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集群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

生态农业集群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

生态农业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诉求,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已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从产业集群视角寻求实现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或矛盾,增强生态农业产业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区域特色经济,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内容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诊断部分。在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视角—生态农业集群;第二部分:系统构建部分。从集群体系层面提出了生态农业集群的基本架构,分析了生态农业集群的作用机理,构建了生态农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部分:系统考察部分。从实证分析的层面对德州市发展生态畜牧业集群的状况(市域)和栖霞市发展生态果业集群的状况(县域)进行了实践考察,为所构建的生态农业集群理论体系提供了现实基础;第四部分,系统优化部分。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现阶段加快我国生态农业集群建设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结论)是:⑴生态农业建设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动态的演绎过程,是多环节、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不能就生态农业而生态农业,其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战略选择应根据不同经济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条件与要求来进行适时规划、设计、组装、运行及更新,这是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此外,我国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基点:即市场导向和区域优势,如果离开了这两点来盲目发展生态农业,实践中很难行得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理性的。⑵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作为20世纪60年代之后世界工业领域兴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是产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已取得了广泛的成功。产业集群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应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仅存在于高新技术产业,也存在于传统产业。培育和打造区域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产业集群由工业领域向农业领域的渗透或转变将是一种历史的必然。⑶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缓慢或推广受阻的关键原因在于生态农业建设依然处于一种分散的、无序的状态,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动+农户被动”型,表现为与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很不相适应,尚不能应付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同其它一般农业产业相比也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缺乏生产效率。分析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或突破口应从生态农业组织建设入手,认为生态农业集群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生态农业组织建设的有效路径。⑷生态农业集群发展本质上是一个拥有独特组织结构的博弈参加者的“集体行动”,集群拥有自身的效用函数(农户、农业龙头企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厂商(组织)、消费者、政府等)。其中农户是生态农业集群的基础构件,农业龙头企业是生态农业集群的核心构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厂商(组织)是生态农业集群的辅助构件,消费者是生态农业集群的源动力,而政府则是生态农业集群的宏观调控者。各主体之间是一个紧密联系、密切合作的有机整体。⑸探讨了生态农业集群的作用机理。分析认为,农业资源禀赋差异是生态农业集群的诱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是生态农业集群的重要力量;集群学习效应是生态农业集群优势的持续动力;合作与博弈是生态农业集群的内在机制;路经依赖是生态农业集群成长的基础。并指出,在指导生态农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五个方面是同时发挥作用的,而决非孤立地存在着。在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机理的侧重点也应当有所不同,相互间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或冲突。但随着集群阶段的不断演进,作用机理不同层面间的耦合也必将进一步深化,作用机理的效应也必将进一步显现。⑹构建了生态农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对生态农业集群一级指标而言,影响最大的是主体层,然后依次是效益层、产品层、要素层和组织层。其次,从每个一级指标(准则层)所反映的二级指标(指标层)来看,农业龙头企业和政府在主体层中的地位与作用最为重要;经济效益在生态农业集群效益层中所占的权重最大。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其一,生态农业集群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拥有和形成一支按照集群理念从事生态农业经营的主体队伍。其二,尽管我国生态农业在发展目标定位上一再强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性与同时性,但实事上,要做到三者的同步进行是较为困难的,生态农业所体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建立在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前提的基础之上的,如果离开经济效益片面追求所谓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很难行得通的。⑺案例分析和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生态农业集群理念在实践中已有成功的雏形,竞争优势也日渐显现;另一方面,农户集群意识淡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户合作组织涣散、政府激励与监督机制的缺失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区域生态农业集群建设的速度和质量。⑻现阶段加快生态农业集群建设应注重做好以下工作:要搞好生态农业集群建设的战略规划;要提升与培养生态农业集群各参与主体的生态经营意识;要注重对生态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与培育;要加强农户合作组织建设;要做好生态农业集群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要加强与生态农业集群相关的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3 本文的研究基点
  • 1.4 论文的内容结构体系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2 相关理论分析
  • 2.1 制度变迁理论
  • 2.2 波特钻石理论(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 2.3 循环经济理论
  • 2.4 缪尔达尔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 2.5 农业产业链理论
  • 2.6 小结
  • 3 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新思路:生态农业集群的提出与界定
  • 3.1 生态农业集群的概念界定与特征
  • 3.2 现阶段发展生态农业集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3.3 小结
  • 4 生态农业集群的基本架构
  • 4.1 农户:生态农业集群的基础构件
  • 4.2 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农业集群的核心构件
  • 4.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厂商(组织):生态农业集群的辅助构件
  • 4.4 消费者:生态农业集群的源动力
  • 4.5 政府:生态农业集群的宏观调控者
  • 4.6 小结
  • 5 生态农业集群的作用机理
  • 5.1 农业资源禀赋差异:生态农业集群的诱因
  • 5.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生态农业集群的重要力量
  • 5.3 集群学习效应:生态农业集群优势的持续动力
  • 5.4 合作与博弈:生态农业集群的内在机制
  • 5.5 路经依赖:生态农业集群成长的基础
  • 5.6 小结
  • 6 生态农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6.1 生态农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与实质
  • 6.2 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AHP)
  • 6.3 生态农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6.4 生态农业集群竞争力判断矩阵的构造及一致性检验
  • 6.5 结论与讨论
  • 7 德州市生态畜牧业集群实践考察(市域)
  • 7.1 德州市生态畜牧业集群的发展背景
  • 7.2 德州市生态畜牧业集群的基本架构
  • 7.3 德州市生态畜牧业集群效益(竞争力)分析
  • 7.4 简要评析
  • 8 栖霞市生态果业集群实践考察(县域)
  • 8.1 栖霞市生态果业集群的发展背景
  • 8.2 栖霞市生态果业集群的基本架构
  • 8.3 栖霞市生态果业集群效益(竞争力)分析
  • 8.4 简要评析
  •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现阶段加快我国生态农业集群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我国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生态农业集群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