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重动结构的最简方案研究

汉语重动结构的最简方案研究

论文摘要

重动结构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句法结构。重动结构里动词被复制:第一个动词后接宾语,第二个动词后接补语,且两个动词拥有相同的主语。我们将“他看书看累了”,“我们等你等了一个小时”这样的结构称为重动结构。对这一语言现象的最早论述始于王力(1944)的《中国语法理论》。此后,不少学者对这一句式从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而且取得了不少成果。不过,在如下几个方面,学者们的意见还未统一。第一个争议涉及汉语重动结构的由来。有些学者以格理论为依据,认为使用重动结构的原因是为了满足格过滤条件:凡是句中具有语音形态的名词都需被指派格位。在现代汉语中,补语不能与动词分开,需直接放在动词之后,那么充当宾语的名词就无法被直接指派格位,所以将动词重复以便带上此名词,从而给名词指派格位。这样就可以解决“宾补争动”的矛盾。可是也有学者不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汉语里宾语和补语有时也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动词后,如:他写字很快。我们认为重动句的出现与语言本身的发展演变过程有关,此种结构的出现是为了起强调作用。第二个争议是关于重动句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重动句有不同的分类。我们首先将重动句分为致使性和非致使性两种。再根据补语的语义指向,将以上两种细分为了七种不同的重动句。第三个争议与重动结构的句法特点相关。重动结构是单焦点结构还是双焦点结构?源动词是第一个动词还是第二个动词?“了”、“得”的句法地位如何?我们认为重动结构是一种单焦点的结构。第一个动词是复制的,第二个动词是源动词,因为它具有动词的所有特点。此外,我们还谈论了重动句的具体特征,并运用乔姆斯基提出的最简方案理论对重动结构的生成过程作了进一步论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Abbreviation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s:An Overview
  • 1.1 Definition of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
  • 1.2 Origin of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
  • 1.3 Classification of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s
  • 1.4 Specific Features of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s
  • 1.4.1 Verbs in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s
  • 1.4.2 Objects in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s
  • 1.4.3 Complements in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s
  • 1.4.4 Nominalized Verb+Object
  • 1.4.5 Positions of Adverbials
  • 1.4.6 Comparison with Ba-construction
  • Chapter 2 Previous Research on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s
  • 2.1 Huang Yueyuan
  • 2.2 Cheng Gong
  • 2.3 Yang Shouxun
  • 2.4 Shen Yang,He Yuanjian and Gu Yang
  • 2.5 Ji Fang and Peter Sells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D-structure and S-structure
  • 3.2 VP-shell
  • 3.3 Checking Theory
  • 3.4 Principle of Economy
  • Chapter 4 Derivation of Different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s
  • 4.1 Derivation of V+O+V+A
  • 1+O+V2+time and V1+O+V2+De'>4.2 Derivation of V1+O+V2+time and V1+O+V2+De
  • 1+V+A(complex)'>4.3 Derivation of V+O1+V+A(complex)
  • 4.4 Derivation of V+C+V+De
  • 4.5 Derivation of Complex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
  • 4.6 Summary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泛义动词“弄”的用法分析[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2)
    • [2].英汉存现动词事件类型、语法体和存现构式互动关系的比较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01)
    • [3].动词语义与论元结构的二语习得[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0(01)
    • [4].武汉,春天里的一枚动词[J]. 金融博览 2020(03)
    • [5].跨语言视角下动词复制结构的句法推导[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3)
    • [6].从致使动词到目的连词——海外华语中“俾”字句的来源及演变[J]. 语言科学 2020(03)
    • [7].类型学视野下的朝鲜语多动词结构研究[J]. 民族语文 2020(03)
    • [8].白山方言动词特殊小类探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9)
    • [9].从动词的角度分析“V+了”中“了”的语法意义[J]. 才智 2019(02)
    • [10].藏语动词形态变化的还原研究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28)
    • [11].试论形式动词、代动词和泛义动词[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1)
    • [12].俄语反身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阐释[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04)
    • [13].探析补助动词“しまう”的用法转变——以江户时代到明治末期为主[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2)
    • [14].试论形式动词“造成”及其词汇化[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6)
    • [15].东北方言中泛义动词探析[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04)
    • [16].位置变化动词与结果副词共起条件及动因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7(01)
    • [17].转述动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交际 2017(02)
    • [18].论“通顺”为感官动词翻译的主导策略[J]. 外文研究 2016(03)
    • [19].英语提升动词与控制动词的句法差异[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0].动词隐喻的多学科研究前沿[J]. 现代外语 2017(05)
    • [21].形式动词的共性特征与个体差异[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2].瞬间动作动词的确定和语义语法特征[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3].动词“给”对“与”的替换[J]. 殷都学刊 2016(02)
    • [24].春天是一个动词[J]. 兴趣阅读 2019(Z6)
    • [25].关于上古汉语给予动词的探讨[J]. 中华辞赋 2019(10)
    • [26].抓蜻蜓[J]. 小学生作文 2020(06)
    • [27].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及发音[J]. 小学生学习指导 2020(10)
    • [28].难忘的体育课[J]. 小学生作文 2020(08)
    • [29].学会使用动词[J]. 小学生学习指导 2020(12)
    • [30].当作动词的春天(组诗)[J]. 含笑花 2020(03)

    标签:;  ;  ;  ;  ;  

    汉语重动结构的最简方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