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对妇女命运的书写

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对妇女命运的书写

论文摘要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妇女解放思潮的影响下,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和探讨成为当时极具魅力的话题之一,同时妇女题材也自然进入饱含强烈忧患意识、关切人性健全发展和理想社会实现的五四作家书写的视野,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1923年左右,“五四”乡土小说崛起,一批侨寓他乡的青年作家,带着从城市获得的现代眼光,审视自己爱恨丛集的故园,对乡土妇女命运的书写和关照也成为了“五四”乡土小说的一个重要构成方面。这批活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文坛的乡土小说作家,主要有鲁彦、许杰、蹇先艾、台静农、许钦文、废名等人。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是寓居于京沪等大都市的青年游子,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的生活经历,以及从乡村到城市的身份和文化转型,具有独特的“侨寓者”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些乡土作家笔下相关乡土妇女题材的小说创作是他们人生道路和情感的反映,明显地带有“侨寓者”身份的鲜活印记。本文正是从作家们的“侨寓者”身份入手,以这批青年作家创作中所具有的“启蒙者”及“地之子”的双重文化心理分别对相关作品的题材、内容、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审美意蕴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探讨,发掘这些以乡土妇女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所包涵的理性精神和情感内蕴。同时,将二十年代乡土小说作家们的这部分创作放入现代文学发展进程中,探讨“乡土文学”的先驱——鲁迅的创作,尤其是以乡土妇女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在思想和艺术特色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在比较中发掘二十年代乡土小说作家笔下此类创作的特色及缺失;通过将他们的创作与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中同样以妇女为表现对象的“问题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创作进行简要比较,凸显二十年代乡土小说作家笔下这些表现乡土妇女命运的小说创作是在展开一幅幅奇异的乡土画卷的同时,以现实主义笔法对生活在封建重压下的乡土妇女所承受的灵与肉的痛苦给予了真实的再现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他们的创作顺应了“五四”小说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读者欣赏心理的进步要求,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清新的泥土气息,突破了“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相对狭隘天地,拓宽了新文学的反封建题材,填补了以往的部分空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2 启蒙者——理性的光辉
  • 2.1 经济生活的困顿
  • 2.2 兵灾匪祸的侵扰
  • 2.3 封建道德的吃人
  • 2.4 陈风劣俗的戕害
  • 2.5 勇敢的抗争
  • 3 地之子——情感的羁绊
  • 3.1 母亲形象:诉说苦难,彰显母爱的伟大
  • 3.2 妻子形象:诉说苦难,彰显妻子的贤良
  • 3.3 女儿形象:诉说苦难,彰显女儿的柔顺
  • 4 比较与评价
  • 4.1 鲁迅创作对其的影响及两者的比较
  • 4.1.1 思想内蕴
  • 4.1.2 艺术特色
  • 4.2 与“问题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的比较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对妇女命运的书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