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1945年8月初,苏联红军进入延边地区消灭日本侵略军,使延边地区首先从日伪统治中获得了解放。由于国民党兵力的不足,加上苏联红军的防卫,国民党军队未能进入延边地区。延边地区地处东北的东部地区,东靠社会主义苏联,南靠社会主义朝鲜,因而在地政学的位置上具备了率先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有利条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部署,一部分八路军和干部开进延边地区,配合抗日联军先遣队建立人民武装,组建民主政权,为在延边地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率先建设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很好的主观条件。在党的领导下,延边各族人民消灭政治土匪,清除了汉奸,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建立人民政权,轰轰烈烈地开展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开始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党在延边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有力地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广大朝鲜族人民同各族人民群众一起,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权。他们发扬革命传统,以积极参军参战、掀起生产热潮,多打粮食支援前线的实际行动,支援了东北其它地区的解放战争。延边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推动了东北其它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延边人民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和土地革命的成果,踊跃投入解放东北其它地区的战斗,冲锋陷阵,英勇作战,为解放东北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延边的指战员继解放长春、四平战斗后,又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又参加了跨越长江,解放全国的战斗。延边民工运输队、担架队也随军参加战斗,为全国的解放战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综上所述,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延边地区的各族人民和延边革命根据地起到了巩固的后方基地的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红色歌谣的特点分析[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01)
- [2].闽东革命根据地的群众教育实践对当代的启示[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简表[J]. 湘潮 2020(03)
- [4].试论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12)
- [5].欢迎订阅《光荣与梦想——中国革命根据地历史图集》[J]. 中国老区建设 2020(03)
- [6].革命根据地语文教材中政治教育任务的演变[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2)
- [7].《南梁革命根据地史》:一部高品质的革命史书[J]. 百年潮 2020(04)
- [8].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标语宣传研究[J]. 老区建设 2020(12)
- [9].《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J]. 苏区研究 2020(03)
- [10].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J]. 福建党史月刊 2020(04)
- [11].华南革命根据地第一家银行[J]. 中国金融 2020(10)
- [12].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茶业经营[J]. 苏区研究 2020(04)
- [13].从摄影角度用图片形式多维度反映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址的原貌[J]. 兰台内外 2020(29)
- [14].革命根据地时期审计的群众路线:总结与借鉴[J]. 审计研究 2018(06)
- [15].革命根据地审计精神文化的内容及其当代启示[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04)
- [16].东固革命根据地研究40年概述[J]. 苏区研究 2018(01)
- [17].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妇女运动[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8(06)
- [18].达州:四川第一块革命根据地[J]. 中国老区建设 2017(01)
- [19].纪念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J]. 党史文苑 2017(13)
- [20].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发展[J]. 创造 2017(03)
- [21].论红军在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政策及其影响[J]. 农业考古 2017(04)
- [22].略论黔东革命根据地建立过程中的路线转变问题[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23].论红军转战期间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以川陕革命根据地为例[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4].浅析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原因[J]. 党史文苑 2017(16)
- [25].论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的生产自给——以山东革命根据地为例[J]. 泰山学院学报 2017(05)
- [26].略论黔东革命根据地对培育长征精神的重要贡献[J]. 知行铜仁 2016(04)
- [27].关于重庆市南腰界革命根据地保护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6(04)
- [28].陇东革命根据地的冬学运动及其特点[J]. 南方论刊 2016(09)
- [29].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期出版业的传播特色[J]. 新闻战线 2016(08)
- [30].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J]. 贵州社会科学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