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全球变化,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尽管目前对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但这并未阻碍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作多尺度,多层次的研究;气候变化深深地体现在全球各地不同地域的响应之中。脆弱性作为衡量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指标,增强了不同研究工作的比较性,正日益被有关学者接受,并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开始研究工作。本研究选择位于我国西南、与青藏高原隆升直接相关联的横断山及毗邻的南北走向山系河谷组成的纵向岭谷区为研究案例,分析该区“通道-阻隔”作用下气候特征以及相应的生态效应问题;主要基于敏感度和适应能力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脆弱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及其内部分异的探究,是本文对研究全球变化影响的一个有益探索。对纵向岭谷区“通道-阻隔”作用下的气候效应分析表明:纵向岭谷区的山脉呈现显著的阻隔效应,表现在气温和降雨量的高值区分布在其西部和西南边缘地带,越向中部地区效应趋于减弱。纵向岭谷区的河道呈现较好的通道效应,表现在南部有利于暖湿空气向北输送;北部有利于冷空气向南输送,而且由于高大山脉背风坡的雨影或焚风效应,降雨较少。纵向岭谷对降雨分布格局的作用较强,反映在从南向北、自西向东之间降雨量空间变化与季节变化相互差异大,而气温变化相互差异小。雨季,纵向岭谷“通道”效应明显;干季则“阻隔”效应明显;年平均而言,对年降雨量的“阻隔”作用最显著。

论文目录

  • 中、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1. 气候变化
  • 2.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
  • 3. 纵向岭谷区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
  • 第一节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1. 地理位置
  • 2. 地貌特征
  • 3. 气温和降水
  • 4. 土壤和植被
  • 5. 人口特征
  • 第二节 过去的自然环境变化
  • 第三章 理论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框架
  • 1. 步骤
  • 2. 数据源
  • 第二节 数据处理
  • 1. 气候空间分布特征
  • 2. 气候变化趋势的数值大小
  • 3. 气候变化趋势的显著性检验
  • 第四章“通道-阻隔”作用下气候空间分布特征
  • 第一节 多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的空间分布
  • 第二节 不同剖面上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的比较
  • 第三节 不同地区气温和降雨量的比较
  •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气候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分析
  • 第一节 站点的选取
  • 第二节 气温变化及其时空分布
  • 1. 从南往北气温多年变化趋势
  • 2. 自西向东气温多年变化趋势
  • 第三节 降雨变化及其时空分布
  • 1. 从南往北降雨多年变化趋势
  • 2. 自西向东降雨多年变化趋势
  • 3. 降雨变率
  • 第四节 日照变化及其时空分布
  • 1. 从南往北日照多年变化趋势
  • 2. 自西向东日照多年变化趋势
  • 第五节 相对湿度变化及其时空分布
  • 1. 从南往北相对湿度多年变化趋势
  • 2. 自西向东相对湿度多年变化趋势
  • 第六节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生态系统重要因子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 第一节 有关概念
  • 第二节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 第三节 气候变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 1. 水热生态因子
  • 2. 干旱指数
  • 3. 水资源
  • 4. 极端气候事件
  • 第四节 气候变化对区域植被的影响
  • 1. 面积和覆盖度
  • 2. 分布
  • 3. 生产力
  •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分析
  • 第一节 评价因子选择及其数据处理
  • 1. 影响因子确立的依据
  • 2. 指标的选取
  • 3. 指标权重赋值
  • 4. 数据处理
  • 第二节 评价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小结
  • 第八章 生态脆弱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
  • 第一节 研究地区生态脆弱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
  • 第二节 小结与讨论
  • 第九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撰写和发表的文章题目、资助本论文的基金项目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纵向岭谷区不同景观类型的服务价值[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9)
    • [2].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评价[J]. 山地学报 2009(03)
    • [3].云南纵向岭谷区北部春汛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1)
    • [4].纵向岭谷区植物群落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6(15)
    • [5].西南纵向岭谷地形对季风的“通道—阻隔”作用[J]. 地理研究 2012(01)
    • [6].纵向岭谷区农业水资源时空格局与持续利用[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01)
    • [7].云南纵向岭谷区生态安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8(01)
    • [8].纵向岭谷区怒江健康流量阈值研究[J]. 人民长江 2008(19)
    • [9].近百年云南纵向岭谷区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J]. 自然灾害学报 2009(05)
    • [10].横断山脉纵向岭谷地区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01)
    • [11].纵向岭谷区怒江流域生态变化之驱动力分析[J]. 山地学报 2008(05)
    • [12].云南纵向岭谷区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及实现路径[J]. 国土资源情报 2015(09)
    • [13].NDVI与气候因子耦合关系及其地域差异的定量递归分析——以云南省纵向岭谷区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14].纵向岭谷区地表格局的生态效应及其区域分异[J]. 地理学报 2012(01)
    • [15].纵向岭谷区地表大气水汽含量的气候学计算[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03)
    • [16].公路网对湿地生态功能的累积效应研究——以云南纵向岭谷区为例[J]. 环境科学学报 2009(02)
    • [17].云南纵向岭谷区道路网络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尺度效应[J]. 生态学报 2009(08)
    • [18].纵向岭谷区的怒江跨境径流量变化特征[J]. 山地学报 2008(01)
    • [19].纵向岭谷区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 2010(02)
    • [20].云南纵向岭谷区道路网络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阈值分析[J]. 生态学报 2009(11)
    • [21].纵向岭谷区山地温度垂直分布格局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03)
    • [22].滇西北纵向岭谷区并流三江河相关系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04)
    • [23].各等级道路网对纵向岭谷区景观结构健康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08(02)
    • [24].纵向岭谷区从贫困走向小康的生计多元化特征——德钦县案例[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7(05)
    • [25].纵向岭谷地区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基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考虑[J]. 经济问题探索 2008(08)
    • [26].纵向岭谷区高速公路建设对植物种群特征的影响[J].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4(22)
    • [27].纵向岭谷区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特点及预测[J]. 人民珠江 2017(04)
    • [28].滇西北纵向岭谷区水土保持对策研究——以怒江州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 2011(01)
    • [29].纵向岭谷区植被景观多样性的空间格局[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12)
    • [30].云南纵向岭谷区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黑惠江、龙川江、盘龙河流域为例[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9(04)

    标签:;  ;  ;  ;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