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策略的视角看《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从翻译策略的视角看《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自杰.戴.塞林格于1951年发表问世以来,由于叙事方式独特,语言特色鲜明,一直被认为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受到了世界各地广大读者的喜爱。而正是由于作品极具个人特色的叙事风格和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给这篇小说的中文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而从翻译的两个基本策略,即: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来比较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中文译本(施咸荣译本和孙仲旭译本),不仅有助于译本本身的质量的提高,更将对文学翻译及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首先论文简要阐述了从翻译策略角度对比《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中译本的必要性并界定了翻译策略的基本内容,即:归化和异化。进而以详实的资料为依据,回顾了近年来专家学者从归化异化角度比较不同的外国文学的中文译本的讨论,指出其中的局限性及此篇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继而通过回顾国内外翻译学者专家对两个基本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的争论与研究,总结了归化和异化的优点和缺点并指出归化异化各有其优缺点,但究竟是归化多些,还是异化多些,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论文从翻译策略的视角对施译本和孙译本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比较。语言层面主要从主人公的个人语型的翻译,选词和句法上进行比较分析。文化层面主要比较分析了施和孙对文化负载词语和俚语的翻译。最后,论文从归化异化的角度总结了施译本和孙译本的优劣,并针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具有十分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的文学作品,提出无论是在语言层面或是在文化层面,翻译者都应尽量采取异化的方法来体现文体风格和人物个性。由于论文只是从微观的角度来比较两个文本的优劣,缺少从宏观的方面对文本的进一步比较,是这篇论文略显不足的地方。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Acknowledgement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2.1.1 Western Studies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2.1.2 Chinese Studies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2.2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Versions of Other Translated Works
  • 2.3 Researches in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 Chapter Three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 3.1 Defini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 3.2 Disputes over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 3.3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 Chapter Four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 4.1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its Author
  • 4.2 The Two Translators of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 4.3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 4.3.1 At the Linguistic Level
  • 4.3.1.1 Idiolect
  • 4.3.1.2 Diction
  • 4.3.1.3 Syntax
  • 4.3.2 At the Cultural Level
  • 4.3.2.1 Culture-bound Words
  • 4.3.2.2 Slang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楼梦》章回目录的英译研究[J]. 考试周刊 2016(98)
    • [2].国内外创新券政策对比研究及对浙江的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23)
    • [3].对比中美实验安全规则 反思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06)
    • [4].英汉“红色”与“黄色”词汇对比研究[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9(04)
    • [5].连云港某校高中生健康素养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4)
    • [6].玉林师范学院2004-2008年学生休退学原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07)
    • [7].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家庭用眼相关行为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10)
    • [8].英汉旅游语篇的对比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09)
    • [9].包头市大学生生命态度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5)
    • [10].酶学测定两点法与速率法的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09)
    • [11].《呼啸山庄》两个汉译本对比研究[J]. 才智 2014(05)
    • [12].天津市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调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04)
    • [13].跨文化视域下蒙汉语言的“马”族词隐喻对比研究[J]. 西部蒙古论坛 2017(04)
    • [14].不同行政区校园足球开展的对比研究——以川渝小学为例[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 [15].中西宗教文化对比研究[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01)
    • [16].北京某大学1997-2009年学生因病休学原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4)
    • [17].不同血细胞分析仪室间比对分析的应用与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2)
    • [18].男、女海军特训人员身心健康与人格的对比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09)
    • [19].关于不同钣金展开方法的对比研究与应用[J]. 技术与市场 2018(04)
    • [20].英、汉、水语句法线性结构和思维模式综述[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10)
    • [21].产前及产后心电图变化的对比观察[J]. 临床误诊误治 2008(08)
    • [22].再谈对比语言学的学术划界问题[J]. 国际汉语学报 2015(01)
    • [23].新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12)
    • [24].泰安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04)
    • [25].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估与结果对比[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9)
    • [26].2011年滕州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4(11)
    • [27].浅谈英汉“白色”词汇的对比研究[J]. 考试周刊 2008(36)
    • [28].作为语言逻辑剖析的对比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29].巢湖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09(05)
    • [30].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智力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 2009(05)

    标签:;  ;  ;  ;  

    从翻译策略的视角看《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