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外溶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槲皮素,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溶出度
体外溶出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妍,牛俊,曹珂珂,王娣[1](2019)在《不同载体渗透泵片对槲皮素体外溶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固体分散体技术和微孔渗透泵技术连用,以提高槲皮素的体外溶出程度并制备槲皮素缓控释药片,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和聚乙二醇-4000(PEG-4000)为两种载体,分别以不同的配料比例,采用溶剂法制备槲皮素固体分散体;以CA(醋酸纤维素)、PEG-400、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制备渗透泵包衣液,进行包衣;均以空白对照对固体分散体与包衣片进行溶出测定。实验表明以PVPk30为载体,原料与载体配比为1∶10时,在单位时间内能达到最大溶出量19.6μg/mL。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提高槲皮素的溶出;渗透泵包衣可减缓片剂的体外释放速率,达到缓释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蚌埠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雒翠霞[2](2019)在《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口溶膜的制备与体外溶出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并进一步制备成口溶膜,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使用介质碾磨法将齐拉西酮制备成纳米混悬剂,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口溶膜,并以HPMC E15用量、PEG400用量和LHPC用量作为变量因素,以崩解时限和耐折度作为评价指标,使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口溶膜的处方组成;通过Zetasizer Nano ZS粒度/Zeta电位仪测定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分布、多聚分散系数(PDI)及Zeta电位,扫面电镜观察纳米混悬剂及口溶膜的微观形态,考察了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口溶膜的体外药物溶出速率及稳定性。结果制备的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较为267. 4±24. 7 nm,PDI为0. 214±0. 017,Zeta电位为-15. 8±0. 9 m V,实验优化得到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口溶膜的最优处方为HPMC E15用量为11. 0%,PEG400用量为5. 0%,LHPC用量为3. 0%,制备的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口溶膜的柔韧性较好,可在30 s内完全崩解,10 min内药物可快速溶出。结论将齐拉西酮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口溶膜的处方工艺可行,能够改善药物的溶出速度,稳定性良好,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秋菊,毕俊娅[3](2019)在《用不同粒径的头孢克洛原料制成的胶囊剂中头孢克洛的体外溶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用不同粒径的头孢克洛原料制成的胶囊剂中头孢克洛的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过筛法得到不同粒径的头孢克洛原料a、b、c、d、e(原料b的粒径>原料a的粒径>原料c的粒径>原料d的粒径>原料e的粒径),用上述头孢克洛原料制成头孢克洛胶囊。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批次头孢克洛胶囊中头孢克洛的体外溶出度,并与参比制剂中头孢克洛的体外溶出度进行比较,总结用不同粒径的头孢克洛原料制成的胶囊剂中头孢克洛的体外溶出度。结果 :在各批次的头孢克洛胶囊中,用头孢克洛原料d和e制成的头孢克洛胶囊在4种溶出介质中其头孢克洛的体外溶出度与参比制剂中头孢克洛的体外溶出度相一致。结论:头孢克洛原料的粒径越小,在用其制成的头孢克洛胶囊剂中头孢克洛的体外溶出度越高。(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5期)
邹蔓姝,韩远山,王宇红[4](2019)在《超微粉碎对马钱子体外溶出度与量效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粒径马钱子粉末中士的宁与马钱子碱体外溶出度的区别;规范马钱子超微粉的制备工艺;通过量效关系实验研究,探讨马钱子粗粉和超微粉的药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马钱子超微粉,置于人工胃液中定时取样测定累积溶出度;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超微粉碎的入磨物料水分、介质填充率、投料量、粉碎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通过对超微粉与粗粉组小鼠的生化指标、脏器指数以及脏器病理切片进行分析比较,评价超微粉的安全性。结果:溶出度实验显示,马钱子超微粉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累积溶出率高于粗粉;规范化制备超微粉的工艺为:贝利粉碎机粉碎,振幅5.5mm,温度0~10℃,入磨物料水分为3%~6%,入磨粒度为粗粉,介质填充率60%~70%,投料量6.7%,振动时间20~25min;与空白组比较,马钱子超微粉各组小鼠脏器指数无显着差异(P>0.05),但马钱子粗粉各组小鼠间脏器指数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提高马钱子的细胞破壁程度,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反应结果提示,超微粉碎对ICR小鼠重复给药的中毒阈剂量与安全阈剂量无明显影响。但马钱子超微粉及其粗粉对ICR小鼠的肾脏、心脏及肝脏毒性作用较大,应引起临床应用的重视。(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吴其国,胡叶青,范珍,高磊,查元[5](2019)在《不同粒径九蒸九晒九华黄精粉粉体学性质及体外溶出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九蒸九晒九华黄精粉一般粉体学性质,对其总多糖的体外溶出特性初步考察。方法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粉末粒径,同时对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等进行测定;采用桨法对九蒸九晒九华黄精粉在水介质中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九蒸九晒九华黄精粉随着粒径的减小,休止角变大,堆密度变小,吸湿率变弱;水介质中的溶出率最高的为100目粉,最低的是300目微粉。结论九蒸九晒九华黄精微粉的流动性不好,需要添加辅料来满足生产需求;同时粉碎粒径对其多糖含量的溶出有显着影响,为其粒径优选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汪利琴,施杰刚,苏玉珍,钱胜华[6](2019)在《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的统计学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计算方法。方法溶出度评价方法常用有5种方法:机率单位法、Weibull法和Gompertz法、对数曲线法和指数模式法。本研究在缓蚀剂研制过程中对叁种不同的处方进行计算,选择同一品种的国外制剂作为对照药品完成体外溶出度计算。结果 1号药物相似因子在50以下;2号药物、3号药物在50~100之间。结论体外溶出度能准确的反映药物的药理动力学、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吴其国,胡叶青,李文艳[7](2019)在《清蒸和酒蒸九华黄精不同粒径粉的体外溶出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清蒸和酒蒸九华黄精粉的体外溶出特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清蒸和酒蒸九华黄精粉在水介质中溶出度。