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肿瘤之一,恶性程度极高,易于复发、转移。其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列第二位,仅次于胃癌。肝癌一旦发生,治疗非常困难,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2%。因此,积极预防肝癌,研究具有阻断或抑制肝癌发生的药物,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可以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由于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在肝癌形成以前通常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肝癌前病变过程。因此,如能延缓或阻断肝癌前病变的形成,就有可能阻断肝癌的发生。肝癌前病变在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肝细胞非典型增生,而细胞增殖失控和分化障碍是肿瘤的基本特征,所以寻找能抑制肝细胞恶性增殖和诱导其分化的药物,对肝癌的化学预防具有重要的价值。近些年来,中医药在预防肝癌发生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并显现出较好的研究前景。已有较多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具有一定程度的预防肝癌的作用。然而,由于研究周期长、作用因素复杂、对象不易控制等诸多原因,使得中医药在预防肝癌的临床和基础方面的研究较少,能够经得起实验重复和临床验证的中药复方更少。至今未见一种公认有效的肝癌预防制剂应用于临床。正肝方是针对肝癌的中医病机特点组方而成的中药复方,该方主要由黄芪、丹参、鳖甲、女贞子、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组成,具有活血软坚、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功效。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RT-PCR、PCR-ELISA等方法观察了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以及正肝方药物血清对人肝癌细胞分化和端粒酶的影响,以明确正肝方对肝癌的预防作用及其主要作用机制。本研究为将正肝方开发为肝癌预防新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动物体内实验Wister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A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B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C组)3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D组)10只。除正常大鼠对照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预防组在造模期间,将正肝方水剂(单味免煎中药粉剂按比例称取,用无菌蒸馏水溶解,配成0.3g/ml和0.6g/ml的水剂)按10ml/kg分别灌喂大鼠;模型对照组(A组)用无菌蒸馏水按10ml/kg灌喂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采血,取肝组织标本。将肝组织标本分别HE染色和铀铅染色,光镜、电镜病理观察;采用组织化学法结合电脑图象分析检测肝组织γ-谷氨酰转移酶(GGT)阳性灶、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P)阳性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甲胎蛋白(AF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蛋白表达,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IGF-Ⅱ、Cyclin D1和CDK4基因表达;比色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GG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生化指标。2.体外血清药理实验正肝方水煎剂(1.5g/ml),灌喂正常大鼠,每日2次,连续3d,于第4d,1次给予全日剂量后1h采血,制备药物血清,药物血清经56℃灭活30min。以正常鼠血清为阴性对照,维甲酸为阳性对照,将药物血清温育Bel-7402人肝癌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图象分析系统测定细胞核质比,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分泌的AFP含量,动态比色法测定细胞内GGT和ALP活性,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1.动物体内实验1.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动物实验开始时,各组大鼠体重大小较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常对照组的大鼠体重增长大于造模组(P<0.01);模型组(A组)、正肝方小剂量组(B组)和大剂量组(C组)3组间大鼠生长情况相似,体重增长无差异显著性(P>0.05)。表明正肝方无论是大剂量还是小剂量,对大鼠都是安全的,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实验结束时,A组死亡12只,B组15只,C组13只,D组无死亡。1.2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光镜下:A、B、C组大鼠的肝组织切片(HE染色)可见到散在的,大小不等的增生肝细胞灶或结节;肝细胞增生灶多少不等,A组最多,C组最少;灶/结节内以嗜碱性肝细胞为主,个别灶内肝细胞浊肿变形、点状坏死;部分灶/结节内肝细胞异型,体积变大,见少量双核、核深染、巨核细胞。电镜下:增生灶内肝细胞可见细胞器排列集中,胞质内含大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核大,不规则,核仁突出,部分细胞双核,可见两个以上核仁,染色质疏松,边集。1.3各组大鼠肝组织GGT和GST-P阳性灶的比较正肝方小剂量组的每个GGT灶面积(mm2/个)少于模型组(P<0.05),但单位面积GGT灶个数(个/cm2)、单位面积灶的总面积(mm2/cm2)无明显减少(P>0.05)。正肝方大剂量组的单位面积GGT灶个数、单位面积灶的总面积和每个灶面积与模型组比均显著减少(P<0.01)。与小剂量组比,正肝方大剂量组的GGT灶个数、灶的总面积和每个灶面积显著减少(P<0.01),提示正肝方减少AFB1诱发的大鼠肝组织GGT灶面积的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与模型组比,正肝方小剂量组的每个GST-P灶面积(mm2/个),单位面积GST-P灶个数(个/cm2)、单位面积灶的总面积(mm2/cm2)无明显减少(P>0.05)。正肝方大剂量组的单位面积GST-P灶个数、单位面积灶的总面积和每个灶面积与模型组比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提示大剂量正肝方具有抑制癌前病变肝组织GST-P灶的作用。1.4各组大鼠肝功能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正肝方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ALT、GGT、TBIL值显著降低(P<0.01或P<0.05),大剂量组的AST、ALP值也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的ALT值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0.01),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以上提示:正肝方能保护肝功能,减轻AFB1和2-AAF导致的肝损伤作用。1.5各组大鼠肝组织PCNA、AF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肝方大剂量组PCNA和AFP染色的阳性单位(PU)值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大剂量组PCNA和AFP染色的标记指数(LI)值也低于模型组(P<0.01)。提示大剂量正肝方能有效降低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PCNA和AFP的表达,减轻大鼠癌前病变肝细胞的异常增生。