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湖南省衡东县石滩乡中心学校衡东421421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其教学中,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Howdoesthethoughtpersonalcharacterclasstrainthestudenttoinnovateability

ChenNiansheng

Abstract:Thethoughtpersonalcharacterclassisanelementaryeducationimportantdiscipline,alsoisoneofinstudentgrowthprocesscompulsorycourses.Initsteaching,persistedtheimplementationed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theidea,raisesstudentsinnovationspiritandinnovationability,isinthethoughtpersonalcharacterclassteachinganextremelyvitalduty.

Keywords:ThoughtpersonalcharacterclassTrainedStudentInnovation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66-02

思想品德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其教学中,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要善于突破课本和课堂的束缚

1.1突破课本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其具有较丰富全面的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量的积累。

思想品德课教师历来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大多把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广阔空间完全局限在课本和课堂之内。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容量大,更新速度快,而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本内容相对固定,且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使学生开拓视野,较为全面地了解国际国内的飞速变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善于突破书本和课堂的束缚,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课堂教学;并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思想品德课本之外的一些书籍,以弥补课本内容的滞后性和单一性。有鉴于此,我在教学中一是要求学生订阅《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二是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收看《新闻联播》、《晚间新闻》和《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1.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践应用。理论若不与实践相结合,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在于应用,如果将它束之高阁,再好的理论也就没有意义了。”

要创新,人们就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与时代精神,必须积极反映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并指导学生运用课本中所学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来分析现实的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这样,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思想能够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实际,从而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打破常规不断创新。本人在长期的教学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例如:在讲授《改革开放富起来》一节时,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请村干部和年纪较长的村民介绍当地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变化和成就,以此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真正富起来了的认识。

2.要敢于打破旧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整个教育的基本指向,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注意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做好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强调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而,课堂教学上较为常见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只强调和重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它既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学收到其应有的效果,才是成功的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2.1教师的教法要“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是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单调划一”,而要“常变常新”,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采用不同形式调整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方法若能灵活多样,则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到引领和启发作用。我在讲述初三的《理想与使命》这个单元时,采用“讨论法”教学,组织学生讨论:A、人生要不要有理想?B、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C、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积极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国家兴旺的紧密关系。

2.2学生课堂表现要“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只是成为储存知识的“口袋”,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创造性思维几乎被扼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就是要使整个教学过程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变为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问题,大胆探索研究问题。只有激活整个课堂教学,使学生思维活跃,才能使学生喷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3设计课堂练习和考试题型要“活”。教学中若能巧设题型,定能起到引发兴趣、启迪思维的多层效果,并必将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增加试题答案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要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要从事某一方面的实践活动,先必须有从事这一活动的动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以创新思维为前提条件。定势思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绊脚石”,它常使人们按照习惯思路去考虑问题,很难跳出旧思路的模式,很难创新。因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更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求异探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拓新境;重视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3.1树立学生自信心,鼓励质疑求异。创新的潜能意识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并非少数人的专利。人的创新潜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挖掘出来以及取得创新成果的大小,则是在学习过程和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有自信、有勇气,敢于质疑求异,才能活跃思维,激活创新潜能意识。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开发、启迪学生的创新潜能。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服务于主体的精神,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需要有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精神,需要有挑战权威,质疑前人定论的勇气。正如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没有怀疑,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就不会有创新。假如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书本知识为依据去认识书中既定的答案,而不能质疑问难,敢于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就谈不上创新品质的培养。书本上的东西和权威们的说法,都是在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得出的结论,当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根据新的情况重新思考,得出新的结论。因此,学生不要过分迷信书本,迷信教师,迷信权威,要树立自信心,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3.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习惯。大家知道,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发散,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答案。它的特点,是研究认识对象的广泛联系,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来认识对象,以求对该对象的各种联系和特点的认识。发散性思维被视为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测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教学中运用从多方面设问,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是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我在教学初二《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一部分时,组织了一系列的提问:①什么是物质文明?②什么是精神文明?③什么是政治文明?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分析思考问题。通过思考、讨论,学生既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掌握了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3打破常规,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获得新知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在思考问题时,打破常规,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反方向发散思考,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司马光砸缸被人们誉为聪明智慧之举,就在于他的作法超出了常人的思维方式。

课堂教学中通过反向设问,常常能打破常规思维习惯,引起学生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从而得出全面的结论。我在讲授初二《树立法律的权威》一节中,采用了上述方法。我问学生:治理国家如果没有法律制度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公民都不遵守法纪,会造成什么局面?创设这种反向思考,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一蹴而就的,需广大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索。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解放思想,并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始终,方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标签:;  ;  ;  

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