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复合凝聚微胶囊技术是由一种或多种亲水性胶体首先在溶液中形成复合凝聚相,随后沉积在被包埋的乳状液滴的表面形成微胶囊。这种微胶囊经固化处理后囊壁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能够耐受高温、高湿的环境,具有控制释放的特性。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复合凝聚球状多核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转谷氨酰氨酶的固化规律以及这种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及贮存稳定性;研究了壁材复合凝聚物的组成、性质,并相应地解释了工艺条件对微胶囊性质影响的原因;最后将复合凝聚球状多核薄荷油微胶囊应用到曲奇和烟草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当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时,复合凝聚微胶囊的产率一般在90%左右,载量则受芯壁比、明胶/阿拉伯胶比率、PH值、搅拌速度的显著影响;制备球状、多核、耐热、薄荷油微胶囊的合适工艺条件是:芯壁比不大于2∶1,壁材浓度为1%,明胶/15可拉伯胶比率为1∶1,pH值为4.0,搅拌速度为400 rpm。当以转谷氨酰胺酶作为桥联剂,随着固化时间、酶浓度和温度的增加,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固化效果明显提高。在pH 6.0球状多核微胶囊被固化的最好,偏离此pH值,微胶囊的固化效果变差。转谷氨酰胺酶能够很好地替代甲醛作为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固化剂。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条件为酶浓度7.5U/g gelatin、反应时间12小时、温度为15℃。复合凝聚微胶囊在热水中和高温空气中的释放分别符合一级释放动力学和零级释放动力学。释放动力学速率常数均随芯壁比的增加而增加。微胶囊悬浮液的pH值和浓度对贮存稳定性影响较小;芯壁比为1∶2和1∶1的微胶囊较2∶1的微胶囊具有更好的贮存稳定性;pH值对复合凝聚物的组成有显著的影响。随着pH值的降低,明胶的转化率先略有升高而后降低,阿拉伯胶的转化率先保持不变而后升高,明胶/阿拉伯胶复合凝聚物的净电位由负变正。根据pH对明胶、阿拉伯胶的转化率以及Zeta电位的影响得出了明胶、阿拉伯胶相互作用形成复合凝聚物的模型。pH值对复合凝聚物触变性和凝胶性质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当pH为3.7时,复合凝聚物触变性和凝胶性均最强。随着明胶/阿拉伯胶比率的增加,复合凝聚物的触变性减弱而凝胶性增强。红外光谱证实复合凝聚物是由明胶、阿拉伯胶通过物理相互作用形成的,不存在化学键的相互联接;酶固化后复合凝聚物中阿拉伯胶含量降低,明胶分子间有化学键生成。在pH 4.0、明胶/阿拉伯胶比率1∶1时,微胶囊呈球形,表面有褶皱,但无缝隙和小孔;在其他条件下形态不规则,表面有缝隙和小孔。复合凝聚微胶囊化过程中,α-蒎烯等微量成分的损失更为严重,二次包埋后微量成分的损失明显下降。含有环糊精、复合凝聚微胶囊、二次包埋复合凝聚微胶囊的三种曲奇在风味强度方面较为接近,均明显高于直接加入薄荷油的曲奇;含有二次包埋复合凝聚微胶囊的曲奇,在可接受性方面明显高于复合凝聚微胶囊,二次包埋复合凝聚微胶囊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将薄荷油直接加入烟草,烘干后损失很大,α-蒎烯等一些微量成分甚至已经完全损失。将二次包埋的薄荷油微胶囊加入烟草,烘干后薄荷油损失量明显降低,微量成分在烘干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中试过程中薄荷油的损失较小试的要严重,但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加入二次包埋复合凝聚微胶囊的烟丝在烘干后仍然具有很好的感官效果。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微胶囊技术概论1.1.1 微胶囊的定义及作用1.1.2 微胶囊的结构1.1.3 微胶囊化技术1.1.3.1 喷雾干燥法1.1.3.2 喷雾冷凝法1.1.3.3 挤压法1.1.3.4 包埋络合法1.1.3.5 脂质体包埋1.1.3.6 锐孔法1.1.3.7 复合凝聚法1.2 耐高温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1.2.1 喷雾冷凝法1.2.2 锐孔法1.2.3 环糊精法1.2.4 复合凝聚法1.3 复合凝聚微胶囊的研究进展及应用1.3.1 新型壁材的使用1.3.2 固化方法的研究1.3.3 单分散微胶囊的研究1.3.4 不同芯材复合凝聚微胶囊的研究1.3.5 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应用1.4 薄荷油的介绍1.5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意义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参考文献第二章 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制备研究2.1 前言2.2 材料与设备2.2.1 实验材料2.2.2 实验设备2.3 实验方法2.3.1 明胶/阿拉伯胶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制备2.3.2 乳清分离蛋白/阿拉伯胶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制备2.3.3 明胶/羧甲基纤维素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制备2.3.4 复合凝聚微胶囊产率的测定方法2.3.5 复合凝聚微胶囊含水率的测定方法2.3.6 复合凝聚微胶囊载量的测定方法2.3.7 复合凝聚微胶囊的释放曲线2.3.8 复合凝聚微胶囊形态的观察2.3.9 复合凝聚微胶囊的粒径分布测定2.3.10 数据的统计分析2.4 结果和讨论2.4.1 不同种类壁材制备的复合凝聚微胶囊2.4.2 芯壁比对复合凝聚微胶囊性质的影响2.4.3 壁材浓度对复合凝聚微胶囊性质的影响2.4.4 壁材组成对复合凝聚微胶囊性质的影响2.4.5 pH值对复合凝聚微胶囊性质的影响2.4.6 搅拌速度对复合凝聚微胶囊性质的影响2.4.7 甲醛用量对复合凝聚微胶囊性质的影响2.5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三章 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固化研究3.1 前言3.2 材料与设备3.2.1 实验材料3.2.2 实验设备3.3 实验方法3.3.1 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制备3.3.2 复合凝聚微胶囊中含水量的确定3.3.3 复合凝聚微胶囊的热释放曲线3.3.4 正交试验中复合凝聚微胶囊的保留率3.3.5 复合凝聚微胶囊在热水中的形态3.3.6 复合凝聚微胶囊粒径分布测定3.3.7 复合凝聚微胶囊的表观形态3.3.8 数据的统计分析3.4 结果与讨论3.4.1 