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高分子量壳聚糖进行控制性降解,使其成为低分子量壳聚糖,构建一种新型的纳米基因传送系统,能够在体内外安全高效地进行基因传递,表征其理化性质,为关节软骨损伤提供简便有效的治疗措施。研究纳米局部转运系统(Nanometer Local Delivery System, NLDS)在体内外的转运机制,评估局部的基因表达量及基因转染的持续性、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检测其生物学特性。分离、培养、冻存、复苏和传代兔关节软骨细胞。评估该系统体内外转染软骨细胞的效果,以及对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的转染效果。探索体内外应用纳米局部转运系统传递生长因子基因来促进软骨损伤修复的条件和方法,并根据体外的实验数据进行必要的条件优化,进而利用其携带生长因子基因对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进行转染,促进软骨修复。同时,将其与抗TNF的反义核酸技术结合,对其在假体无菌性松动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采用NaNO2氧化法降解,将HMWC降解为合适分子量的LMWC,以FITC标记壳聚糖后,用凝胶渗透层析(GPC)的方法测定壳聚糖的分子量。以Xylidine Tonceau 2R (C.I. Acid Red 26)为指示剂的比色滴定法测定氨基百分含量。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β-半乳糖酐酶(β-Galactosidase)、TGF-β1质粒等作为目的基因,通过分子自组装的方法制备载基因纳米壳聚糖微粒。以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微粒的形态,以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表面的Zeta电位,行DNaseⅠ酶切保护实验研究壳聚糖对质粒DNA的保护作用,行MTT试验研究纳米微粒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对体外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进行转染,评估该系统体外转染软骨细胞的效果;切取软骨组织薄片体外行组织培养,评价该系统对软骨组织体外转染的效果;在兔膝关节上复制关节软骨缺损的模型,用该系统携带生长因子基因对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进行转染,观察其促进软骨修复的效果,同时观察该目的基因表达的时空及丰度特征等指标。在体内转染的同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另外,采用ICR小鼠建立磨损微粒诱导的骨溶解的动物模型,采用该系统给药,观察其在假体无菌性松动应用方面的效果。采用DBA1小鼠建立II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同样采用该系统给药,观察其抗类风湿方面的效果。结果随着与NaNO2反应时间增加,从GPC测定中得到的壳聚糖的分子量从145kD降到了18kD。相应地,通过比色滴定得到的各种壳聚糖的-NH2百分含量也从71%降低到了51%。壳聚糖可以和GFP质粒相互作用形成带有表面正电荷的纳米微粒,TEM和AFM观察到的纳米微粒的形状是近似球形的,大小较均一,表面光滑,粒径在70nm左右。该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质粒DNA不受DNaseⅠ的降解,对细胞的毒性小。体外对培养的软骨细胞的定性和定量转染均显示该系统有良好的转染特性;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组织转染结果与细胞转染结果相近;在体内时应用,LMWC/ TGF-β1基因纳米复合物可以提高目的基因的转移效率和延长相应蛋白的表达时程,目的基因表达的时程和分布特征良好,在软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系统携带靶向TNF-α的ASO进行基因传递用于干预微粒诱导的骨溶解模型时,可抑制小鼠颅骨局部植入Co-Cr-Mo合金后TNF-α的mRNA的转录上调,与此同时TNF-α的蛋白定量测定也相应的下降,对应的破骨细胞数量,TRAP定量结果,以及骨吸收陷窝的数量,均有所下降。而且这种改变在再次给予了TNF-α后可以逆转。该系统携带靶向TNF-α的ASO进行基因传递用于干预II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时,可以抑制造模小鼠的体重下降,明显缓解小鼠后足垫和前足腕部的肿胀,X线结果和功能学观察也表明该系统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高分子量(HMWC)降解而成的低分子量壳聚糖(LMWC)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对细胞基本无毒,在生理环境下可以有效结合质粒DNA和反义核酸药物,形成稳定存在的纳米复合物颗粒。基于LMWC的纳米核酸药物传输系统对软骨细胞在体内外均有良好的转染效率。在体外能够保护目的DNA并延长其作用时间,在体内则对软骨缺损区域表现出一定的被动靶向性,更易于在缺损附近进行转染。使用该系统携带TGF-β1质粒应用于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能够有效地表达治疗因子,促进软骨修复。使用该系统携带抗TNF-α的反义核酸(ASO),应用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动物模型中,可以有效地抑制小鼠模型中由微粒诱导的骨溶解。使用该系统携带抗TNF-α的反义核酸(ASO),应用于鸡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可以有效地缓解RA的病情,抑制病情的发展。载基因低分子量壳聚糖纳米微粒能够有效地输送目的DNA,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纳米局部传输系统(Nanometer Local Delivery System, NLDS)。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科学思维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J]. 教育观察 2019(30)
- [2].基于粪便DNA的贺兰山岩羊亲权鉴定和婚配制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22)
- [3].通过调节蛋白酶K消化时长优化DNA提取方法[J]. 生物化工 2019(06)
- [4].蛹虫草线粒体DNA与细胞核DNA进化关系的比较[J]. 微生物学报 2019(12)
- [5].有毒有机物影响DNA酶解和抗生素抗性基因横向迁移[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1)
- [6].蓝莓栽培品种的DNA条形码[J]. 林业科学 2019(12)
- [7].应用于多个沉香属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筛选[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23)
- [8].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3)
- [9].幽门螺旋杆菌诱导的胃腺癌DNA甲基化基因修饰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06)
- [10].DNA分析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的应用[J]. 法制博览 2020(03)
- [11].磁性纳米颗粒负载质粒DNA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 [12].DNA智慧扶贫工作室教育扶贫策略与实践[J]. 科技风 2020(06)
- [13].家畜冷冻精液DNA的纯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0(02)
- [14].蝙蝠蛾拟青霉及金水宝胶囊的DNA条形码鉴定[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8)
- [15].3种DNA分子标记法联合鉴别草珊瑚及其混伪品[J]. 中草药 2020(03)
- [16].探讨无创DNA检测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的意义[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03)
- [17].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线粒体DNA突变的研究[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0(01)
- [18].非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DNA检测中的应用[J]. 激光生物学报 2020(01)
- [19].彗星电泳检测草胺磷对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01)
- [20].基于DNA检测的肉制品鉴伪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8)
- [21].绵羊血液中布氏杆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 畜牧与兽医 2020(03)
- [22].环境DNA在水体中存留时间的检测研究——以中国对虾为例[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1)
- [23].云斑白条天牛成虫不同组织部位DNA提取方法比较[J]. 滨州学院学报 2019(06)
- [24].三七片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及方法学考察[J]. 中草药 2020(07)
- [25].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脱落细胞学及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03)
- [26].DNA免疫吸附治疗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07)
- [27].红肉猕猴桃再生体系的建立及DNA条形码鉴定[J]. 植物生理学报 2020(03)
- [28].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调控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J]. 海洋科学 2020(03)
- [29].基于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稳定同位素DNA的方法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0(02)
- [30].基于DNA链置换的可满足性问题的计算模型[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