结果清蒸九华黄精不同粒径粉的累积溶出率由大到小依次为100目粉、200目粉、300目粉;酒蒸九华黄精不同粒径粉的累积溶出率由大到小依次为200目粉、300目粉、100目粉。结论清蒸和酒蒸九华黄精的粉碎并不是越细越好,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强永在,屈晓梅,王阳[8](2019)在《川木香倍半萜组分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取、分离纯化川木香中倍半萜组分,并将其制成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体外溶出速度。方法建立测定川木香倍半萜组分含量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Acquity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Waters BEH-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流速0.4 m L/min;检测波长225 nm。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川木香倍半萜成分,硅胶柱色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然后分别以聚乙二醇、泊洛沙姆为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不同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均能明显加快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溶出,以泊洛沙姆188(P188)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溶出最快,且以川木香倍半萜组分/P188质量比1∶6为最佳。结论川木香倍半萜组分制成固体分散体可以明显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及溶出速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01期)
孟戎茜,王曼,戴位平[9](2018)在《卡维地洛分散片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卡维地洛分散片,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湿法制粒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以分散片的重量差异、分散均匀度、崩解时间和溶出度为评价指标,优选出卡维地洛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卡维地洛原料药质量比例为5%,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为1%,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1%,微晶纤维素为63%,硬脂酸镁占药粉总量的0. 5%,淀粉补足片重,粘合剂为30%乙醇溶液适量。与市售普通片剂比较,释药更快更完全。结论:本研究所优选出的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行,所制分散片溶出快,符合药典要求。(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24期)
孟戎茜,王曼,李文静[10](2018)在《葛根素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及体外溶出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光谱法,测量葛根素滴丸中葛根素的含量,并利用L9(34)正交表,以圆整度、质量差异、载药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出葛根素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并验证,考察了滴丸的体外溶出度。结果表明,葛根素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为药浴温度80℃,制冷温度6℃,药物与基质的质量比为1∶7,滴距为12cm。以水为介质,30min时体外溶出可达94%,符合药典标准。(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体外溶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并进一步制备成口溶膜,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使用介质碾磨法将齐拉西酮制备成纳米混悬剂,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口溶膜,并以HPMC E15用量、PEG400用量和LHPC用量作为变量因素,以崩解时限和耐折度作为评价指标,使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口溶膜的处方组成;通过Zetasizer Nano ZS粒度/Zeta电位仪测定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分布、多聚分散系数(PDI)及Zeta电位,扫面电镜观察纳米混悬剂及口溶膜的微观形态,考察了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口溶膜的体外药物溶出速率及稳定性。结果制备的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较为267. 4±24. 7 nm,PDI为0. 214±0. 017,Zeta电位为-15. 8±0. 9 m V,实验优化得到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口溶膜的最优处方为HPMC E15用量为11. 0%,PEG400用量为5. 0%,LHPC用量为3. 0%,制备的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口溶膜的柔韧性较好,可在30 s内完全崩解,10 min内药物可快速溶出。结论将齐拉西酮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口溶膜的处方工艺可行,能够改善药物的溶出速度,稳定性良好,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外溶出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妍,牛俊,曹珂珂,王娣.不同载体渗透泵片对槲皮素体外溶出度的影响[J].蚌埠学院学报.2019
[2].雒翠霞.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口溶膜的制备与体外溶出度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9
[3].陈秋菊,毕俊娅.用不同粒径的头孢克洛原料制成的胶囊剂中头孢克洛的体外溶出度[J].当代医药论丛.2019
[4].邹蔓姝,韩远山,王宇红.超微粉碎对马钱子体外溶出度与量效关系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9
[5].吴其国,胡叶青,范珍,高磊,查元.不同粒径九蒸九晒九华黄精粉粉体学性质及体外溶出度比较[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汪利琴,施杰刚,苏玉珍,钱胜华.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的统计学评价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7].吴其国,胡叶青,李文艳.清蒸和酒蒸九华黄精不同粒径粉的体外溶出度考察[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强永在,屈晓梅,王阳.川木香倍半萜组分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考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9
[9].孟戎茜,王曼,戴位平.卡维地洛分散片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评价[J].山东化工.2018
[10].孟戎茜,王曼,李文静.葛根素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及体外溶出度测定[J].山西化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