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衔接论文-聂忠艳,郭建忠

课程衔接论文-聂忠艳,郭建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课程衔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数学,差异与衔接,对策

课程衔接论文文献综述

聂忠艳,郭建忠[1](2019)在《试论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差异与衔接对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的教师们应当做好高中课程与初中的课程衔接,让学生更好的去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然而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的课程加大难度,让初中与高中课程差异更加巨大。如何让学生从初中课程顺利衔接到高中的课程,这个问题变的就格外重要。(本文来源于《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期刊2019-12-20)

王胜,刘文军,周明安,毛建辉,郑志谊[2](2019)在《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机械类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课程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职协调发展过程中,构建以岗位、技术技能型培养培训的课程体系,结合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目标,整体融合中职学校的课程标准,以高职教学计划为标准建立新课程结构。努力探索中高职衔接的课题体系,探索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职学校专业提升的培养方式,增加机械类专业课程实践性环节,打造岗位胜任力较强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9年12期)

孙光宇[3](2019)在《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地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作为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教育业来说也是同样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的职业学校中是很普遍的专业,而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来说,其自身的管理和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教育人员不断的改进。(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23期)

李常英[4](2019)在《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始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养职业及技能人才,服务工业化建设和商业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与之相应的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实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的规模和质量的提升。进入新世纪,我国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力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提升我国产业技术等级,提升我国职业人才整体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33期)

黄肖迪[5](2019)在《核心素养下体育课程一体化衔接设想——篮球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核心素养的研究,将篮球项目在各个教学阶段教学重点呈阶梯性划分,使学生通过义务阶段的体育教学,能够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是在不同教育阶段教学难度呈阶梯性递增趋势,篮球技术难度不断增加,所有技术在复习基础技术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新的技术,技术学习的难度、复杂程度呈递增趋势。(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丁玉书[6](2019)在《基于中高职衔接视角下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及教学设计——以国际贸易实务、商品学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职衔接是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实施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对进入高职段学习的学生分析,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亟需在教学中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使其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级技能人才。(本文来源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丁家献,何平,苏永华[7](2019)在《广西中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3"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为研究对象,探讨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发展规律。通过探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的框架和课程标准设置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策略,探索适合广西中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衔接的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德虎[8](2019)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刍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要尽可能地突出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突出各领域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以及知识的结构性和逻辑性,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建立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文章分析中小学数学教育,探讨核心素养,研究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指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策略:教师素养的提高,将教学方式向生活方面推广,增加数学教学过程中相关知识的拓展学习。(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9年33期)

杨柳春[9](2019)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备受社会所关注,成了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接受程度。本文主要说明了中小学英语衔接展现出的问题方面,分析了中小学英语在教学任务、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存在的差异,指出了一系列衔接中学英语与小学英语的有效策略,以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推动着中学英语与小学英语教学共同的进步和改革。(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7期)

吴海军[10](2019)在《基于项目课程论的中高职《外贸函电》课程衔接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关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日益丰富,针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的文献汗牛充栋,然而这些文献中理论探讨居多,操作层面的表述偏少。以项目课程论的视角,采用问卷和访谈了解企业中的职业岗位,通过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最终确定中高职衔接的外贸函电课程内容,这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技术路径具有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2期)

课程衔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高职协调发展过程中,构建以岗位、技术技能型培养培训的课程体系,结合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目标,整体融合中职学校的课程标准,以高职教学计划为标准建立新课程结构。努力探索中高职衔接的课题体系,探索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职学校专业提升的培养方式,增加机械类专业课程实践性环节,打造岗位胜任力较强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课程衔接论文参考文献

[1].聂忠艳,郭建忠.试论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差异与衔接对策问题[C].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2019

[2].王胜,刘文军,周明安,毛建辉,郑志谊.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机械类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课程设计研究[J].河北农机.2019

[3].孙光宇.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明日风尚.2019

[4].李常英.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19

[5].黄肖迪.核心素养下体育课程一体化衔接设想——篮球项目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

[6].丁玉书.基于中高职衔接视角下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及教学设计——以国际贸易实务、商品学课程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

[7].丁家献,何平,苏永华.广西中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

[8].李德虎.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刍探[J].成才之路.2019

[9].杨柳春.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J].校园英语.2019

[10].吴海军.基于项目课程论的中高职《外贸函电》课程衔接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9

标签:;  ;  ;  ;  

课程衔接论文-聂忠艳,郭建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