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新加坡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人群的发病因素、年龄、性别以及临床中医证候学调查。通过本研究了解新加坡地区FD的病因及发病情况;通过分析揭示新加坡地区FD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规律;为建立新加坡地区FD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和评价标准提供依据。并希望本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新加坡地区中医治疗胃痞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遵照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则,采用门诊问卷的方式,多点位的对新加坡地区的符合FD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调查。本研究通过查阅关于痞满的中医古典文献和现代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文献,并对中医临床证候和客观指标进行了较系统回顾和总结。遵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内科学》关于“胃痞”有关章节,收集并找出中医“胃痞”的相关症状;研究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格;由专门的医师对FD患者进行调查。一共收集1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后将得到的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患者年龄、性别、病因在中医证候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症状中以胃部胀、脘腹痛、恶心、早饱、纳呆的出现频率为最高,依次占94.67%、92.00%、91.33%、89.33%、86.00%。;3.中医证型分布为脾胃虚弱型占31.33%,肝胃不和型占27.33%,脾胃湿热型占18.67%,饮食停滞型占14.00%,寒热错杂型8.67%。不同性别和年龄中中医证候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诱因中各种中医证候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1.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与年龄、性别、病因无关。2.功能性消化不良主症为胃部胀、脘腹痛、恶心、早饱、纳呆。3.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脾胃虚弱证和肝胃不和证为主,性别与年龄中医证候分布无关。4.功能性消化不良诱因与中医证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