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顺应理论论文-叶莹

关联顺应理论论文-叶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关联顺应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关联-顺应理论,外交翻译,模糊语言

关联顺应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叶莹[1](2019)在《关联——顺应理论下的外交翻译模糊语言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顺应理论"是在杨平200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被首次提出,其中提到将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相结合,相辅相成,用一种理论的优点来弥补另外一种理论的不足,从而形成一整套更加具有研究价值、使用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理论体系。(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7期)

屈朋影[2](2019)在《关联-顺应理论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外交部作为中国的外交机关,定期举行招待会,同时邀请国内外的参加。招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就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予以回答。发言人正确有效地使用外交话语是表达好国家意志的前提。目前,我国对发言人话语的研究多是从新闻传播、语用策略等角度进行研究,但对于发言人话语的产出和理解并未给予充分的解释,尤其对发言人话语理解的研究有限。本文以关联-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根据该理论,外交部发言人话语的关联顺应过程是语言选择,语境顺应与话语理解的动态统一过程。其中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为阐明发言人话语理解提供了解释的内在机制,而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理论为解释发言人话语的选择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中国学者杨平和冉永平在结合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各自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顺应模式。本文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以2017年1-12月外交部发言人答问为分析语料,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之以定量分析,采用实例从发言人话语关联-顺应的认知过程、语言形式及语用策略的选择等层面进行分析,探索发言人话语产出和理解的本质过程。研究表明,发言人话语以寻求和大众的认知关联为导向,并顺应其认知语境,在词汇、句式及语篇等层面进行语言形式的选择;在策略选择上,发言人运用直接回答的答问策略表现了更自信、更直接的外交语言风格,运用低调陈述、反语、幽默和模糊等多种修辞策略顺应不同外交语境,表明中国政治立场,传递中国声音,维护国家形象和核心利益;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策略的选择都是基于对中国文化背景和外交政策的顺应。从关联和顺应的角度分析中国外交部答问话语,可以扩大关联—顺应理论的研究范围,增强关联—顺应理论用来研究外交话语的解释力,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外交话语和外交事务以及对于广大听众正确解读发言人话语,有效避免信息误读、误解和误判具有一定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3-01)

覃珊珊[3](2018)在《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微信内容营销文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信用户规模的迅速扩张,微信营销成为新兴产业。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营销模式的创新,微信内容营销是互联网与新媒体发展的共同结果。内容营销提供了微信营销的途径。关联顺应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不同的语境条件下的选择过程,是语言使用交际者寻求顺应关联的过程。本文主要以关联顺应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790个有效样本,并且对2017年进入中国微信500强,文章阅读量达10万以上,WCI指数超过850的17个公众号的内容营销文本展开研究,着重探讨受众对微信营销的态度立场、微信内容营销文本创作的特征方式,以及内容营销文本成功吸引并说服受众的原因。本研究提出以下叁个问题:1、在微信内容营销中,受众的态度立场是什么?2、微信内容营销文本创作的语言特征是什么?3、为什么这些语言特征能吸引受众,获得营销效果最大化,从而说服他们购买产品?研究结果表明:1、微信内容营销的受众绝大多数是年轻用户,女性占比高于男性,用户更注重满足个人的内容,“用户为中心”的思想使得用户的地位迅速上升,并借助个人的经验媒介素养,表达观点想法。2、微信内容营销文本创作特征是:文本文字和情感性符号多、内容偏向故事化叙述、标题设置内容关键词等。话语形态上,内容具备软文特征和生活化;微信公众号使用留言、点赞、打赏等形式与受众互动;但原创内容不多,转载内容占比较大。3、内容营销基于关联顺应模式创作优质内容,为受众提供具有价值意义、娱乐性和说服性的内容,因此能维系受众关系,吸引新受众,达到内容营销的效果。本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内容营销过程中受众对内容的态度,对营销文本的可接受度;从语言学关联顺应理论的角度更好地了解微信内容营销的文本;为提升微信内容营销文本的说服力、影响力提供了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王静[4](2018)在《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口译中文化障碍语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员作为交际双方的桥梁,需要在口译这样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消除交际双方的文化障碍,从而实现交际目的。因此,笔者将以关联-顺应理论为基础,分析口译中文化障碍形成的原因,指出语境有助于克服口译中的文化障碍,从而促使双方交际的成功。(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15期)

