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经济调整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经济调整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根据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脉络特别是新时期经济工作的起步和发展,围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经济调整这一主题,对这次经济调整的国内外背景,经济调整的过程,经济调整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调整和改革开放起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贡献:这次经济调整的背景,特别是国际环境变化的背景对这次经济调整有何影响?这次经济调整何时结束?这次经济调整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有何关联?这次经济调整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有何影响?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又有何关系?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导论部分阐述了本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本选题以往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创新点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等。论文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经济调整的背景分析。这次经济调整是在国内外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新形势下进行的。时代主题的转换、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重新审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等,构成了中国进行经济调整的国际背景;国内政局的重大变化、经济上的急躁冒进及其所带来的困难,对建国以来历次经济调整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苏联模式的反思,是本次经济调整的国内背景;而思想路线以及基本经济理论的拨乱反正,则为本次经济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二章经济调整的过程分析。这次经济调整从开始提出到调整的基本结束前后延续了约五年时间左右。本章以这次经济调整的发展顺序为主线,把这次国民经济调整分为经济调整的酝酿和提出、第一个阶段调整、第二个阶段调整以及调整的基本结束等四个大的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经济形势作了一些评论。第三章经济调整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本次经济调整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开始了重要的转变。本章从经济调整与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战略措施的转变等几个主要方面来予以论述。第四章经济调整和中国改革开放起步之间的关系。本次经济调整开始,就提出了改革的任务;而这次经济调整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对外开放的产物,同时又给对外开放以很大的影响。本章从这次国民经济调整与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

论文目录

  • 导论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一) 选题的缘起
  • (二) 选题的意义
  • 二、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中国经济调整研究现状
  • 三、本选题以往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一) 本选题以往研究的不足
  • (二)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四、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国经济调整的国内外背景分析
  • 一、经济调整的国际背景分析
  • (一) 世界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是经济调整的重要时代背景
  • (二)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经济调整的重要原因
  • (三) 中国对世界认识的新变化也是促使经济调整的重要原因
  • 二、经济调整的国内背景分析
  • (一) “文革”结束后经济恢复及其存在的问题是经济调整的根本原因
  • (二) 以往经济调整经验的总结和对苏联模式的反思是经济调整的历史原因
  • (三) 四个重大经济理论问题的重新认识为经济调整奠定了理论基础
  • 第二章 国民经济调整过程研究
  • 一、国民经济调整的酝酿和调整任务的提出
  • (一) 国民经济调整的酝酿
  • (二)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提出
  • 二、国民经济调整的第一个阶段
  • (一) 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
  • (二) 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
  • 三、国民经济调整的第二个阶段
  • 四、国民经济调整目标的实现和调整的结束
  • 第三章 经济调整与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 一、经济调整与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转变
  • (一) 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从“左”的错误向实事求是转变,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
  • (二) 经济建设从重生产到重生活的转变
  • 二、经济调整与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的转变
  • (一) 经济调整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
  • (二) 经济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的转变
  • 三、经济调整与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转变
  • 四、经济调整与经济发展战略措施的转变
  • (一) 从粗放式发展方式到集约式发展方式的转变
  • (二) 从重视精神鼓励作用到重视物质利益的转变
  • (三) 从闭关自守、片面强调自力更生到各方面对外开放的转变
  • 第四章 经济调整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
  • 一、经济调整为改革创造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 (一) “文革”结束后国内存在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
  • (二) 经济调整与社会政治稳定局面的获得
  • 二、经济调整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 (一) 经济调整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确立
  • 三、经济调整与对外开放的起步
  • (一) 经济调整与经济特区的兴建
  • (二) 经济调整与利用外资及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
  • 结束语:对本次中国经济调整的两点思考
  • (一) 经济调整与中国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
  • (二) 本次经济调整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 论文参考文献
  • 后 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陈云在两次国民经济调整中的哲学方法[J]. 党史文苑 2015(22)
    • [2].20世纪60年代北京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研究述评[J]. 北京党史 2015(06)
    • [3].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湖北省的血防工作[J]. 党史文苑 2017(12)
    • [4].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2(05)
    • [5].1961年—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研究述评[J]. 北京党史 2010(01)
    • [6].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激发人民建设热情的第二届全运会[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9(Z1)
    • [7].第一次国民经济调整研究述评[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8(01)
    • [8].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调整的经验与教训[J]. 改革与开放 2017(08)
    • [9].20世纪60年代湖南国民经济调整述评[J]. 文史博览(理论) 2009(02)
    • [10].陈云与新时期国民经济调整的两次决策[J]. 湘潮(上半月) 2015(02)
    • [11].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与广东改革开放的起步[J]. 红广角 2018(04)
    • [12].对党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中总结经验教训的反思——以云南为例[J]. 西南学刊 2013(01)
    • [13].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中的江苏教育调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4].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中“平调”错误的纠偏——以贵州省为例[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15].老挝产业结构及国民经济调整情况介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6].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我国农村集市贸易政策述论[J]. 云梦学刊 2011(06)
    • [17].集权与分权的融合: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1961—1965年)[J]. 安徽史学 2020(02)
    • [18].1960年代初期辽宁对政治关系的调整[J]. 党史纵横 2013(05)
    • [19].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与恢复设立中央财经小组[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7(05)
    • [20].城市人民公社解体原因初探[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1].1961—1965年内蒙古地区工业调整述论[J]. 阴山学刊 2019(04)
    • [22].关于建国以来三次国民经济调整研究综述[J]. 商 2014(18)
    • [23].六十年代初期陈云关于民生问题的探索[J]. 学术交流 2012(01)
    • [24].刘少奇与1962年经济大调整[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4(02)
    • [25].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大规模开展党员干部轮训的回顾及评价[J]. 北京党史 2015(06)
    • [26].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国民经济调整进程及成效[J]. 北京党史 2008(04)
    • [27].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北京工业调整情况访谈[J].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6)
    • [28].农业“单干”问题回顾[J]. 理论界 2010(06)
    • [29].国民经济调整初期的“纠错”问题研究——以引洮工程为例[J].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5(01)
    • [30].《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3期要目[J].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0(02)

    标签:;  ;  ;  ;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经济调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