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生长的新型甘蓝型油菜的合成及其小孢子培养的研究

一种快速生长的新型甘蓝型油菜的合成及其小孢子培养的研究

论文摘要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油菜类型,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抗病、抗逆性强等优点。但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背景比芸薹属其他物种狭窄,遗传基础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很多学者将同科的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研究结果用于油菜的基因组学的分析和研究,但将拟南芥数据用于油菜的遗传改良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油菜是异源四倍体,基因组比拟南芥基因组大,同时拟南芥的种子成分和油菜相比差异较大。本研究用快速生长的白菜型油菜(B.rapa,AA)和快速生长的甘蓝(B. oleracea,CC)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合成了一个快速生长的新型甘蓝型油菜(B. napus L., AACC),该材料在15-20℃生长条件下,从种植到成熟只需8周时间,而且个体小,有利于大规模的繁殖。但该材料是自交不亲和,为了获得纯合的实验材料,我们采用花粉培养的方法获得该材料的纯合(DH)系,生产出大量的种子;以便将这些材料用于T-DNA插入突变体的构建和油菜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该研究通过体细胞融合方法获得白菜型油菜和甘蓝体细胞杂种,通过细胞学观察分析杂种的染色体组成,并对融合植株的小孢子进行培养,构建DH系,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对油菜原生质体再生及融合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本实验室成功建立油菜及其近缘属种的原生质体融合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培养基的成分、激素配比、原生质体的密度(包括培养密度和融合亲本原生质体的密度)等因素对原生质体持续分裂和植株的再生具有较大的影响。(2)选用生长周期短的亲本作为融合材料,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方法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该材料整个生长周期只需8周,比普通甘蓝型油菜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而且个体小(70-80cm),有利于大规模的繁殖和T-DNA插入突变体的构建,便于油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开展。获得的杂种植株为双亲染色体之和(2n=38),育性较高(>95%)。(3)对新合成的甘蓝型油菜进行小孢子培养,成功建立了适合于油菜小孢子培养和繁殖的技术体系(高温预处理、生长调节剂、蔗糖浓度等),并通过秋水仙碱处理单倍体加倍的方法获得DH系,该材料可进一步用于油菜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1 引言
  • 1.1 甘蓝型油菜的起源与进化
  • 1.2 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
  • 1.2.1 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的目的与意义
  • 1.2.2 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方法的研究
  • 1.2.2.1 人工杂交
  • 1.2.2.2 胚挽救技术
  • 1.2.2.3 细胞融合
  • 1.2.2.4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取得的主要成就
  • 1.3 油菜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 1.3.1 油菜小孢子培养简介
  • 1.3.2 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
  • 1.3.3 小孢子再生的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方法研究
  • 1.3.4 油菜小孢子培养研究现状
  • 2 一种快速生长的新型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2.1 原生质体的分离
  • 2.1.2.2 原生质体的纯化
  • 2.1.2.3 原生质体的融合
  • 2.1.2.4 原生质的分裂和植株的再生
  • 2.1.2.5 杂种苗的鉴定
  • 2.1.2.5.1 杂种体细胞的染色体鉴定
  • 2.1.2.5.2 杂种的减数分裂观察
  • 2.1.2.5.3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生活周期的观察
  • 2.1.2.5.4 花粉的育性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原生质体分离
  • 2.2.2 原生质体密度
  • 2.2.3 原生质体的融合、培养、愈伤组织和芽的形成
  • 2.2.4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形态学、花粉育性、生活周期和细胞学观察
  • 2.3 讨论
  • 3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小孢子培养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2.1 取材和消毒
  • 3.1.2.2 小孢子的分离
  • 3.1.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状体生成的影响
  • 3.1.2.4 小孢子培养
  • 3.1.2.5 胚状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 3.1.2.6 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高温预处理对小孢子发育的影响
  • 3.2.2 不同蔗糖浓度对胚状体生成的影响
  • 3.2.3 6-BA 和 NAA 对出胚率的影响
  • 3.2.4 小孢子培养再生成植株
  • 3.2.5 再生植株的形态学观察及秋水仙素加倍处理
  • 3.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NLN 培养基成分
  • 2 MS 培养基成分
  • 3 B5 培养基成分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优质双低甘蓝型油菜“藏油12号”栽培技术与实施效果[J]. 西藏农业科技 2019(04)
    • [2].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抗裂角性筛选与相关性状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24)
    • [3].不同甘蓝型油菜对镉污染菜地的修复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13)
    • [4].西藏新型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潜力分析[J]. 高原农业 2020(05)
    • [5].中美科学家揭开甘蓝型油菜“家族血统”之谜[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03)
    • [6].甘蓝型油菜开花相关基因的鉴定及进化与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08)
    • [7].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鉴定试验初报[J]. 园艺与种苗 2019(10)
    • [8].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 2018(03)
    • [9].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新油22号”研制成功[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19)
    • [10].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耐旱性鉴定与筛选[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1)
    • [11].甘蓝型油菜抗旱机制及育种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3)
    • [12].甘蓝型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7)
    • [13].甘蓝型油菜耐旱机理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4)
    • [14].甘蓝型油菜几丁质酶基因家族进化及其应答病菌的表达分析(英文)[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02)
    • [15].甘蓝型油菜优质高产新品种“汇丰1号”品种选育[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0)
    • [16].砷胁迫下甘蓝型油菜苗期根、下胚轴和鲜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02)
    • [17].西藏山南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9)
    • [18].甘蓝型油菜蜡质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12)
    • [19].甘蓝型油菜抗裂角种质筛选及其相关性状分析[J]. 种子 2017(12)
    • [20].新疆育出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新品种[J]. 科学种养 2018(10)
    • [21].甘蓝型油菜脯氨酸降解途径关键基因的进化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7)
    • [22].一种快速高效筛选甘蓝型油菜转化植株的方法[J]. 江苏农业学报 2017(05)
    • [23].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02)
    • [24].外源激素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J]. 农村科学实验 2019(03)
    • [25].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亲和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8)
    • [26].冬季甘蓝型油菜田除草好帮手——冬闲[J]. 农村百事通 2011(18)
    • [27].新型甘蓝型油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研究[J]. 北京农业 2011(18)
    • [28].甘蓝型油菜花药培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29].密度及肥力对甘蓝型油菜产薹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5)
    • [30].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三系保持系新材料遗传机理初探[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10)

    标签:;  ;  ;  ;  ;  ;  

    一种快速生长的新型甘蓝型油菜的合成及其小孢子培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