复合形式
  • 5.1.8 处所形式的统一性
  • 5.2 处所成分的参照点分析
  • 5.2.1 名词+方位词形式的参照点分析
  • 5.2.2 介词+名词+方位词形式的参照点分析
  • 5.2.3 动词+名词形式的参照点分析
  • 5.2.4 名词形式的参照点分析
  • 5.2.5 复合形式的参照点分析
  • 5.3 处所意义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 5.3.1 多义与单义的辩证观
  • 5.3.2 多义引申的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
  • 5.3.3 处所意义的多样性
  • 5.3.4 处所意义的统一性
  • 5.4 处所成分的语篇连接功能——参照点分析
  • 5.4.1 方位词的语篇连接功能
  • 5.4.2 处所代词的语篇连接功能
  • 5.4.3 处所名词的语篇连接功能
  • 5.4.4 动词+名词形式的语篇连接功能
  • 5.4.5 介词+名词+方位词形式的语篇连接功能
  • 5.4.6 名词+方位词形式的语篇连接功能
  • 5.4.7 复合形式的语篇连接功能
  • 5.4.8 处所成分的语篇连接规律
  • 5.5 处所成分与存现主体的关系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存现句的中段——存现动词的研究
  • 6.1 存现句中动词的分类
  • 6.1.1 单纯存在类:是、有
  • 6.1.2 安放类:安、摆、堆、挂、抱、铺、存、放、装等。
  • 6.1.3 隐现类:拔、搬、变、沉、出、来、调、升、死、填、跳等
  • 6.1.4 刻写类:编、踩、抄、点、画、划、记、刷、涂、绣、印等
  • 6.1.5 穿戴类:缠、穿、裹、披、套、脱、扎、绕等
  • 6.1.6 生长/生活类:病、生长、生、长、养、栽、种、喂、培养等
  • 6.1.7 烧煮类:泡、热、揉、烧、蘸、蒸、煮、盛等
  • 6.1.8 飘洒类:飘、漂、泼、扑、撒、扔、洒、散、晒、游、飞等
  • 6.1.9 搭建类:搭、打、钉、砍、建立、建筑、掘、砌等
  • 6.1.10 坐立类:坐、立、走、站、睡、停、躺、骑、蹲、跑、爬、趴、跪、拐、跌等。坐立类动词都是不及物的,如
  • 6.1.11 杂类:跟、跟随、牵、噎、藏、集合、挤、遗留、关、梳等
  • 6.2 存现句中动词的限制
  • 6.2.1 非宾格假设及其不足
  • 6.2.2 信息轻理论及其不足
  • 6.2.3 本研究对存现动词论元限制的探索
  • 6.3 存现句的体貌特征
  • 6.3.1 体的概念
  • 6.3.2 事件结构、有界性和完结性
  • 6.3.3 “过”在存现句中的体貌特征
  • 6.3.4 “了”在存现句中的体貌特征
  • 6.3.5 “着”在存现句中的体貌特征
  • 6.3.6 “了”和“着”在存现句中的差别
  • 6.3.7 存现句视点体与情状体的关系
  • 6.3.8 “过”、“了”、“着”在存现句中体貌特征的小结
  • 6.4 存现句的主观性
  • 6.4.1 认知语法论语言的主观性
  • 6.4.2 其他学者论语言的主观性
  • 6.4.3 存现句的认识意义分析
  • 6.4.4 存现句的言据性分析
  • 6.4.5 存现句的评价意义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存现句的尾段——存现主体的研究
  • 7.1 存现主体的语篇功能
  • 7.1.1 存现主体的语篇承前性
  • 7.1.2 存现主体的语篇启后性
  • 7.2 存现主体与后续语篇的参照点关系
  • 7.2.1 同一关系
  • 7.2.2 整体激活部分的关系
  • 7.2.3 部分激活整体的关系
  • 7.2.4 集合激活其成员的关系
  • 7.2.5 声音激活声音发出者的关系
  • 7.2.6 处所激活处所上存现物的关系
  • 7.3 存现主体的有定性效应
  • 7.3.1 名词词组的有定与无定及相关论述
  • 7.3.2 认知语法论名词词组的有定与无定
  • 7.3.3 存现句的有定性效应
  • 7.3.4 本研究对存现句有定性效应的探讨
  • 7.3.5 有定存现主体的语篇功能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主要语料来源和使用的工具书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