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港湾口物流的发展障碍与对策

广西北部港湾口物流的发展障碍与对策

张光明广西工学院

2008年出台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产业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发展中首先提到了物流业,尤其是依托港口的相关物流产业。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九大重点工程中排名最靠前的两位都是以港口作为主要依托的物流工程,可见港口物流日益成为影响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兴衰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港口物流的崛起对于全球经济复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区域三大港口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深入分析该区域港口物流的发展障碍与对策就成为当前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问题。

一、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北部湾是指包括中国的广西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面和越南的东北部海域。广西北部湾拥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岛屿624个,可规划建港岸线22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60.4公里,建港资源非常丰富。地处北部湾顶端中心位置的钦州、防城、北海是广西沿海的三大主力港口。目前,广西北部湾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6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6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26个,最大靠泊能力20万吨级,已形成以集装箱、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石、硫磷、非金属矿石、煤炭、液体化工、粮食、油气码头为主的港口生产功能和物流格局,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最便捷出海口和对东盟海上贸易的最重要口岸。

“十一五”期间广西北部湾港口投资99亿元人民币,兴建15个码头,共37个深水泊位,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大,重点项目包括防城港15万吨级、钦州港10万吨级、北海港(含铁山港)5万吨级深水航道,新增5万吨级以上航道73.86公里。2009年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9408万吨,同比增长16.3%,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幅有所放缓。2010年货物吞吐量1.1922亿吨,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根据广西“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广西将提升广西北部湾港综合能力,努力建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十二五”期末力争北部湾港新增吞吐能力2.16亿吨,总吞吐能力达到3.36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400万标箱以上。防城港域新增吞吐能力8100万吨,总吞吐能力达到1.32亿吨;钦州港域新增吞吐能力6500万吨,总吞吐能力达到1.08亿吨;北海港域新增吞吐能力7000万吨,总吞吐能力到达0.96亿吨。

广西北部湾内陆腹地的经济总量不大,但经济增长快(GDP年增幅比全国平均高出6~7个百分点),随着广西及其腹地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外贸进出口的大幅增长,给北部湾港口提供了充足的货源。按外贸每亿美元生成0.6万个标准集装箱算,2007年云、贵、川、渝及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21.33亿美元,可生成252.79万标箱,而外贸箱约90%是由海运完成,由此推算西南五省区市共生成集装箱约227.51万标箱,其中广西就可生成50多万标箱。然而,同年的北部湾港口只完成27.3万标箱,以此表明,北部湾港口可开发适箱货源潜力巨大。

二、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的发展障碍

(一)腹地经济欠发达。2008年广西区GDP7171.58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为14966元,在全国12个沿海省份(自治区或直辖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位。2009年广西区GDP770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虽然整体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在国内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很难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腹地经济支持。

(二)物流基础设施较薄弱。广西北部湾港口海岸线曲折,港湾条件虽好,但水动力环境较为复杂,港口建设涉及航道开辟、填海造陆、防淤等技术问题,尚需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且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城市配套设施较差,大规模开发投入较大,港口发展面临建港周期长、资金来源少等问题。港口基础设施能力不能满足物流需求,物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港口物流业较落后,多数港口企业的功能仍停留在传统装卸、仓储及运输上,很少有企业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明显不足。

(三)集疏运不畅、交通瓶颈严重。广西北部湾三个港口城市均已通铁路和高速公路,进出口货物的疏运和集港主要是通过铁路和公路来完成。三大港口的大宗散货运输都以铁路为主,但均面临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广西的铁路被戏称为“神经末梢”。目前,广西境内运营铁路里程为2292公里,覆盖密度仅为每万平方公里86公里,小于湖南的108公里及贵州的137公里。铁路覆盖密度小,跟不上港口发展需要,直接导致港内与港外各物流结点之间衔接不畅、效率不高、货运力度不够,经常产生货物压港现象。同时,由于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的铁路是地方投资建设,实行的是高于国家铁路网络的运价,加大了货主的运输成本,导致不少货主选择经运输成本较低的其他区域港口出海。三大港口由于缺少大型公路运输企业为依托,港口与城市间的货物疏运和集港能力不足,运输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交通压力较大,集疏运不畅已成为严重阻碍三大港口发展物流的瓶颈。

(四)三港功能定位简单,内耗严重。三港原功能定位存在一定局限,表现为各港口仅局限于为本地区经济服务,对外部地区贡献较少,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腹地经济发展要求和港城腹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广西北部湾三大港口各自为政的“诸侯割据”时代有望结束。三大港口功能均较单一,仍以传统的装卸、储存及转运为主,缺少货检、分装和包装等增值服务,对临港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较弱,港口的综合物流枢纽作用远未达到专业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同时,由于北钦防三港直线距离太短,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过于接近,同时仅有防城港建有专业集装箱码头,造成北钦防三港在本地货源比例均不高、支线港地位又不突出的情况,各港为增加产量只好通过降低收费来拉拢资源包括集装箱货源,形成无序竞争,致使集装箱业务近年来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

