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燃气混合设备选型探讨

住宅小区燃气混合设备选型探讨

一、小区混气设备选择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商博军[1](2018)在《昆明市人工煤气管网改输天然气安全能力与置换方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投产,昆明市人工煤气管网气源改换为更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成为了可能,但由于既有的人工煤气管网条件多样、复杂,管道存在明显的腐蚀,局部管段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沉降。因此,当中、低压条件下的人工煤气置换为更高压力输送的天然气时,管网是否具备置换的安全条件以及如何制定有针对性的天然气置换方案,对于保障城市燃气管网的本质安全与公共安全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对昆明市人工煤气管网基础资料进行了全面收集与分析,有效辨识出了煤气管网的主要失效模式与典型缺陷。基于流体力学、电化学、结构力学和安全评价理论,采用实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输送介质的腐蚀机理;以腐蚀管段、沉降管段为研究对象,系统确定了人工煤气管网天然气置换的安全能力,建立了局部管网天然气直接置换混气参数计算模型与置换方案,为置换方案的制定和现场实施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对昆明市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所辖天然气管网的结构和设施、设备和运行参数、管道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将昆明市人工煤气管网划分为九个区块。明确了电化学腐蚀导致的壁厚减薄和地面沉降导致的管道悬空和应力破坏是管道的主要失效模式。(2)开展了人工煤气介质组成与积液中离子成分的分析,确定人工煤气中的H2、CO2、硫化物与高浓度Cl-含量是管道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开展了人工煤气和天然气环境下的静态/动态腐蚀对比实验;在人工煤气条件下,管材的静态和动态腐蚀速率分别为0.2163 mm/a和0.2774 mm/a;天然气条件下静态和动态腐蚀速率分别为0.0283 mm/a和0.0552mm/a,揭示了以CO2电化学腐蚀为主的人工煤气条件下管材腐蚀规律。(3)基于分相流理论建立昆明市人工煤气管网仿真模型,分析了管道内的压力、温度和持液率分布,确定了管网易积液管段的分布。针对管道内存在的多相流动腐蚀问题,利用描述化学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关系的阿伦尼乌斯公式(Arrhenius Equation),结合不同二氧化碳分压条件下的动态反应釜测试实验,建立了人工煤气管网多相流腐蚀速率预测模型CR=250640×e-33600/R7×PCO20.11。腐蚀速率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优于OLGA多相流腐蚀预测结果。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人工煤气管网的腐蚀速率,发现腐蚀程度为“较重”的“Ⅱ级管段共有14个,主要分布于管网前端压力较高与末端持液率高的管段。(4)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腐蚀无沉降管段应力分析模型,考虑实际运行工况,计算0.17MPa-0.4MPa压力下的管道等效应力值,确定了天然气置换时的试压与运行压力最高为0.4 MPa(表压)。(5)基于Mohr-Coulomb模型、面-面的接触方式与有限滑移大变形条件,利用摩擦系数控制管-土间的切向行为,建立了用于分析管道自重、土壤荷载与持液荷载综合作用下的沉降缺陷管段的非线性接触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管径、沉降段长度、内压、持液率与管道等效应力与变形位移变化之间的关系,缺陷尺寸为2.4 cm×2.4 mm时,管道沉降长度不宜超过60 m。(6)在人工煤气管网普遍存在腐蚀缺陷条件下,按照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合理确定了人工煤气管网9个区域的安全运行压力介于0.1MPa-0.4MPa之间(表压)。(7)针对FLUENT软件难以应用于大规模人工煤气管网置换过程数值模拟的问题,以天然气与人工煤气的混气扩散机理与传质理论、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考虑变径接头、三通以及管网入口和出口边界条件,建立并求解了适用于置换工程的一维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数学模型。模拟的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所需时间与现场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1.4%,满足置换工程应用需要。(8)根据实际需要,基于建立的置换模型分析了管道入口绝对压力为102kPa、135kPa、170kPa、225kPa、340kPa条件下管网各个区块的进气压力、天然气流速和进行天然气置换所需的总时间,结合人工煤气管网安全能力条件,分析推荐了置换方案,相应的置换时间为60.98 h。在此基础上,以C1-8、C1-9和C1-10管网区块为对象,制定了包含置换作业流程、放散点控制和安全风险控制在内的管网置换试验方案。为昆明市人工煤气管网的安全、高效置换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保障了昆明市重点民生工程的安全运行。

