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泥质砂岩三孔隙混合导电模型及其应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作者: 黄布宙
导师: 李舟波
关键词: 泥质砂岩,导电模型,混合理论,复杂油气层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深入分析泥质砂岩导电模型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用混合理论来阐述泥质砂岩复杂的导电机理,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泥质砂岩导电模型——泥质砂岩三孔隙混合导电模型。该模型能够解释泥质砂岩中所出现的C0-Cw 弯曲现象和I-Sw 弯曲现象,采用国际上常用的Waxman 和Smits 所用的两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正确解释这些数据;对Waxman 和Thomas 所分析的不同温度下的岩石电阻率实验数据也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解释这些数据。根据油水两相驱替岩电实验分析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实际分析,发现该模型能够准确描述油气进入对岩石导电的影响。与以往所有考虑三种孔隙导电的模型所不同的是,该模型没有引入新的参数,从而使得模型能够进行实际应用,克服了以往所有考虑三种孔隙导电的模型不能进行实际应用的缺陷。根据该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测井解释方法,将模型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发现模型能够解释泥质砂岩储层所出现的低阻油气层、高阻水层、压后出水油层等一些复杂的油气层。
论文目录:
目录
绪论
一、泥质砂岩导电模型研究现状
二、本文研究内容
三、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岩石导电的基本理论
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
1.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经典理论
2. 浓度、温度与压力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影响
二、岩石-地层水的混合导电性质
1. 岩石骨架的电阻率
2. 地层水的电阻率
3. 岩石的电阻率
三、矿物-电解液界面的吸附与双电层理论
1. 矿物与电解液界面的吸附
2. 双电层理论
四、岩石内双电层的体积分数和电导率
1. 双电层的厚度和体积分数
2. 双电层的电导率
第二章 泥质砂岩导电模型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泥质砂岩导电机理的深化
一、微孔隙的划分依据
1. 界限划分合理性的理论分析
2. 界限划分合理性的实验分析
3. 界限划分合理性的实际分析
4. 三种孔隙的关系
二、三种孔隙在岩石导电中的关系
三、油气进入对三种孔隙导电的影响
第四章 泥质砂岩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一、泥质砂岩三孔隙混合导电模型的建立
二、新建导电模型的验证
三、阳离子等效电导率γ与温度的关系
第五章 模型参数的确定
一、油水两相驱替岩石电阻率实验
1. 实验原理与流程
2. 实验仪器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分析
二、黏土阳离子交换容量Qv的测定
1. 岩心处理
2. 实验方法与过程
3. 阳离子交换容量计算公式
4. 实验结果分析
三、混合指数的确定
四、饱和度指数的确定
五、含水饱和度的确定
第六章 解释参数的确定
一、实验岩心确定三种孔隙度
1. 束缚水饱和度
2. 黏土水饱和度
3. 三种孔隙度大小
二、测井资料确定三种孔隙度
1. 束缚水饱和度
2. 黏土水饱和度
3. 三种孔隙度大小的确定
第七章 泥质砂岩三孔隙混合导电模型的实际应用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摘要
Abstract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综合研究[D]. 宋延杰.大庆石油学院2006
- [2].酸性环境干湿交替作用下泥质砂岩宏细观损伤特性研究[D]. 张梁.重庆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水淹层测井解释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 李安琪.西南石油学院2004
- [2].吉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流体识别[D]. 刘子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3].油田开发中后期测井响应变化机理及储层性质研究[D]. 杨春梅.石油大学(北京)2005
- [4].成像测井资料定量计算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D]. 乔德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5].阵列传播电阻率测井资料反演方法与仪器优化组合研究[D]. 康俊佐.吉林大学2005
- [6].套管井正交偶极声测井异常地应力正、反演研究[D]. 李刚.吉林大学2005
- [7].基于构件复用的测井解释系统及成像测井图像处理与自动识别技术研究[D]. 李河.吉林大学2005
- [8].相位感应测井的反演方法研究[D]. 邓小波.电子科技大学2005
- [9].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综合研究[D]. 宋延杰.大庆石油学院2006
- [10].哈萨克斯坦油田复杂储层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D]. 刘福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