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试图纠正知沟理论研究中的片面化倾向。作者首先对知沟理论研究的三个代表观点分别进行了梳理评述并探讨了研究的方向:宏观社会视角的研究者认为:随着大众媒介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长,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该理论从大众媒介的信息流通入手,探讨人们的知识增长差异,认为“社会经济地位”是造成“知沟”的根本原因,而大众媒介则加剧了这一进程。微观个人情境视角的研究者认为:当社会系统中大众媒介信息流通日益增加时,有动机获取信息和(或)信息对他们有用的那部分人比起那些没有动机或信息对他们没用的那部分人,将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些信息,因此这两部分人的知识差距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传播效果沟视角的研究者认为,这种差距同样存在于人的态度及外在行为上,而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水平上;知识沟不单是大众媒介的力量所致,也应包括人际传播的效果,以及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相结合的效果;最后他还认为,知识沟并不仅仅出现在两种接收群体之中(比方说,社会经济地位高和低的人),社会经济地位及其相关变量不是造成知识沟的唯一因素。此后的知沟研究主要致力于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的有机融合,成果虽多但未有大的突破。中国大陆学者丁未在引介理论和中国化方面,成就卓著。在对以往研究分别进行了批判扬弃之后,作者试图对“知沟”理论进行拓展。作者首先从研究视角、知识定义、知识生产与传播者的指代范围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设定,认为:知沟理论研究中的知识定义要扩展,人际传播网络和组织传播网络对知识占有差异的影响需得到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融合扬弃知沟研究中所谓的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更全面地认识知识占有差异。作者从个人禀赋、人际传播、组织与群体传播三个层面探讨知识占有差异的形成原因:通过对人类认知系统特点和人类知识建构特点等方面的探讨,本文得出结论:人们之间的知识占有差异影响因素遍及知识认知、储存、提取、应用乃至反馈的每个过程。每个过程的差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知识占有,而既有的知识占有又在累积中影响着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是知识占有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人际传播层面,作者通过符号互动论与“约哈瑞窗口”两个理论证明:人际交往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人与人之间知识占有差异理论上无法完美弥补;通过“两级传播”与“意见领袖”理论、创新的扩散理论等证明:社会交往的广度与深度是决定个人知识占有丰富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社会经济地位考量不过是社会交往异质化程度的表象之一。在组织传播层面,通过对传统研究对正规教育的假设和大陆学者实证研究资料的分析,得出认识:正规教育是影响知识占有差异的关键因素,不能把它笼统概括进社会经济地位中并把它等同与社会经济地位。教育不仅会使受教育者与未受教育者产生较大的知识占有差异,而且还会使受相同教育的人群的知识占有差异缩小。在群体传播层面,通过群体同化研究证明,这种人际间通过各种同质特征而形成群体,进而在群体中进一步同化这种同质特征,并产生新的知识作为群体内成员深入交流的基础和辨别群体内外成员的社会亚系统,正是群体传播在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占有差异所起到的重大作用的集中体现。综上所述,作者重构了知沟假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信息资源也会越来越多。那些社会交往和精神学习都更广更深的、个人禀赋较好的个体将会能更早更好的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因此人与人之间在多数领域中的知识占有差异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但理论上,如果改善了社会交往与精神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话,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多数领域的知识占有差异都将能得到卓有成效的弥补。最后,作者还初步探讨了本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阶层对青年幸福感的影响[J]. 当代青年研究 2019(05)
- [2].早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养育行为对老年健康的影响与作用[J]. 西北人口 2020(02)
- [3].家庭和学校的视角: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学习动力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0(03)
-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0(04)
- [5].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学习品质的关系:家庭学习环境的中介作用[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04)
- [6].新生代海员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获得感的路径分析——基于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作用[J]. 航海教育研究 2020(02)
- [7].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数学成就之间的关系——基于36项实证研究的元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07)
- [8].道德自我知觉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道德行为的影响[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9].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入学准备的关系:家长参与的中介作用[J]. 当代教育论坛 2020(05)
- [10].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自尊的关系:父母卷入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6)
- [11].社会经济地位、社会资本与身心健康[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01)
- [12].社会经济地位对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影响[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3].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公正世界信念的作用[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15)
- [15].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路径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6].老年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J]. 人口与发展 2019(05)
- [17].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对成年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特殊教育 2017(11)
- [18].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主观阶层认知与健康不平等[J]. 开放时代 2017(04)
- [19].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教师建言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7(12)
- [20].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了你的脑力[J]. 检察风云 2018(13)
- [21].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数量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2].适应负荷: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的生理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8)
- [2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8(08)
- [24].社会经济地位与肥胖的关系及其解释机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10)
- [25].社会经济地位与教师关怀行为关系: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J]. 教师教育研究 2018(05)
- [26].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J]. 心理研究 2018(05)
- [27].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攻击行为:控制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05)
- [28].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观念与中小学生学业负担[J].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6)
- [29].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幸福感[J]. 青年研究 2017(01)
- [30].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感恩: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