郭利敏[5](2018)在《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汉英旅游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旅游资源丰富,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具有较多的可以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强,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中国观光旅游。而随着国外游客的增加,汉英旅游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目前来说,汉英旅游翻译的质量参差不齐。近些年来,虽然旅游翻译的质量已有所提高,但在旅游景点中依然可以发现很多错误,而旅游文本的错译会影响外国游客对旅游资源的理解,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误解和反感,甚至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关联顺应理论的角度对汉英旅游翻译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旅游翻译,以及关联顺应理论与翻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其次,本文简要介绍了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以及李占喜的关联顺应理论(Relevance-Adjustability Theoretic Approach,RATA)。在李占喜的关联顺应理论中,以“Adjustability”取代了“Adaptation”来表达“顺应”概念,从语义和语用上更好地体现了译者地位在翻译过程中的“显性”,彰显其“主体性”,这就要求译者在汉英旅游翻译中,若要达成关联顺应和认知和谐,就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从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李占喜的关联顺应理论(RATA)为汉英旅游翻译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再次,本文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对汉英旅游翻译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李占喜的关联顺应模式,汉英旅游翻译既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顺应的过程。在明示推理过程中,旅游文本的作者在基于目标读者认知能力和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明示,而译者通过原文作者的明示行为进行语境假设,寻找最佳关联,判断原文作者的意图,最后实现最佳的语境效果。在动态顺应过程中,为了使游客更好地理解原文,译者需对游客的认知环境进行顺应。这一过程主要包括译者在语言层面的顺应以及语境层面的顺应。然后,本文在关联顺应理论的指导下对汉英旅游翻译错误进行分析、整合。在此,汉英旅游翻译错误被归类为两个方面。一是由译者不恰当的推理所造成的错误,二是由译者不恰当的顺应所导致的错误。最后,依据李占喜的关联顺应理论,本文提出提高汉英旅游翻译质量的策略。研究发现,译者可以通过增强推理能力,保留、舍弃或操控作者信息意图等策略来翻译旅游材料,提高汉英旅游翻译的质量和语用效果,促进我国旅游资料翻译“走出去”,实现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本文立足于语用翻译,运用关联顺应理论对汉英旅游翻译进行研究,为汉英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而且,本文对旅游翻译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译者翻译旅游材料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8-04-01)

王军,郭利敏[6](2018)在《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汉英旅游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翻译是旅游专业和行业在旅游活动中进行的一项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本文立足于语用翻译,运用关联顺应理论对汉英旅游翻译进行研究,分析旅游翻译过程,探讨旅游翻译错误,提出旅游翻译策略,为汉英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04期)

庞玉双,倪锦诚[7](2018)在《关联顺应理论指导下的《圣经》现代中译本汉译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顺应理论倡导翻译应在源语基础上最大限度关联原文,认为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文本、文体以及功能特点推断原文的交际意图和动机,并在译文中尽可能加以再现,以便读者在自身认知范围内获得与原文最大限度的关联。本文以关联顺应理论为指导,探讨《圣经》现代中译本的汉译问题。研究发现,关联顺应理论对《圣经》汉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一方面,译者需正确处理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并在原文语境中寻找最佳关联;另一方面,译者还应在译文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和语言选择。本研究还发现《圣经》现代中译本过于看重意义表达,而对译文意境及目的语受众的顺应程度重视不够。(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02期)

张锦[8](2017)在《关联--顺应理论视域下唐诗英译中意境的传达——以《春江花月夜》的叁个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唐诗是中华瑰宝,英-译旨在传扬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很多唐诗素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称,其意境的再现便至关重要。意境是唐诗的灵魂,如不能向读者传达这精华部分,好比"画龙不点睛",没有神韵。关联-顺应理论认为翻译既是一个寻找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与其进行跨文化交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孤偏盖全唐"之作,本文选取部分诗句,从关联-顺应理论视域下,分析其叁个英译文本中衔接手段和文化意象的处理,凸显意境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36期)