高慧娜,聂廷哲,高华伟,解东来[2](2017)在《LPG、CNG及LNG瓶组供气气源的选择》文中认为阐述CNG瓶组供气站、LNG瓶组气化站、LPG瓶组混气站3种供气气源,对比分析3种供气气源的投资、供气规模、用户规模、运营成本,给出合理选择供气气源的建议。

祝博伟[3](2011)在《天然气密闭空间最优置换方案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燃气领域的置换主要是高中低压管道的置换和气柜/大型储罐的置换,从置换工艺的角度而言无外乎是燃气置换成空气或者空气置换成燃气。如果不考虑成本,采用氮气作为中间过渡介质,当密闭空间被氮气置换合格后再通入后续气体,即完成置换。但是企业生产往往要考虑投产时间和运营成本,这样单纯用氮气过渡的方法在经济性和操作性上很大程度需要加以改善,尽量采取其他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效率更高的方法。多年来,高压长输管线的置换在工程上先后出现了采用单隔离器、双隔离器、气推气甚至是直接置换等方法,气柜、球罐等储气罐的置换从一贯的间接置换到直接置换的案例不断出现,都是从减少氮气用量出发,降低投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正是因为少用氮气甚至不用,在置换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的情况,因此如何控制避免爆炸的三要素同时出现以及如何精确的计算氮气的用量便成了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在燃气储罐、气柜、管线中各种不同的置换方法,从工艺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各种密闭空间的不同置换方法以及最优方案,同时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在置换工艺方面的成果以及有关专利成果,重点研究了气推气方式的置换方法在广州燃气集团高压管线投产时的应用,优化了原有工艺,给出了实际操作时的各项参数建议。另外对广州油制气厂8万M3储气柜应用大型气柜直接置换方法,总结了一套实际可操的工艺流程;对气源转换引起的中低压管网置换尤其是广州的经验进行了简要探讨。本文的研究结合了实际工程项目,其成果为今后燃气集团相关工程的实际投产、设备检修和停运时的置换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工艺的应用模式。

陈万顺[4](2007)在《浅析天然气系统应急供气方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天然气逐渐普及,应急供气问题已迫切需要解决。本文分析了当前天然气系统的应急供气方案并提出笔者意见。

时国华[5](2005)在《中小城镇非管输气化途径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选定液化天然气供气技术、压缩天然气供气技术、液化石油气管道供应技术、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供气技术、吸附天然气技术、天然气水化物技术这六种非管输供气技术进行研究。系统的介绍了前四种供气技术的特点、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并分析了后两种供气技术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整数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前四种供气技术气化站和运输方面的设备优化组合模型,转化模型中的整数变量和0 ? 1变量,并选用惩罚函数法,通过数学软件LINGO 编程成功地求解了模型。最后,根据求解的结果作出曲线,分析各供气技术经济性随供气规模和运距的变化,并对四种供气技术进行经济比较。

王庆平[6](2003)在《舟山燃气发展的定位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 城市概况及能源供需状况1.1 城市概况 舟山市地处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点。全市有大小岛屿1390个,住人岛屿103个,常住万人以上岛屿11个,是我国最大群岛,主岛舟山岛面积502.65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岛。舟山全市辖二区二县,2001年底统计总人口981 014人,户籍总户数351 224户。

生迎夏[7](2003)在《液化石油气混空气工程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工程技术进步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工艺、设备、产品等组成的系统日趋规模化、复杂化和智能化,其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件件震惊世界的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的发生,使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环境、社会问题超过了事故本身。工程安全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只有深入分析工艺介质、工艺条件,运行过程安全原理,才能找出各种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评价装置本身的实际安全状况。在此基础上,解决其本质安全,并相应给出其管理对策措施以应付各类可能危险。 论文先对液化石油气(以下简称LPG)混空气装置及生产工艺作一定的描述。通过分析介质的各种特性,结合其工艺装置特点,辨识生产过程的各种危害因素,并利用过程安全原理与技术对各种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该装置的危险性,提出应急预案,以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来对付各种可能出现的事故状态。 在综合比较各种评价法的基础上,确定选用道化学公司(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第7版)对LPG混空气装置进行评价。对道化学公司(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第7版)的单位进行标准化,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简洁、方便。为了方便评价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笔者利用Visual Basic编程软件开发了道化学公司(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第7版)应用系统。根据国内外同类装置和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其主要单元LPG储存单元、气化单元和混气单元进行了客观评价,给出准确的评价结论。 管道在该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管道泄漏事故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发生频率是较高的,同时由于LPG的火灾爆炸特性,燃气管道泄漏必须杜绝。本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对可能引起的泄漏作了全面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对于可以再利用的原有煤气管路必须进行相关改造。本文详细分析了各种管材,讨论了改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首次采用管道的风险分析方法对空混气输气管道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论,对原有的管道保障体系提出了改进,使得现在的管道保障体系更为适用,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安全管理。

