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强子探测器读出电子学方法研究](https://www.lw50.cn/thumb/c677c8e1f307a18d0a38f453.webp)
论文摘要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的CSRm内靶实验将利用重离子束流进行强子物理研究,包含的探测器设备有:径迹探测器、飞行时间探测器、电磁量能器和强子量能器等。CSRm外靶实验将在核物质状态方程、放射性束物理和超核等方面开展物理研究,包含的探测器设备有:起始时间探测器,靶区γ探测器,大接收度二极磁铁,多丝漂移室径迹探测器,飞行时间墙和中子墙等。其中,多丝漂移室通过测量带电粒子的漂移时间得到粒子径迹信息,飞行时间墙和中子墙采用了快塑料闪烁体加光电倍增管的探测方案测量粒子飞行时间,要求读出电子学系统具有高精度时间电荷测量性能。本论文将研究多丝漂移室、飞行时间墙和中子墙的读出电子学方法,设计基于TOT(Time-over-Threshold)技术的读出电子学系统并进行详细测试。探测器读出电子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技术——电荷测量和时间测量。电荷测量技术包括电荷-电压转换、波形数字化和电荷-时间转换三种。基于TOT技术的电荷-时间转换具有电路简单、低成本和低功耗的特点。时间测量技术包括定时和时间-数字转换。前沿定时是粒子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定时方式。前沿定时结构简单,但需要进行“时间游动”修正,修正方法有波形数字化、幅度修正和电荷修正。定时后的信号送到时间数字化芯片(TDC)中进行量化。时幅变换TDC、Wilkingson型TDC、游标卡尺型TDC和计数器TDC都可以得到很高的时间测量精度。欧洲核子中心(CERN)开发的HPTDC是一种非常适合粒子物理实验的高性能数据驱动型TDC。SFE16是一款基于TOT技术的16通道集成芯片。每个通道由一个电荷灵敏前放、极零相消电路、两级滤波成形电路、主放大器、甄别器和输出驱动电路组成,输出脉冲的宽度与输入电荷量相关。多丝漂移室读出电子学系统采用了SFE16进行时间和电荷测量。前端处理模块的SFE16用于对探测器信号放大、成形和甄别。前端处理模块通过差分电缆连接到64通道时间测量模块。安装在PXI机箱内的64通道时间测量模块采用了HPTDC完成时间测量。测量数据通过PXI总线传输到计算机。飞行时间墙和中子墙都采用了快塑料闪烁体加光电倍增管的探测方案,其读出电子学系统也采用TOT技术。为了保证时间测量精度,信号先分成两路,其中一路送到前沿定时甄别器和HPTDC中进行时间测量,另一路送到SFE16和HPTDC进行电荷测量。电荷信息用来进行时间游动效应修正。8个通道的电路集成在一块3U尺寸的PXI模块上。测试数据通过PXI总线传输到计算机。读出电子学系统的测试包括时间性能和电荷性能两个方面,测试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实验室环境下的电子学测试、读出电子学系统与探测器联合测试和现场测试。电子学测试主要是利用信号发生器的信号测试读出电子学系统的性能。联合测试是利用探测器和读出电子学系统搭建的测试平台,将探测器的信号送到读出电子学系统进行测试。现场测试得到整个系统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性能。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参考文献第2章 CSR强子探测器2.1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2.2 CSRm外靶实验装置2.2.1 起始时间探测器2.2.2 靶区γ探测器2.2.3 大接收度二极磁铁2.2.4 多丝漂移室2.2.5 中子墙2.2.6 飞行时间墙2.3 CSRm内靶实验装置2.4 小结参考文献第3章 两类探测器3.1 多丝漂移室3.1.1 多丝漂移室的结构3.1.2 多丝漂移室的读出电子学3.2 塑料闪烁体探测器3.2.1 飞行时间法3.2.3 中子墙和飞行时间墙3.3 小结参考文献第4章 电荷测量技术4.1 电荷-电压转换4.1.1 电压灵敏放大4.1.2 电荷灵敏放大4.1.3 电流灵敏放大4.2 波形取样技术4.3 电荷-时间转换4.4 小结参考文献第5章 时间测量技术5.1 定时方法5.1.1 前沿定时5.1.2 前沿定时修正5.1.2.1 波形数字化5.1.2.2 幅度测量5.1.2.3 电荷测量5.2 时间-数字变换5.2.1 时间-幅度变换5.2.2 Wilkingsom型TDC5.2.3 游标卡尺型TDC(Vernier TDC)5.2.4 计数器TDC5.3 一种高性能的数据驱动型TDC——HPTDC5.3.1 HPTDC的时间测量原理5.3.2 数据写入L1缓冲5.3.3 触发匹配5.3.4 HPTDC的数据读出5.3.5 HPTDC的其他特性5.3.5.1 信号输入的结构5.3.5.2 抗辐射特性和强大的错误检测功能5.3.6 TDC性能的测试方法5.3.6.1 码密度5.3.6.2 线延迟5.4 小结参考文献第6章 TOT技术6.1 TOT技术6.2 基于TOT技术的芯片6.2.1 SFE166.2.2 NINO6.3 小结参考文献第7章 两类探测器读出电子学系统设计7.1 多丝漂移室读出电子学系统设计7.1.1 整体结构7.1.2 前端处理模块7.1.3 时间测量模块7.1.3.1 时间测量模块的子板7.1.3.2 时间测量模块的母板7.1.3.3 子母板之间的数据传输7.2 塑料闪烁体探测器读出电子学系统设计7.2.1 整体结构7.2.2 信号的接入和缓冲7.2.3 时间测量7.2.3.1 定时甄别7.2.3.2 时间-数字转换7.2.4 电荷测量7.2.5 HPTDC的互连和读出7.2.6 读出与控制逻辑7.2.7 PXI接口参考文献第8章 两类探测器读出电子学系统测试8.1 多丝漂移室读出电子学系统测试8.1.1 64通道时间测量模块的电子学测试8.1.1.1 非线性测试8.1.1.2 时间精度测试8.1.1.3 串扰测试8.1.2 前端处理模块测试8.2 塑料闪烁体探测器读出电子学系统测试8.2.1 电子学测试8.2.1.1 时间测量性能测试8.2.1.2 电荷测量性能测试8.2.1.3 其他测试8.2.2 与中子墙单元条宇宙线测试8.3 小结参考文献第9章 总结与展望9.1 总结9.2 展望参考文献附录1 HPTDC的数据格式(来自HPTDC手册)附录2 8通道时间电荷测量模块附录3 64通道时间测量模块附录4 PXI 3U延长板附录5 TTL转LVDS板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多丝漂移室论文; 中子墙论文; 飞行时间墙论文; 读出电子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