武艳彤[9](2017)在《关联顺应理论指导下的《东周列国志》(节选)英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顺应理论是杨平和冉永平两位学者在整合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是一个崭新的整合型语用学理论,也是一个跨文化的、以译者为中心的理论模式。在该理论框架中,翻译既是一个寻找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即译者从原文的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又在译文的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自该理论提出以来,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幽默语、委婉语、隐喻、话语标记语及翻译等众多语用学研究领域。本文采用关联-顺应理论作为《东周列国志》英译指导和研究的框架。在第四章中本文作者对自己负责的《东周列国志》第九十至九十四章的翻译按词和句子两大类进行了翻译分析和策略归纳。词类主要分为通假字和多义词、俗语和成语;句类主要分为章标题和短对话。通过分析,本文旨在回答以下两大问题:如何运用关联-顺应理论指导和分析翻译过程;该理论强调使用何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通过理论指导和实例阐述相结合的方式,本文认为:《东周列国志》的翻译过程其实是一个寻找关联和动态顺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首先在理解话语的过程中与原文作者及原文进行对话,根据语境,尝试寻找最佳关联;而后,译者根据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能力以及已获取的原语语境假设,在确保最佳关联的前提下,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顺应目的语做出动态的翻译选择以保证认知一致,使得目的语读者花费最少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阅读体验。在关联-顺应理论模式下,《东周列国志》的翻译以忠实顺畅为翻译标准,灵活运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为达到这些标准,译者可采用的翻译方法有意译、直译等,翻译技巧有增译、减译、分译等。(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12-01)

夏小维,张志祥,郭静[10](2017)在《基于关联-顺应理论框架下的涉外导游词翻译策略研究——以扬州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观光和了解中国文化。但是,目前很多涉外导游词所运用的翻译理论比较传统,翻译方法过于直译,导游词质量较差。笔者尝试在关联-顺应理论框架下,以扬州景区为例,为涉外导游词翻译提供一些相应的策略以指导涉外导游词翻译。(本文来源于《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期刊2017年31期)

关联顺应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外交部作为中国的外交机关,定期举行招待会,同时邀请国内外的参加。招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就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予以回答。发言人正确有效地使用外交话语是表达好国家意志的前提。目前,我国对发言人话语的研究多是从新闻传播、语用策略等角度进行研究,但对于发言人话语的产出和理解并未给予充分的解释,尤其对发言人话语理解的研究有限。本文以关联-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根据该理论,外交部发言人话语的关联顺应过程是语言选择,语境顺应与话语理解的动态统一过程。其中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为阐明发言人话语理解提供了解释的内在机制,而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理论为解释发言人话语的选择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中国学者杨平和冉永平在结合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各自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顺应模式。本文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以2017年1-12月外交部发言人答问为分析语料,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之以定量分析,采用实例从发言人话语关联-顺应的认知过程、语言形式及语用策略的选择等层面进行分析,探索发言人话语产出和理解的本质过程。研究表明,发言人话语以寻求和大众的认知关联为导向,并顺应其认知语境,在词汇、句式及语篇等层面进行语言形式的选择;在策略选择上,发言人运用直接回答的答问策略表现了更自信、更直接的外交语言风格,运用低调陈述、反语、幽默和模糊等多种修辞策略顺应不同外交语境,表明中国政治立场,传递中国声音,维护国家形象和核心利益;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策略的选择都是基于对中国文化背景和外交政策的顺应。从关联和顺应的角度分析中国外交部答问话语,可以扩大关联—顺应理论的研究范围,增强关联—顺应理论用来研究外交话语的解释力,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外交话语和外交事务以及对于广大听众正确解读发言人话语,有效避免信息误读、误解和误判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联顺应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叶莹.关联——顺应理论下的外交翻译模糊语言探析[J].校园英语.2019

[2].屈朋影.关联-顺应理论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语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

[3].覃珊珊.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微信内容营销文本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4].王静.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口译中文化障碍语境分析[J].校园英语.2018

[5].郭利敏.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汉英旅游翻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8

[6].王军,郭利敏.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汉英旅游翻译研究[J].现代交际.2018

[7].庞玉双,倪锦诚.关联顺应理论指导下的《圣经》现代中译本汉译问题研究[J].戏剧之家.2018

[8].张锦.关联--顺应理论视域下唐诗英译中意境的传达——以《春江花月夜》的叁个英译本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7

[9].武艳彤.关联顺应理论指导下的《东周列国志》(节选)英译实践报告[D].燕山大学.2017

[10].夏小维,张志祥,郭静.基于关联-顺应理论框架下的涉外导游词翻译策略研究——以扬州景区为例[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

标签:;  ;  ;  

关联顺应理论论文-叶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