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冬梅王芹(通迅作者)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江苏兴化225721)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预防和减少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80名妇科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都安置膀胱截石位,对照组使用海绵垫,试验组在使用海绵垫的基础上加用间歇充气压力泵驱动下肢循环。结果:试验组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对照组出现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经x2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妇科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上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中患者的下肢用充气压力泵作间歇循环驱动,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妇科盆腔手术;截石位;间歇充气压力泵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119-02
预防膀胱截石位是妇科盆腔疾病治疗常用的手术体位,但容易引起下肢DVT形成,妇科盆腔手术后DVT发生率约为0.2%~15.6%,是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为探讨术中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预防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DVT形成的效果,以寻找无创、可行的早期预防妇科截石位手术后DVT的更好方法,指导手术室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接受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80例,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术中增加间歇性充气压力泵护理。两组患者年龄27~60岁;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体位为截石位;术前、术中、术后均不使用抗凝药或止血药。排除标准:有糖尿病、血液病、高血压者;术中使用抗凝药物者;有下肢静脉疾患和既往静脉血栓史者;术后未能按规定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种类、凝血功能实验室检查结果、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膀胱截石位下行妇科盆腔手术,麻醉满意后先安置截石位。术中对照组采用海绵垫,实验组采用间歇充气压力泵,仪器为六腔式阶梯序贯加压感应充气泵,麻醉后将间歇充气压力泵装置置于患者下肢,按照从踝部—小腿—大腿依次加压充气,足踝部45mmHg,小腿(至膝关节处)40mmHg,大腿为30mmHg,30s为一循环,至手术结束为止。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袖带是否有松解,及时发现后,予重新包扎;密切观察肢体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即刻、术后48h采集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纤维蛋白原(humanfibrinogen,FIB)。于术前1天、术后即刻、术后48h检测股静脉血流速度(均统一选择左侧股静脉)。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情况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对照组患者中3例出院前1天检查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0%;实验组患者中1例出院前1天检查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3%。试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手术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比较见表1,由表可见:对照组较实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见表2,由表可见:对照组较实验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均要进行DVT风险的评估,根据评分的等级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对于行妇科手术需安置截石位的患者,在手术中进行间歇充气压力泵的预防,能有效预防妇科手术后DVT的发生,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曹漪.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DVT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3,7(12):83-84.
[2]谢晓璇.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0,10(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