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和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和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和县地处皖江开发前沿,其全境都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使和县在此宏观背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了机遇,然而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工业立县的战略目标,必然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如何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起来,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使和县不仅在宏观背景方面而且在环境承载能力上都能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具有现实意义。论文以相关经济学理论为分析依据,通过对和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状况包括经济总量实现增长、发展方式有所转变、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等方面的简要回顾,指出这些变化虽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承接产业转移会引起进一步的环境风险。究其原因,乃在于引进企业因选择性和趋利性等特点加重了环境压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污染产业的转移,与此同时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环境外部性的内在化程度偏低等方面。而和县目前存在着环保工作受早期招商和产业承接制约,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方面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管力度和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等措施来解决环保问题和控制防范风险。“十二五”期间,和县在进一步加快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前提下,提出了结合示范区建设、发挥原有优势产业走沿江发展工业物流、沿山发展温泉旅游和沿路发展现代农业的“三沿”战略。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三沿”战略的实施面临着沿江工业发展带来污染防与治的双重压力、北部山区旅游开发和资源开发存在矛盾、农业提升行动与农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协调困境。因而,需要加强沿江开发的环境监管,制定门槛以防为首,提升招商引资方式,适时引进新机制引导企业自身维护环境;北部山区应谨慎对待和引进采矿企业,主动承担起生态屏障的作用,其他利益方对其进行利益补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整治农村环境,倡导实施农业生态化发展这几个方面的建议方案,帮助逐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一、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 承接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的经济、环境影响
  • 2.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
  • 3. 生态屏障与生态补偿机制
  • (四) 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 1.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二、相关理论概述
  • (一)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 1.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 2. 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失灵
  • (二) 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1.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3.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三) 产业转移理论概述
  • 1. 转出区的动因分析
  • 2. 承接地的特征
  • 三、承接产业转移对和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 (一) 经济总量的变化
  • (二) 产业结构的变化
  • 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主导地位明显
  • 2. 工业布局不断调整、形成了一批支柱产业
  • 3. 特色农业平稳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起步
  • (三)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四) 不同经济主体的参与意识
  • 四、承接产业转移对和县环境的影响分析
  • (一) 承接产业转移引发的环境风险识别
  • 1.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环境污染的转移
  • 2. 产业承接地的环保门槛偏低
  • 3. 企业片面逐利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 4.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环境外部性内在化
  • (二) 和县承接产业转移造成的环境治理困境
  • 1. 早期招商和产业承接不利于源头控制
  • 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当
  • (三) 和县应对产业承接的环境治理节点
  • 1. 源头控制、多部门联动应对
  • 2. 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与监管能力应对
  • 五、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和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 (一) 和县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发展战略
  • 1. 沿江发展工业物流
  • 2. 沿山发展温泉旅游
  • 3. 沿路发展现代农业
  • (二) 加快产业承接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困境
  • 1. 产业承接带动工业发展与引发环境风险的协调困境
  • 2. 产业承接中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协调困境
  • 3. 产业承接中提升农业与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协调困境
  • 六、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 关于沿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1. 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门槛准入机制
  • 2. 依托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协同发展降低污染效应
  • 3. 构建政府、企业和科技部门联动环保机制
  • (二) 关于沿山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1. 同时加强矿山整治与生态修复加强生态修复
  • 2. 依托生态补偿为旅游开发提供生态环境基础
  • (三) 关于沿路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1. 推广生态技术助力农业提升行动
  • 2. 多部门联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和县草牧业试点工作及对策[J]. 青海草业 2017(03)
    • [2].浅析民和县草牧业试点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畜禽业 2017(04)
    • [3].民和县发展林下经济现状分析与建议[J]. 中国林业经济 2017(02)
    • [4].民和县畜牧业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云南畜牧兽医 2017(04)
    • [5].民和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调查[J]. 青海金融 2011(02)
    • [6].对加快民和县扶贫开发的几点思考[J]. 攀登 2010(05)
    • [7].民和县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1(02)
    • [8].民和县草原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青海草业 2010(04)
    • [9].民和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创新途径[J]. 绿色科技 2019(21)
    • [10].民和县召开2010年政银企座谈会[J]. 青海金融 2010(03)
    • [11].民和县奶业发展的问题与思考[J]. 畜牧兽医杂志 2010(04)
    • [12].加快民和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探讨[J]. 青海农林科技 2008(03)
    • [13].民和县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8)
    • [14].民和县草产业的发展思路[J]. 中国畜禽种业 2012(06)
    • [15].民和县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养殖技术顾问 2010(08)
    • [16].和县水稻产业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11)
    • [17].和县成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委员会的实践与成效[J]. 中国水利 2012(13)
    • [18].民和县发展旱作农业的成效与做法[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8)
    • [19].青海省民和县水资源估算[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4(11)
    • [20].民和县肉牛改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牛业科学 2011(03)
    • [21].民和县奶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探讨[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4(06)
    • [22].民和县“村财乡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甘肃农业 2012(02)
    • [23].民和县:艰难第一步[J]. 绿色中国 2009(Z2)
    • [24].民和县甘沟乡耕地复种优质饲草的调查[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4(01)
    • [25].民和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与对策[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04)
    • [26].发挥和县区域优势 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03)
    • [27].青海民和县规模养羊中存在的问题对策[J]. 中国畜禽种业 2009(05)
    • [28].民和县奶业发展成就与对策[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4(01)
    • [29].民和县饲料资源与利用现状的调查[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01)
    • [30].青海省民和县猪业产业化模式探讨[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09)

    标签:;  ;  ;  ;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和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