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莲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下堡坪中小学443146
【摘要】语文教师有必要注重“咬文嚼字”,以便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关注文本,关注语言文字本身的意涵,关注学生语文功底的积淀,进而实现其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乃整个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咬文嚼字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173-01
“文字既成,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再现了文字诞生时惊天地泣鬼神的影响力。文字出现之后,造化不能藏其秘,故老天下粟如雨;众鬼无处可藏,只能在夜晚哭泣,蛟龙也藏了起来。所以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汉字被赋予了生命、思想和情感。
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课堂责无旁贷,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以“语言学习”为内核,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关注文字,赏析文字,感悟文字。一堂有语言训练,有情感体验,有精神启迪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温度、有深度的好课堂。
一、以点切入,沿波讨源
朱光潜先生认为“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这就是“咬文嚼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内涵,以能准确理解文意的关键字词句为抓手,仔细揣摩,来领会课文的主旨。
例如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现代作家宗璞将对人生美好和生命永恒的感悟寄托在盛开的紫藤萝花中,睹物释怀,散文含蓄隽永,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笔者在执教过程中,以课题中瀑布为切入点,将紫藤萝繁盛的图片和瀑布进行联系教学,让学生:紫藤萝是一种花,可为什么文章题目却是紫藤萝瀑布呢?随后展示“瀑”的不同字形写法和字源含义,(瀑:形声。从水,本义:急雨,瀑,疾雨也。——《说文》)让学生通过咬文嚼字,对瀑字的形义结合,更好的感悟这树茂盛、生趣盎然的紫藤萝花尽现眼前。并且课题为文之眼、篇之魂,品文先品题,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品析,更好巧妙地引导学生快速解读文章。
又如部编本九年级上册古典小说《智取生辰纲》,笔者也抓住了“智”引导学生去理解课题,并得到更多阅读体验。(智:形声。字从知从日,知亦声。“知”义为“说的准”、“一语中的”。“日”指“日子”、“每天”。“知”与“日”联合起来表示“每天都能一语中的”。)学生有了对智的字源含义的理解,在处读文章时就更有的放矢得去解读杨志的失败和吴用的胜利,并进而探究出原因:杨志性格的弊病,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刚愎自用;吴用计策高妙和无懈可击。
在课题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对语言文字进行剖析,以此为切入点,沿波讨源,才能更加顺畅把握课文的主旨。
二、品读关键,披文入情
随着碎片化阅读深入生活,笔者所在的班级,学生在进行阅读鉴赏时,大多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文化精神,常止于架空分析。所以引导学生找到能体现内涵深蕴的字、词、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结合自身实际产生情感体验,才能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乐土。
再以《紫藤萝瀑布》为例,花瀑“不见其发端”、“不见其终极”、“不停的生长”,学生抓住了“不见……不见”仔细品味出花繁花盛。花朵儿“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学生分析“推着、挤着”等关键字词从修辞、用词特点、句式特点、文章结构、艺术手法、画面、意境等方面来感悟花的勃勃生机、生命的长河无休无止。宗璞明朗流畅的语言特点也在字字锤炼,句句经营中得以体现。
又如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篇幅短小,语言浅近,学生朗读毫无文字障碍,但是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痴”是个难题。学生通过“独”的咀嚼,仿佛感受到了张岱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又忆起“独钓寒江雪”的“独”。此时,作者独抱冰雪之操和孤高自赏的情调溢于言表,这不正是“痴”的表现呢?在赏析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时,学生抓住了“痕、点、芥、粒”这些量词来咂摸天地一色的空濛,人景依稀的浩渺,顿感文章绝妙的锤炼功夫。
在阅读课时,选准“咬文嚼字”的经典之处,最能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索,从作品中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领悟言语世界的奥秘。
三、聚焦经典,循文入义
语文教学在让学生接触人类智慧结晶,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旨在让学生打破时光界限,与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教师以经典为主,让学生咀嚼、涵泳,定能提高语文水平,提升精神境界。
又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借助于辉煌的色彩所形成的气势和活力,极状了紫藤萝新生后生命的繁茂与蓬勃。学生抓住了“生命如花,永无止境。”这一经典命理,由花及人,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宗璞《哭小弟》的文章片段,合作交流作者焦虑悲痛的心情,为什么突然会宁静,喜悦?花到底给了她什么启示?人和花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引导品味语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把学生引到字里行间去,深刻体会蕴涵其中的思想情感,有力推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有效提高阅读的质量和表达能力。教师率先示范发表自身见解,然后让学生静静回想感动的瞬间,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学以致用,在触及灵魂之时领悟升华,在“潜移默化”之中“润物无声”。
又如《文章憎命达》一文,在理解杜甫诗歌抑扬顿挫的内在生命力,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一内涵时,学生抓住了“文章憎命达”这一深层的人生意蕴,并结合杜甫《天末怀李白》一句“文章憎命达,困苦出诗人”感悟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的不幸与幸运。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渗透于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于生命的全部过程。从课程意义上讲,阅读却是一种多维互动的交流活动。语文教师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感悟汉字的魅力,怀揣播撒真善美的语文理想,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变得“既有温度,又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