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闻个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闻报道,个人化,人文关怀
新闻个人化论文文献综述
魏飒涤[1](2017)在《新闻因人而生动——新闻的个人化表达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是有血有肉的,而新闻的力量和冲击力在于其个人化。个人化的新闻更容易在报道的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引起受众极大的阅读兴趣。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个人化的视角和表达更能够获得受众的喜爱。这就要求媒体无论在新闻内容上,还是新闻表达方式方面,都要追求个人化。(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7年17期)
张建中,任孟山,摩根·埃切赛尔[2](2015)在《个人化新闻:将读者带入新闻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开始尝试个人化新闻报道(Personalizing News)。最近,叁家美国主流媒体在这方面显示了极大的进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通过开发极有价值的互动体验报道,来探索种族、性别和医疗保健等重要社会问题。《今日美国》设计部经理托里·哈格柔(Tory Hargro)指出:"在新闻行业,我们绝大部分的职业生涯中,都是始终如一地在处理搜集的新闻信息:一名采访搜集信息,然后解释这些信息,(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5年18期)
黄政龙[3](2014)在《个人化印刷新闻报的死结——从全球第一家个人化报纸Niiu的转型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两名德国年轻人Wanja Oberhof与Hendrik Tiedmann在维也纳的世界报业和出版业展览会(IFRA Expo)上宣布,他们在柏林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个人化报纸——Niiu。这份报纸的订户可以在网上自行对想阅读的新闻进行设置,第二天读者就将收到根据他们的要求量身定做的个人化彩印报纸。他们的这一创举在当时受到了极大关注,有媒体称Niiu是"‘革命性’的报纸"、"给了我们一个网络时代报纸生存全新的答案",①似乎一种新的报纸生存之路已经诞生了。(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4年18期)
欧阳照[4](2008)在《论电视新闻叙事个人化呈现技巧的叁个“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人化呈现是新闻叙事中的一种重要技巧。概括来说,就是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往往先以引人入胜的人物小故事开头,通过故事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开、深化新闻主题。最后又回到开头时的人物身上,作点化式结尾。这种个人化呈现及故事化描述的手法,常常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变得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人情味,更能吸引读者。在事件性新闻叙事中,个人化呈现同样能使新闻事件变得人物化、故事化从而引人入胜。(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冯迪凡[5](2007)在《Web2.0时代新闻发布越来越个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年前,Charles Gregson来华时曾表示,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中国市场一年后的今天,当被问及,中国市场培养还需要多长时间时,Charles笑笑,说道:“永远。”在全球商业资讯传播市场上,美国企业新闻通讯社(PR NEWS(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07-04-19)
周婧[6](2005)在《个人化:新闻报道的新态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个人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卡尔·霍夫兰的说服理论指出:"最可能改变一次传播的效果的方法之一,是改变传播对象对传播者的印象。传播者有威望吗?可爱吗?是同我一样的人吗?"霍夫兰的传播实验表明"假如传播对象喜欢传播者,就很可能被说服。如果接受者认为讯息的来源是来自一个与他自己或者她自己相似的人--即具有同一性,就更是如此"。这就是"自己人"效应。(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05年02期)
边欣华[7](2000)在《新闻编辑计算机个人化网络作业的编校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社会文化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新闻出版事业更是发生了富有革命意义的变化。继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第一次新闻出版革命之后,90年代末又发生逐渐利用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成果装备报业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使用的日益大众化、多功能化、社会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科技》期刊2000年12期)
王易仓[8](1998)在《个人化在线新闻》一文中研究指出专为你而设计的在线新闻网页,能将电视的即时性和报刊等印刷媒体的深度结合起来,并加以过滤,以确保你阅读舒适愉快。你只须访问你所选中的网址,填好一张表格,详细列出你的种种兴趣爱好,那就全得了!就跟在一张报纸的星期日版上挑出你最爱看的栏目一样简便,至少在理论上是如此。(本文来源于《英语沙龙》期刊1998年10期)
新闻个人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开始尝试个人化新闻报道(Personalizing News)。最近,叁家美国主流媒体在这方面显示了极大的进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通过开发极有价值的互动体验报道,来探索种族、性别和医疗保健等重要社会问题。《今日美国》设计部经理托里·哈格柔(Tory Hargro)指出:"在新闻行业,我们绝大部分的职业生涯中,都是始终如一地在处理搜集的新闻信息:一名采访搜集信息,然后解释这些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闻个人化论文参考文献
[1].魏飒涤.新闻因人而生动——新闻的个人化表达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17
[2].张建中,任孟山,摩根·埃切赛尔.个人化新闻:将读者带入新闻故事[J].青年.2015
[3].黄政龙.个人化印刷新闻报的死结——从全球第一家个人化报纸Niiu的转型说起[J].青年.2014
[4].欧阳照.论电视新闻叙事个人化呈现技巧的叁个“冲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
[5].冯迪凡.Web2.0时代新闻发布越来越个人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7
[6].周婧.个人化:新闻报道的新态势[J].青年.2005
[7].边欣华.新闻编辑计算机个人化网络作业的编校策略[J].中国新闻科技.2000
[8].王易仓.个人化在线新闻[J].英语沙龙.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