(五)信息化程度不高。港口信息化程度偏低,由于缺乏对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各系统间相对独立,影响整体效率的发挥,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客户需求。港口业务的查询、监控与管理手段采用的多是电话或简单的网络登记等方式。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如果没有先进的物流信息网络作为各种物流业务的统一承载和传输平台,来联系客户、共享资料和传递信息,则很难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

(六)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现代物流业已经不再是传统储运的翻版,需要大批懂得专业理论、拥有实践技能的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目前港口物流的从业人员中,大多数企业骨干忙于日常业务,获得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知识结构老化,无法及时跟踪和把握现代港口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物流管理的理念也难以跟上现代物流的发展步伐。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只有一所公立本科院校———钦州学院,该学院仍处于发展阶段,物流相关专业设置尚不全面,物流专业研究机构基本没有。同时受当地经济等各方面条件限制,引进外来人才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三、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腹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大临海工业发展力度。纵观国际大港的发展历史,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特别是现代大工业相辅相成,没有发达的腹地经济就没有先进的港口物流。港口与临海工业互相促进、联动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广西北部湾三大港口应充分利用地理和区位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钦州保税港区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战略等有利平台和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吸引国际先进企业前来投资。特别是发挥石化、钢铁、林浆纸、能源、修造船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带动效应,带动腹地经济发展,形成“前港后厂”的布局,产生“港工互动”的循环效应。

(二)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物流服务水准。整合该区域三大港口的现有资源,对港口的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完善港口设施建设,合理安排港口物流作业流程,提高基础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加快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及配套航道建设,加强港口码头数量、装卸能力、码头堆场、深水航道等硬件建设,为供应商提供大型现代化仓库,为客户创造“零仓储”,发展精益港口物流。加快建设与港口物流关系密切的报关、检验检疫、海事、船舶代理、外轮理货、引航、船舶拖带、船舶供应、通讯、金融及保险等综合服务体系,提升港口的综合物流服务水准。

(三)加快集疏运系统建设,大力开展多式联运。以形成国际出海大通道为目标,分别建设从广西北部湾地区通往东盟、华南、中南及西南地区的集疏运系统。东盟方向以南宁至凭祥铁路和南宁至友谊关、防城港至东兴等公路与越南相连。华南方向以南宁至玉林、南宁至广州铁路和南宁至湛江、南宁至梧州公路为主线。中南方向以焦柳、湘桂、黎湛等铁路和桂海高速公路为主线。西南方向以南昆、黔桂、南防、黎钦、钦北铁路和南北、钦防、水南、南百高速公路为主线。多式联运是国际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广西北部湾地区应充分发挥有利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合理规划多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构筑海陆空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开展多式联运。

(四)优化三港功能定位,实现协同发展。广西北部湾三大港口各有优劣势,为提高资源的时空配置效益,各港物流规划应依据彼此不同的资源要素禀赋所形成的相对比较优势,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各区域物流的发展应与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紧密结合,同时与区域间的物流发展进行对接,以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避免恶性竞争。根据2006年交通部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广西北部湾三港被列入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其中防城港是西南沿海地区的三个全国主要港口之一,是全国沿海24个主要港口之一,钦州港、北海港被列为全国25个地区性重要港口。2007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明确指出,防城港定位为国家跨区域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出海口,是西南地区连接国际大市场的重要运输枢纽,将来逐步成为综合性港口;钦州港定位是为临港工业服务的地区性重要港口;北海港是以商贸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2009年广西区政府正式批准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统一使用“广西北部湾港”名称,整合后的广西北部湾港总吞吐量达8200多万吨,跻身世界大港前100强行列。因此,结合三港实际情况,统一整合资源,制定科学发展战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三港的协同发展,是提升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水平的必然趋势。

(五)构建信息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现代港口发展的重要特征,是衡量港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稳定高效的信息平台,就没有港口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通过整合政府、港口以及社会三方信息资源,构筑综合性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实现港口物流资源供求的实时发布和自动交易等。同时对现有的口岸信息系统、海关及检验检疫信息系统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同时与经贸、口岸、航运等业务联网的开放式信息平台,实现港口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使港口物流从传统的装卸、运输和仓储,向现代化的综合物流转型。

(六)实施人才战略,重视人才培养。现代港口物流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通晓物流管理与工程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快北部湾港口物流的发展,必须树立人才至上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兴港战略。当务之急,一是在高校建立物流相关专业,特别是设置港口物流相关专业,加快对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面向东盟各国的物流人才的培养。以现有钦州学院为基础,创建北部湾地区综合性大学,突出设置以港口物流相关专业为重点学科的院系,着重培养本土化的港口物流专业人才。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依托,可同时发展国际物流、国际货代与报关、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化以及港口物流系统优化等方向,为港口物流设备的操作、维护与管理等业务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二是在大型先进港口企业中,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强化目前北部湾港口物流业的领军人才队伍,加快北部湾港口物流接轨国际化进程。三是重点加强多层次、多途径港口企业在职人员的物流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北部湾各港口逐步形成物流专业人才的梯队体系。

标签:;  ;  ;  

广西北部港湾口物流的发展障碍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