可食用固化剂的选择3.4.2 转谷氨酰胺酶的固化研究3.4.2.1 酶固化时间对复合凝聚微胶囊固化效果的影响3.4.2.2 酶固化pH值对复合凝聚微胶囊固化效果的影响3.4.2.3 酶浓度对复合凝聚微胶囊固化效果的影响3.4.2.4 酶固化温度对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固化效果的影响3.4.2.5 甲醛和转谷氨酰氨酶对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固化效果比较3.4.2.6 不同桥联剂对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形态和粒径分布的影响3.4.3 转谷氨酰胺酶固化的复合凝聚微胶囊的正交实验分析3.5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四章 复合凝聚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及水中贮存稳定性研究4.1 前言4.2 材料与设备4.2.1 实验材料4.2.2 实验设备4.3 实验方法4.3.1 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制备工艺4.3.2 复合凝聚微胶囊含水率的测定4.3.3 复合凝聚微胶囊在热水中的释放曲线4.3.4 干燥复合凝聚微胶囊在高温下烘箱中的释放曲线4.3.5 复合凝聚微胶囊在水中贮存时的保留率测定4.3.6 数据的统计分析4.4 结果与讨论4.4.1 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在水中的释放动力学4.4.1.1 水中微胶囊释放率测定方法的建立4.4.1.2 不同芯壁比的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在水中的释放动力学4.4.1.3 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在不同温度水中的释放动力学4.4.2 干燥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4.4.2.1 不同芯壁比的干燥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在高温下的释放动力学4.4.2.2 干燥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在不同温度下的释放动力学4.4.3 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在水中的贮存稳定性研究4.4.3.1 pH值对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在水中的贮存稳定性的影响4.4.3.2 芯壁比对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在水中贮存稳定性的影响4.4.3.3 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的浓度对水中贮存稳定性的影响4.5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五章 壁材复合凝聚物的组成、性质及微胶囊的微观结构研究5.1 前言5.2 材料和设备5.2.1 实验材料5.2.2 实验设备5.3 实验方法5.3.1 复合凝聚物的制备及产率计算5.3.2 Woessner法测定复合凝聚物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5.3.2.1 水解液的制备5.3.2.2 试剂的配制5.3.2.3 测定方法5.3.2.4 结果计算5.3.3 明胶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测定5.3.4 复合凝聚物中的明胶含量及明胶与阿拉伯胶的利用率5.3.5 Zeta电位的测定5.3.6 流变性质测定5.3.7 复合凝聚物的红外测定5.3.8 扫描电镜测定5.3.9 数据的统计分析5.4 结果和讨论5.4.1 不同复合凝聚pH值和组成的壁材溶液的带电性质5.4.2 pH值和明胶/阿拉伯胶比率对复合凝聚物产率的影响5.4.3 pH值和明胶/阿拉伯胶比率对复合凝聚物组成的影响5.4.3.1 pH值对复合凝聚物中明胶和阿拉伯胶的转化率的影响5.4.3.2 明胶/阿拉伯胶比率对复合凝聚物中明胶和阿拉伯胶的转化率的影响5.4.3.3 复合凝聚物的组成对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形态、耐热性的影响5.4.4 不同pH值和组成的复合凝聚物的流变学性质研究5.4.4.1 pH值对复合凝聚物触变性质的影响5.4.4.2 明胶/阿拉伯胶比率对复合凝聚物的触变性质的影响5.4.4.3 pH值对复合凝聚物的凝胶性质影响5.4.4.4 明胶/阿拉伯胶比率对复合凝聚物的凝胶性质的影响5.4.5 固化前后复合凝聚物的红外光谱比较5.4.6 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微观结构5.4.6.1 不同pH值的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微观结构5.4.6.2 不同壁材组成的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微观结构5.5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六章 薄荷油复合凝聚微胶囊在焙烤和烟草中的应用研究6.1 前言6.2 材料与设备6.2.1 实验材料6.2.2 实验设备6.3 实验方法6.3.1 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的制备6.3.2 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6.3.3 曲奇的制备6.3.4 曲奇的感官评定方法6.3.5 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 GC-MS检测的前处理6.3.6 烟草加香实验工艺过程6.3.7 烘干前后的加香烟草 GC-MS检测的前处理及薄荷油保留率的计算6.3.8 气相色谱6.3.9 质谱条件6.3.10 烟草感官评定样品的准备6.3.11 烟草感官评吸的方法6.4 结果与讨论6.4.1 复合凝聚微胶囊包埋前后风味变化研究6.4.2 薄荷油微胶囊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6.4.3 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在烟草中的应用6.4.3.1 薄荷油在烟草中烘干前后的风味变化6.4.3.2 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在烟草中烘干前后的风味变化6.4.3.3 中试中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在烟草中烘干前后的风味变化6.4.3.4 成品烟的感官评定6.5 本章小节参考文献主要结论论文创新点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微胶囊论文; 复合凝聚论文; 固化论文; 薄荷油论文; 释放动力学论文; 流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