1.6各组大鼠肝组织Cyelin D1、CDK4表达情况正肝方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Cyclin D1染色的LI和PU值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大剂量组Cyclin D1染色的PU值也低于小剂量组(P<0.05),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正肝方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CDK4染色的PU值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大剂量组PU值也低于小剂量组。正肝方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Cyclin D1和CDK4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提示大剂量正肝方能降低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Cyclin D1、CDK4蛋白和mRNA异常高表达水平。1.7各组大鼠肝组织IGF-Ⅱ表达情况与模型组比较,正肝方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PU值显著降低(P<0.01或P<0.05),大剂量组的LI值也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IGF-ⅡmRNA相对表达水平最低(P<0.01),正肝方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IGF-Ⅱ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的IGF-Ⅱ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0.01),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提示正肝方能降低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IGF-Ⅱ蛋白和mRNA异常高表达水平。2.体外血清药理实验2.1药物血清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MTT比色法)对照组、正肝方组、维甲酸组A490值分别为1.704±0.102、1.483±0.077、1.510±0.104。与对照组比,正肝方药物血清组A值显著降低(P<0.01)。提示正肝方可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2.2药物血清对Bel-7402细胞核质比的影响对照组、正肝方组、维甲酸组Bel-7402细胞核质比分别为1.04±0.09、0.71±0.07、0.69±0.08。与对照组比,正肝方药物血清组和维甲酸组核质比显著降低(P<0.01)。提示正肝方可降低Bel-7402细胞核质比。2.3药物血清对Bel-7402细胞分泌AFP的影响对照组、正肝方组、维甲酸组Bel-7402细胞AFP分泌量(ng/106)分别为22.58±2.68、14.60±1.85、13.50±2.50。与对照组比,正肝方药物血清组和维甲酸组AFP分泌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正肝方和维甲酸均可抑制Bel-7402细胞分泌AFP。2.4药物血清对Bel-7402细胞GGT和ALP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比,正肝方药物血清组和维甲酸组细胞内GGT活性明显降低(P<0.05),ALP活性显著增高(P<0.01)。提示正肝方可降低Bel-7402细胞内GGT活性,升高ALP活性。2.5药物血清对Bd-740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Bel-7402对照组、正肝方组A450值分别为0.929±0.066、0.360±0.105。两者比较,正肝方药物血清组端粒酶活性显著低于Bel-7402细胞对照组(P<0.01),即正肝方可抑制Bel-740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论正肝方具有预防化学致癌物引起的肝癌前病变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影响IGF-Ⅱ癌基因及蛋白的异常表达,经内源性调控和(或)外源性调控作用于细胞增殖周期,抑制肝细胞增殖活性,阻断肝细胞异常增生,起到延缓或阻断肝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此外,正肝方具有诱导Bel-7402人肝癌细胞分化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抑制了Bel-7402细胞端粒酶活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癌前病变究竟离癌有多远[J]. 江苏卫生保健 2020(09)
- [2].中医药防治肝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18)
- [3].胃癌前病变逆转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32)
- [4].活血通络法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治疗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06)
- [5].喉的癌前病变[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2(01)
- [6].关于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质量管理控制[J]. 人人健康 2016(24)
- [7].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J]. 健康之路 2017(02)
- [8].这些小病会引发癌症[J]. 人人健康 2017(15)
- [9].促使癌前病变发展的“黑推手”[J]. 家庭医学 2017(07)
- [10].大别山区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研究[J]. 健康之路 2017(08)
- [11].说说12种癌前病变[J]. 百姓生活 2017(05)
- [12].癌前病变常常被“指鹿为马”[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7(07)
- [13].癌前病变尚不是癌[J]. 长寿 2016(10)
- [14].癌前病变一定会变癌吗?[J]. 抗癌之窗 2012(06)
- [15].警惕癌前病变[J]. 百姓生活 2009(05)
- [16].什么是癌前病变[J]. 山西老年 2008(04)
- [17].榜上有名的几种癌前病变[J]. 科普天地(资讯版) 2008(07)
- [18].癌前病变≠癌症早期[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04)
- [19].消化道内镜诊治早期癌前病变62例回顾性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11)
- [20].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1)
- [21].胃癌前病变的干预及中医药治疗[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2)
- [22].抗纤抑癌方干预大鼠肝癌前病变疗效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15(09)
- [23].癌前病变不等于癌[J]. 中华养生保健 2014(05)
- [24].癌前病变会变成癌吗[J]. 解放军健康 2010(03)
- [25].癌前病变会变成癌吗[J]. 健康生活 2010(04)
- [26].别被癌前病变吓着[J]. 家庭科技 2010(10)
- [27].从痰论治胃癌前病变[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05)
- [28].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述评[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01)
- [29].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13(18)
- [30].胃癌前病变的逆转与中医药治疗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10)
标签:肝癌前病变论文; 肝癌细胞论文; 化学预防剂论文; 中医药疗法论文; 正肝方论文; 细胞周期论文; 细胞分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