刘建平,杨爱苓[8](2002)在《小区混气设备选择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为与西气东输工程接轨 ,小区供气采用混气站是合理的设计方案。

林道清[9](2000)在《水煤气转换为空混气时的供气方式及管网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总结厦门市煤制气系统气源转换工作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根据两种不同气质气源,选择合理的供气方式,并对输配系统进行相应改造.

徐斌[10](2000)在《煤制气管网改供空混气的方案选择及管网改造》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探讨厦门市旧城区原煤制气供气区域改供空混气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针对不同性质的两种气源,选择合理的供气方式,并对运行管网和附属设施进行改造。

二、小区混气设备选择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区混气设备选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昆明市人工煤气管网改输天然气安全能力与置换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昆明市煤气管网结构与主要失效模式
    2.1 燃气输配管网基本情况
    2.2 管网调压
    2.3 昆明市人工煤气管道主要失效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工煤气管网腐蚀机理与实验研究
    3.1 昆明市燃气管网气体组分检测
        3.1.1 人工煤气组成检测
        3.1.2 天然气成分检测
    3.2 积液中的离子成分检测
    3.3 人工煤气环境下的腐蚀实验研究
    3.4 天然气输送工况下的腐蚀实验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管网多相流动分析与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研究
    4.1 昆明市人工煤气管网多相流动分析
    4.2 基于OLGA的人工煤气管道腐蚀速率预测
    4.3 人工煤气管网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工煤气管网安全能力评价研究
    5.1 人工煤气管网典型腐蚀缺陷
    5.2 无沉降管段腐蚀缺陷的有限元分析与评价
    5.3 含腐蚀缺陷沉降管道的安全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方案研究
    6.1 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数学模型
    6.2 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数学模型的求解与验证
        6.2.1 待置换管网概况
        6.2.2 基于FLUENT软件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6.2.3 模拟结果的验证
        6.2.4 混气浓度分布规律
    6.3 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一维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6.4 天然气与人工煤气混气段长度影响因素分析
    6.5 人工煤气管网分区块置换时间模拟
    6.6 天然气分断置换试验方案
        6.6.1 分断试验内容与条件
        6.6.2 局部试验管网置换方案
        6.6.3 放散点的确定
        6.6.4 安全风险控制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天然气置换模型计算部分程序代码
附录二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2)LPG、CNG及LNG瓶组供气气源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小型气源介绍
3 供气站对比分析
4 供气方式选择建议
    4.1 选择基础条件
    4.2 项目供气方案选择建议

