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位阻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丝光沸石,吡啶修饰,二甲醚,羰基化
空间位阻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娜,田野,张丽芙,程庆鹏,吕帅帅[1](2019)在《空间位阻对吡啶过度修饰导致丝光沸石二甲醚羰基化酸性位中毒后再生的诱导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环境与能源问题日益加剧,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和化学品受到广泛关注,迫切需要探索高效的乙醇合成方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其中,将煤炭、生物质、页岩气等为原料合成的二甲醚通过羰基化反应制乙酸甲酯、乙酸甲酯加氢制乙醇的串联式绿色乙醇合成路线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然而,在二甲醚羰基化过程中,丝光沸石分子筛易积碳失活,阻碍了其工业应用.吡啶改性可以毒化丝光沸石12元环孔道中的酸性位,抑制积碳的形成,进而大幅度提高该催化剂的稳定性,但同时会使其催化活性降低约40%–50%.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吡啶吸附行为以及分子筛骨架空间位阻对丝光沸石催化剂上二甲醚羰基化反应的影响.通过解析丝光沸石的骨架结构,我们发现位于8元环侧袋和12元环孔道共用孔壁处O_2位置上的酸性位是二甲醚羰基化反应的活性位,但它们在吡啶修饰过程中易被毒化而使催化剂活性下降.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吡啶分子因受分子筛骨架空间位阻的影响,在O_2处酸性位上的吸附较弱.而实验结果也表明,通过673 K热处理可以再生被吡啶毒化的O_2活性位,而并不影响12元环孔道中其它吡啶分子的吸附.因此,该热处理方法可以使丝光沸石催化剂保持高稳定性的同时,将二甲醚羰基化反应催化活性提高约60%.本文从分子水平证明了丝光沸石中O_2活性位对二甲醚羰基化反应的重要作用,为绿色乙醇合成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其它高效分子筛催化体系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高贵珍,焦庆才,陈雷,丁一磊[2](2005)在《CS结构修饰及其与AA相互作用的空间位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分子水平探讨硫酸化多糖与小分子相互作用机理,本文采用氯磺酸-吡啶法(Wolfrom法)对硫酸软骨素(CS)进行结构修饰,制得了不同硫取代度的CS样品.应用光谱法研究了天青A(AA)与CS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考察了硫取代度对CS抗凝血活性及AA与CS相互作用的影响,应用建立的酸性多糖与生物探针相互作用数学模型,测得AA与不同硫取代度的CS最大结合数分别为151,215,211和204,认为AA与CS相互作用具有空间位阻效应.(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杨桂朋,张正斌[3](1992)在《海水中酚类有机污染物在粘土表面上的交换作用——Ⅱ.酚类有机污染物在粘土表面上的交换等温线及其分级交换的空间位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前 言 海洋中溶解有机碳的浓度一般为0.5~2(×10~(-6)),只是海水中无机物的1/10~5,此外尚有更少的固体粒状有机物.海水中有机物的存在量虽然不大,但在许多场合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液-固界面相互作用中可能起关键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能显着地吸附有机物,并且在吸附有机物后使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吸附的有机物对微量金属元素的吸附和天然颗粒物的凝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有机物在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作用也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1992年05期)
空间位阻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从分子水平探讨硫酸化多糖与小分子相互作用机理,本文采用氯磺酸-吡啶法(Wolfrom法)对硫酸软骨素(CS)进行结构修饰,制得了不同硫取代度的CS样品.应用光谱法研究了天青A(AA)与CS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考察了硫取代度对CS抗凝血活性及AA与CS相互作用的影响,应用建立的酸性多糖与生物探针相互作用数学模型,测得AA与不同硫取代度的CS最大结合数分别为151,215,211和204,认为AA与CS相互作用具有空间位阻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位阻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赵娜,田野,张丽芙,程庆鹏,吕帅帅.空间位阻对吡啶过度修饰导致丝光沸石二甲醚羰基化酸性位中毒后再生的诱导作用(英文)[J].催化学报.2019
[2].高贵珍,焦庆才,陈雷,丁一磊.CS结构修饰及其与AA相互作用的空间位阻效应[J].兰州大学学报.2005
[3].杨桂朋,张正斌.海水中酚类有机污染物在粘土表面上的交换作用——Ⅱ.酚类有机污染物在粘土表面上的交换等温线及其分级交换的空间位阻效应[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