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拒绝作证权问题之探讨 ——以“亲属相容隐”制度为视角

亲属拒绝作证权问题之探讨 ——以“亲属相容隐”制度为视角

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引用两则真实发生的“大义灭亲”案例,从而引出“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关系的话题,进而提出两个问题:其一是从法律和伦理亲情的角度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亲属是否都应该必须作证;其二是“大义灭亲”行为是否应该被现代社会所提倡。目的是反思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亲属被动作证或主动作证这样一种行为对家庭造成的负面影响。鉴于现行刑法及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亲属享有拒绝作证权的现状,笔者对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存在两千年之久的“亲属相容隐”法律制度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亲属相容隐”制度中容隐亲属的范围和容隐行为的范围。同时,也简要地介绍了“亲属相容隐”制度在日本、意大利、英、美等国的发展,从而分析得出“亲属相容隐”制度并非我国古代所独有,而是其他一些国家所共有的法律制度,说明它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共通性。为进一步论证此观点,笔者又引用了相关学者对此制度的正价值分析,主要包括:其一是该制度维护了人伦亲情;其二是该制度体现了对人性的呵护与关怀;其三是该制度体现了法律的尊严;其四是该制度符合效益原则。在论述“亲属相容隐”制度有上述价值之后,就该把目光投向我国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亲属作证问题的规定,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对此制度是全面封杀,相反的是对证人主体范围没有限制,即无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关系如何亲近疏远,只要知晓案情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没有考虑到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亲属作证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为论述在我国设立亲属拒绝作证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笔者分别从基于人性的需要、基于法律的人性化需要、基于“法律不强人所难”原则的需要、基于亲情化中国的社会文化的现实需要及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五个方面着重加以论述。为从理论上进一步对亲属拒绝作证权问题进行分析,笔者着重分析了特殊证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属)作证特免权存在的价值:首先是为了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其次是为了解决证人权利与义务的不平衡现象;最后是解决特殊证人的证言的真实性问题。从而推导出亲属作证特免权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根据上述探讨,得出本文的结论部分,构建亲属拒绝作证权制度应考虑的两个方面:其一是该权利的名称应表述为“亲属拒绝作证特免权”;其二是该制度的内容应有两项限制性规定:1、三类刑事案件应排除在亲属拒绝作证之外;2、“亲属拒绝作证特免权”的主体范围应限定为“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亲属相容隐”制度的回顾及其评价
  • (一)“亲属相容隐”制度的含义
  • (二)“亲属相容隐”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 (三)“亲属相容隐”制度的基本内容
  • (四)“亲属相容隐”制度的正价值分析②
  • 二、亲属拒绝作证权的法律规定
  • (一)亲属拒绝作证权的概念
  • (二)国外立法中有关亲属拒证权的规定
  • (三)我国亲属拒绝作证权的现状
  • 三、亲属拒绝作证的因素与理论基础
  • (一)影响亲属证人拒绝作证的因素
  • (二)亲属拒绝作证权的理论基础
  • 四、亲属证人作证特免权的价值考量
  • (一)证人作证特免权的价值分析
  • (二)亲属证人作证特免权存在的价值分析
  • 五、亲属拒绝作证权相关问题的界定与限制
  • (一)权利名称的界定
  • (二)拒绝作证范围应有相应限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亲属相容隐制度及其现实困境[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10)
    • [2].我国容隐制度研究[J]. 法制博览 2017(24)
    • [3].浅析中国古代的容隐制度[J]. 科技经济市场 2014(05)
    • [4].容隐制度的合理性思考[J]. 赤子(上中旬) 2014(09)
    • [5].鉴古明今:容隐制度现代化的维度考量[J]. 中国市场 2015(44)
    • [6].浅析容隐制度在当代的活化[J]. 法制博览 2015(32)
    • [7].日本律对唐律容隐制度的继受与变革[J]. 人民法治 2019(03)
    • [8].浅议刑法引入容隐制度的必要性[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8)
    • [9].论我国古代容隐制度对当前相关法律的启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0].容隐制立法的沿革[J]. 才智 2012(07)
    • [11].中国古代容隐制度的当代价值[J]. 企业导报 2012(11)
    • [12].论亲属间容隐权利在我国法律中的构建[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07)
    • [13].从和谐法治的角度看容隐权及其现代价值[J]. 法制与社会 2010(07)
    • [14].《唐律疏议》容隐制度对我国刑法的启示[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 [15].浅议唐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意蕴[J]. 法制与社会 2009(20)
    • [16].论亲属间的容隐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09(21)
    • [17].论中西“容隐制度”与当下中国相关法律的完善[J]. 江汉论坛 2009(09)
    • [18].从观念到制度——《唐律》中的容隐制度及其相关问题[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2)
    • [19].容隐现象的发生与容隐制的建构[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2)
    • [20].浅论我国容隐制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消费导刊 2008(07)
    • [21].论容隐制度的回归路径[J]. 法制与社会 2008(16)
    • [22].“大义灭亲”一定正当吗?——对当代容隐权制度的反思[J]. 法制与社会 2008(19)
    • [23].浅析中国古代亲属相容隐制度[J]. 华商 2008(11)
    • [24].缘情立法——中西法律中的容隐制的情感本源[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03)
    • [25].“容隐”制度的刑法学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1(12)
    • [26].论容隐制度及其现实意义[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6)
    • [27].论容隐制度在我国刑诉法中的构建[J]. 消费导刊 2008(13)
    • [28].唐律中“同居相为容隐”的法理思想[J]. 思想与文化 2008(00)
    • [29].《悲情母子》与容隐制[J]. 中国社会导刊 2008(14)
    • [30].两种刑事容隐制度的辨与思——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双重考察[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4)

    标签:;  ;  ;  

    亲属拒绝作证权问题之探讨 ——以“亲属相容隐”制度为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