(3)天然气密闭空间最优置换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柜的置换
        1.2.2 大型球罐的置换
        1.2.3 中低压管线的置换
        1.2.4 高压长输管线的置换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气柜/储罐的置换研究
    2.1 气柜/储罐的置换方法
        2.1.1 气柜/储罐完全氮气置换法
        2.1.2 气柜/储罐部分氮气置换法
        2.1.3 气柜/储罐直接置换法
    2.2 各种置换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2.3 建议采用的最优置换方法
    2.4 直接置换法在8 万m~3 干式气柜上的应用
        2.4.1 原置换工艺
        2.4.2 改进后的工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中低压管网的置换研究
    3.1 城市中低压管网的特点
    3.2 中低压管网的置换方法
    3.3 广州中低压管网天然气置换方案主要工作及步骤
        3.3.1 中低压管网天然气置换前期的准备工作
        3.3.2 天然气地下管网置换实施过程
        3.3.3 天然气地下管网置换后续工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压长输管线的置换研究
    4.1 高压长输管线的置换方法
        4.1.1 无清管器无氮气方式
        4.1.2 有清管器无氮气方式
        4.1.3 有清管器有氮气方式
        4.1.4 无清管器有氮气方式
    4.2 各种置换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4.2.1 无清管器无氮气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4.2.2 有清管器无氮气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4.2.3 有清管器有氮气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4.2.4 无清管器有氮气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4.3 长输管线最优置换方法的选择
        4.3.1 各种置换方法的主要弊端
        4.3.2 长输管线最优置换方法的选择
    4.4 混气规律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软件介绍
        4.4.1 质量传递原理
        4.4.2 FLUENT 软件简介
    4.5 用FLUENT 软件研究混气过程的方法及结论
        4.5.1 软件研究方法
        4.5.2 通过软件研究得到的结论
    4.6 气推气置换方法的探讨
        4.6.1 置换顺序的选定
        4.6.2 注氮点、注氮量和注氮温度的确定
        4.6.3 天然气推进速度的确定
        4.6.4 投产方案的编制
        4.6.5 组织实施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推气工艺在“广源—火村”高压管线上的应用
    5.1 原“广源——火村”高压管线投产置换方案
        5.1.1 置换前准备工作
        5.1.2 实施氮气置换的设备、注氮点和排放点
        5.1.3 氮气置换方法
        5.1.4 天然气置换
        5.1.5 其他事项
    5.2 对“广源——火村”高压管线投产置换方案的优化
        5.2.1 原置换工艺优化方案的选择
        5.2.2 优化后的工艺操作流程
        5.2.3 气推气置换方法的应用
        5.2.4 安全注意事项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中小城镇非管输气化途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我国中小城镇的概况与地位
        1.1.2 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
        1.1.3 中小城镇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1.1.4 中小城镇天然气管输气化存在的困难
        1.1.5 非管输供气技术应运而生
    1.2 国内外非管输供气技术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1.2.1 液化天然气供气技术
        1.2.2 压缩天然气供气技术
        1.2.3 纯液化石油气供气技术与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供气技术
        1.2.4 吸附天然气供气技术
        1.2.5 天然气水合物供气技术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
        1.3.1 本课题研究目的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非管输供气技术
    2.1 液化天然气供气技术
        2.1.1 概念及特点
        2.1.2 LNG供气系统工艺流程
        2.1.2.1 天然气液化站工艺流程
        2.1.2.2 LNG接收终端工艺流程
        2.1.2.3 LNG气化站工艺流程
        2.1.3 LNG供气系统主要设备
    2.2 压缩天然气供气技术
        2.2.1 概念及特点
        2.2.2 CNG供气系统工艺流程
        2.2.2.1 天然气压缩加气站工艺流程
        2.2.2.2 CNG储配站工艺流程
        2.2.3 CNG供气系统主要设备
    2.3 纯液化石油气供气技术
        2.3.1 概念及特点
        2.3.2 LPG供气系统工艺流程
        2.3.3 LPG供气系统主要设备
    2.4 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供气技术
        2.4.1 概念及特点
        2.4.2 LPG-Air供气系统工艺流程
        2.4.3 LPG-Air供气系统主要设备
    2.5 吸附天然气供气技术
        2.5.1 概念及特点
        2.5.2 ANG供气技术存在的问题
    2.6 天然气水合物供气技术
        2.6.1 概念及特点
        2.6.2 NGH供气系统工艺流程
        2.6.2.1 NGH生产工艺流程
        2.6.2.2 NGH分解工艺流程
        2.6.3 NGH供气技术存在的问题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设备优化组合问题的模型
