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胶质细胞与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相互作用研究

小胶质细胞与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相互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fatal bacteria granuloma after trauma,FBGT)是一种继发于面部外伤的慢性感染性致死性疾病,目前已明确其病原菌为痤疮丙酸杆菌(P.acnes),且已证明从患者皮损内分离出的细菌并非高毒力变异株。P.acnes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属于一种低毒力细胞内寄生菌。FBGT患者均在皮损出现1.5至4年后死于由P.acnes导致的脑组织炎症。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是宿主颅内的重要免疫细胞,它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颅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研究病原菌与宿主颅内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在一定程度明确FBGT发病机理,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在本研究中,我们以病原菌与宿主颅内免疫细胞—MG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MTT法、ELISA法、PCR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探讨宿主的颅内免疫细胞-MG在P.acnes入侵后在增长、吞噬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等方面改变,期望明白MG和P.acnes的免疫应答模式,以阐明FBGT的部分发病机制。1.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2. P.acnes对MG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MG吞噬变化。FBGT病原菌以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作用于MG ,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观察P.acnes对MG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观察MG被P.acnes刺激后细胞的凋亡情况。3. P.acnes对MG产生TNF-α、IL-1β的影响以病原菌株和P.acnes标准菌株及相应灭活菌菌悬液,按照不同分组,作用于MG24小时后,用RT-PCR的法、ELISA法比较P.acnes作用MG后,在蛋白水平、mRNA水平上细胞产生TNF-α、IL-1β的差别。结果:1.倒置显微镜观察MG传代后贴壁生长,呈梭形或三角形,排列紧密,核分裂像多;和P.acnes共孵育后,大部分细胞变圆,部分细胞聚集成团,细胞周围有空晕。电镜下显示MG表面有微绒毛,MG胞质中溶酶体增多现象,与P.acnes作用18h后,可见MG胞膜内陷,包绕吞噬细菌,边缘清晰。2.P.acnes对MG增殖和凋亡的影响:MG和P.acnes共孵育,分别持续8h和16h,发现其细胞活力受到明显抑制。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各实验组(即P.acnes活菌组1、2、3、4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acnes对MG活力的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空白组、灭活组与实验组的MG均出现一定数目的凋亡细胞,但实验组与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对照组的MG周期无明显变化,细胞凋亡率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3. P.acnes对MG产生TNF-α、IL-1β的影响P.acnes临床株和标准株均可促进MG产生TNF-α和IL-1β,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的灭活菌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病原菌P.acnes可抑制MG的生长,诱导MG调亡,可能和患者的病原菌入颅病原菌持续存在,不被MG所杀灭,与其后导致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2.P.acnes均可促进MG产生TNF-α、IL-1β,提示P.acnes刺激机体早期免疫应答,可能在一定程度造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损害。3.本研究探讨了P.acnes和MG的相互作用特点,为深入研究FBGT发病及致死机制打下一定基础。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正文
  • 第一部分 痤疮丙酸杆菌活菌对小胶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痤疮丙酸杆菌对小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试剂
  • 2 试验方法
  • 3 试验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病原菌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05)
    • [2].贵州省余庆县茶褐枯病病原菌的鉴定[J]. 植物保护 2020(02)
    • [3].金魔芋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 云南农业 2020(02)
    • [4].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03)
    • [5].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因素[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4)
    • [6].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检测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8)
    • [7].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0)
    • [8].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肺癌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1)
    • [9].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检验与耐药性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9(24)
    • [10].泌尿外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35)
    • [11].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03)
    • [12].320例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04)
    • [13].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验的意义及结果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12)
    • [14].Ⅳ期压疮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2)
    • [15].贵阳花溪久安茶树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ngloeosporioides)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1)
    • [16].青海某地区住院患者病原菌的分布与药敏分析[J]. 青海医药杂志 2017(11)
    • [17].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的临床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29)
    • [18].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方法及其感染病原菌类型的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06)
    • [19].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11)
    • [2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需氧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25)
    • [21].泌尿外科患者临床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感染因素分析[J]. 中外医疗 2017(23)
    • [22].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08)
    • [23].血液内科与其他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学比较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6(06)
    • [24].农用链霉素对核桃黑斑病伴生病原菌成团泛菌的抑菌活性[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25].云南省河口县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及耐热性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 2016(03)
    • [26].病原菌新基因功能的研究策略[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07)
    • [2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外周血细胞因子对预后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17)
    • [28].杧果红点病病原菌的鉴定[J]. 中国南方果树 2015(06)
    • [29].198例孕前体检和孕产妇分泌物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的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02)
    • [30].非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讯 2020(02)

    标签:;  ;  ;  ;  ;  

    小胶质细胞与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相互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