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用硬件平台的PIM-SM协议的改进

基于通用硬件平台的PIM-SM协议的改进

论文摘要

随着宽带多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宽带网络应用层出不穷。IPTV、视频会议、数据和资料分发、网络音频应用、网络视频应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宽带应用都对现有宽带多媒体网络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挑战。采用单播技术构建的传统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新兴宽带网络应用在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延时、数据丢失等等问题。此时通过引入组播技术,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组播网络中,即使组播用户数量成倍增长,骨干网络中网络带宽也无需大规模扩展。简单来说,成百上千的组播应用用户和一个组播应用用户消耗的骨干网带宽是基本均等的,从而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宽带应用对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IP三层组播作为IP网络中较新的一种通信方式具有传输效率高、带宽消耗低以及应用范围广泛的优势。PIM-SM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在IP组播体系结构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使IP组播转发机制和组播路由选择机制更好的结合起来以提高组播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转发效率也是目前广泛讨论的议题。本文通过分析PIM-SM协议,结合当前二、三层设备中转发硬件不能完全满足协议对硬件转发需要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硬件实现的协议方案。同时,本文围绕该方案提出了若干的改进并给出了改进后协议的实验结果,表明其满足对协议通用性、兼容性、可靠性和高效性的需求。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首先,本文分析了目前三层组播协议软件的实现框架和体系结构,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可以兼容多种转发方式的三层组播框架模型。该模型通过将三层组播软件划分成多个层次模块,各个层次模块构造并维护与其相关的组播表项。同时,该模型根据组播数据包转发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处理模块,保证了软件的整体性能。其次,本文针对当前PIM-SM的协议实现受到设备网络接口硬件实现限制的现实,提出了若干基于硬件通用的PIM-SM协议的改进算法。该项改进通过在RPT上建立(*,G)协议表项的扩展(S,G,rpt)表项并利用其刷新路由信息表和转发信息表,利用底层的(S,G)转发表模拟(*,G)转发,越过了硬件平台对(*,G)转发的限制。再次,本文在硬件通用的PIM-SM协议改进算法的基础上,对PIM-SM协议表项出接口集合进行了扩展;随后,根据扩展后的出接口列表集合对PIM-SM协议中(*,G)、(S,G)和(S,G,rpt)三个重要协议状态机下接口增删算法做出了修改。保证改进后的协议在接口变化事件发生后,各个层次的表项的一致性。最后,本文在二、三层设备上对改进协议进行了可行性实验以及和原有协议的对比实验。实验表明基于新的三层组播框架模型实现的PIM-SM协议有效的屏蔽了底层硬件实现差异造成的组播数据包转发的复杂性,实现了对软件转发和硬件转发等多种转发方式的支持并保证了协议运行的高效和可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IP三层组播
  • 1.1.1 组播概述
  • 1.1.2 组播的优势及特点
  • 1.1.3 组播的应用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三层组播实现机制及体系结构概述
  • 2.1 三层组播实现机制概述
  • 2.1.1 组播编址机制
  • 2.1.2 组成员管理机制
  • 2.1.3 组播转发机制
  • 2.1.4 组播路由选择机制
  • 2.2 三层组播体系结构概述
  • 2.2.1 各个机制在三层组播中的关系
  • 2.2.2 软件转发与硬件转发
  • 2.3 PIM-SM协议在三层组播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IM-SM协议概述
  • 3.1 PIM-SM协议机制
  • 3.1.1 邻居发现
  • 3.1.2 指定路由器(DR)选举
  • 3.1.3 RP发现
  • 3.1.4 组播源注册
  • 3.1.5 构建RPT
  • 3.1.6 RPT向SPT切换
  • 3.1.7 Assert机制
  • 3.2 PIM-SM协议工作流程
  • 3.2.1 第一阶段,RPT转发
  • 3.2.2 第二阶段,注册停止
  • 3.2.3 第三阶段,SPT切换
  • 3.3 PIM-SM协议状态机概述
  • 3.3.1 与组播源注册相关的状态机
  • 3.3.2 与组播分发树构建相关的状态机
  • 3.3.3 Assert状态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通用硬件平台的改进
  • 4.1 问题分析
  • 4.1.1 改进思路及方法
  • 4.1.2 改进框架
  • 4.2 改进的协议算法
  • 4.2.1 改进算法流程
  • 4.2.2 MRM模块对注册报文的处理算法
  • 4.2.3 PIM模块对未知组播流消息的处理算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进后的相关问题及调整方案
  • 5.1 改进方案对原有协议的影响
  • 5.1.1 与原有实现方案的不同
  • 5.1.2 对协议状态机的影响
  • 5.2 针对相关问题的调整方案
  • 5.2.1 (*,G)状态机对接口变化事件的处理算法
  • 5.2.2 (S,G)状态机对接口变化事件的处理算法
  • 5.2.3 (S,G,rpt)状态机对接口变化事件的处理算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与测试
  • 6.1 实验环境
  • 6.1.1 实验组网
  • 6.1.2 参数配置
  • 6.1.3 实验步骤
  • 6.2 实验结果
  • 6.3 对性能的影响
  • 6.3.1 对转发效率的影响
  • 6.3.2 对协议表项构建速率的影响
  • 6.3.3 对路由收敛性能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展望与总结
  • 7.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基于通用硬件平台的PIM-SM协议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