    3.1 整数非线性规划
    3.2 LNG供气技术设备优化组合
        3.2.1 模型的目标函数
        3.2.2 模型的约束条件
        3.2.2.1 存储约束
        3.2.2.2 空温式气化器约束
        3.2.2.3 水浴式气化器约束
        3.2.2.4 LNG槽车约束
        3.2.2.5 其他约束
        3.2.3 设备成本的确定
        3.2.4 LNG供气技术设备优化组合模型
    3.3 CNG供气技术设备优化组合
        3.3.1 模型的目标函数
        3.3.2 模型的约束条件
        3.3.2.1 存储约束
        3.3.2.2 撬装调压装置约束
        3.3.2.3 CNG运输半挂车约束
        3.3.2.4 其他约束
        3.3.3 设备成本的确定
        3.3.4 CNG供气技术设备优化组合模型
    3.4 LPG供气技术设备优化组合模型
        3.4.1 模型的目标函数
        3.4.2 模型的约束条件
        3.4.2.1 存储约束
        3.4.2.2 LPG压缩机约束
        3.4.2.3 LPG气化器约束
        3.4.2.4 调压器约束
        3.4.2.5 LPG槽车约束
        3.4.2.6 其他约束
        3.4.3 设备成本的确定
        3.4.4 LPG供气技术设备优化组合模型
    3.5 LPG-Air供气技术设备优化组合模型
        3.5.1 模型的目标函数
        3.5.2 模型的约束条件
        3.5.2.1 混气装置约束
        3.5.2.2 空气压缩机约束
        3.5.2.3 空气干燥器约束
        3.5.2.4 其他约束
        3.5.3 设备成本的确定
        3.5.4 LPG-Air供气技术设备优化组合模型
    3.6 基本参数的确定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的求解及结果分析
    4.1 模型的转化
    4.2 模型的算法
    4.3 数学软件包
        4.3.1 数据与关系的简单录入
        4.3.2 数据与关系的分布录入
        4.3.2.1 模型的集部分(SETS)
        4.3.2.2 模型的数据部分(DATA)
        4.3.2.3 模型的初始部分(INIT)
        4.3.2.4 目标函数和约束部分
    4.4 求解结果
    4.5 结果分析
        4.5.1 LNG非管输供气技术的经济性
        4.5.2 CNG非管输供气技术的经济性
        4.5.3 LPG非管输供气技术的经济性
        4.5.4 LPG-Air非管输供气技术的经济性
        4.5.5 四种非管输供气技术的经济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LNG、CNG供气技术用气量指标
附录2 LPG供气技术用气量指标
附录3 LPG-Air供气技术用气量指标
附录4 CNG供气技术优化结果示例
附录5 LPG供气技术优化结果示例
附录6 LPG-Air供气技术优化结果示例
附录7 LNG供气技术主要设备型号及价格
附录8 CNG供气技术主要设备型号及价格
附录9 LPG、LPG-Air供气技术主要设备型号及价格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7)液化石油气混空气工程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续论
    1.1 LPG混空气使用背景、状况及前景
        1.1.1 LPG混空气使用背景
        1.1.2 LPG混空气使用状况
        1.1.3 LPG混空气使用前景
    1.2 LPG混空气安全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
第二章 生产过程安全
    2.1 引言
    2.2 LPG混空气工艺及装置简介
    2.3 生产过程危害有害因素辨识
    2.4 过程安全要求及防护措施
    2.5 生产过程安全边界条件
第三章 安全评价及软件编制
    3.1 引言
    3.2 道化学指数评价法简介
    3.3 DOW评价法软件的编制
    3.4 软件内容介绍
第四章 管道安全及风险评估
    4.1 管材与管道改造
    4.2 管道腐蚀与防护
    4.3 管道泄漏模式及救援方案
    4.4 管道风险分析
        4.4.1 风险分析简介
        4.4.2 输气管道风险评估
        4.4.3 评价结论
    4.5 管道安全保障体系
第五章 应急预案
    5.1 火灾与扑救
    5.2 抢险抢修
    5.3 急救与防护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8)小区混气设备选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模拟天然气与天然气有互换性
2 混气机的选择
3 结 语

四、小区混气设备选择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昆明市人工煤气管网改输天然气安全能力与置换方案研究[D]. 商博军.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 [2]LPG、CNG及LNG瓶组供气气源的选择[J]. 高慧娜,聂廷哲,高华伟,解东来. 煤气与热力, 2017(12)
  • [3]天然气密闭空间最优置换方案的研究[D]. 祝博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4]浅析天然气系统应急供气方案[A]. 陈万顺.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输配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论文集, 2007
  • [5]中小城镇非管输气化途径的研究[D]. 时国华.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5(03)
  • [6]舟山燃气发展的定位思考[J]. 王庆平. 城市燃气, 2003(08)
  • [7]液化石油气混空气工程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D]. 生迎夏. 南京工业大学, 2003(01)
  • [8]小区混气设备选择探讨[J]. 刘建平,杨爱苓. 化工设计通讯, 2002(04)
  • [9]水煤气转换为空混气时的供气方式及管网改造[J]. 林道清. 厦门科技, 2000(S1)
  • [10]煤制气管网改供空混气的方案选择及管网改造[J]. 徐斌. 厦门科技, 2000(S1)

标签:;  ;  ;  ;  ;  

住宅小区燃气混合设备选型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