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政治思想二重结构浅析

老子政治思想二重结构浅析

论文摘要

1993年,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了简本《老子》,共有甲、乙、丙三组竹简组成,字体为秦统一文字以前的楚国文字。郭店一号楚墓的下葬时间为战国中期偏晚,简本《老子》的抄写时间应在下葬之前,这给我们研究老子思想提供了新的史料。依据简本《老子》分析,老子不主张绝弃圣人,圣人是老子推行圣人之治的领导者。老子也不主张绝弃仁义,而是对仁义持默许、赞扬的态度。在不反对仁义的前提下,老子的政治思想呈现出二重结构的特征:一是在对现实进行批判改造的基础上,老子提出了可被君王接受的君王之治,“小邦寡民”说应属于君王之治的政治思想范畴,而不是回到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中去。二是以清静、无为、谦下、柔弱、无私为特征的圣人之治,它是老子的理想政治。“道”论是老子政治思想二重结构的哲学基础,老子的整个哲学体系皆由道而展开。道具有物质性、自本自根性、本源性、本体性,充塞宇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道虽然无声无形,不可捉摸,但当道作用于万物时,却呈现出某种规律,这种规律可被人们探知、效仿,成为老子政治思想二重结构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君王之治是老子面对春秋末世所提出的社会改造方案,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反战思想。出兵作战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军事行动,只要达到扶危救难的目的就可以了,不敢恃兵逞强。二是轻徭薄赋思想。君王的厚敛暴征、贪得无厌是百姓无以为生的根源。老子希望君王寡欲知足,生活清淡,不奢华厚养。三是宽刑思想。百姓被繁苛的禁令峻法所逼迫,苦不堪言,流离失所,甚至起而为盗。面对君王严刑酷法的统治,老子从爱民的角度出发,劝说君王应放弃严刑酷法的恐怖统治,实行法网宽松的宽刑政策。四是贵民思想。百姓是君王的立国之本,国家的兴衰祸福完全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上,如果君王不善待百姓,君王的灾难就要来临。五是执政宽松。苛政使百姓生活困顿,朝不保夕,这对君王来说是一场灾难。老子劝勉君王不要把天下看成自己独有独享的天下,而应是天下人的天下。君王应给百姓创造一个宽松自在的生活环境,让百姓安心劳作,无有苛政的威逼。一些学者认为,“小邦寡民”说是要求人们回到原始社会中去,但仔细加以分析,却有两个值得再辨析的疑点:一是“小邦寡民”说和老子“顺时而变”的思想相矛盾。二是“小邦寡民”说和老子“无为”的思想相矛盾。因此,笔者对“小邦寡民”这一章重新进行了解释,“小邦寡民”这一章可以翻译成:“使诸侯国小民少。使君王不使用十倍百倍的高效器械。让百姓把死亡看得很重而不远徙。君王即使有豪华的舟车,也不乘用;即使有披铠带甲的精锐军队,也没有战场来排列成阵。让百姓恢复结绳捕鱼狩猎等正常的生产活动,百姓认为他们的食物是香甜的,他们的衣服是漂亮的,他们的家园是安宁的,他们的习俗是欢乐的,邻邦之间互相看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互相听得到,民众到老死不会(因被逼迫而)相互投奔归顺它邦。”这样解释不会产生理解上的矛盾,又与当时的社会现状相符合,也符合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通过分析,“小邦寡民”说的原意不是在讲怎样倒退到原始社会中去,而是老子面对当时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天子被架空、诸侯混战、百姓流亡、田地荒芜等等社会现实,提出的一些对策和改革方案。无为是推行圣人之治的主要方法和措施,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指因循自然规律办事,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谦下不争是圣人身国同治的一种应对方略。无私爱民是圣人“大仁”的一种体现。老子政治思想二重结构的理清,对于进一步理解老子的政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老子对圣人之治的阐述较为详细,且提出了具体的治世措施,但这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像老子只主张圣人之治,对其他治世方案弃而不用。其实,老子也在一些章节中,以不太明显的字句阐述了他的另一种治世方案,即君王之治,这是目前被多数学者所忽视的地方。把“小邦寡民”说归于君王之治的思想范畴,表明老子在治理春秋末世苛政的问题上,提出了一套积极可行的方案,并不是持逃避、消极、倒退的态度,消除了传统理解上对“小邦寡民”说的一些误解。对君王之治和“小邦寡民”说的理清,进一步加深了对老子政治思想的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意义
  • (二) 研究述评
  • 1. 老子其人其书
  • 2. 老子政治思想
  • (三) 创新之处
  • 一、老子政治思想二重结构的理论概说
  • (一) 二重结构——君王之治与圣人之治
  • (二) 前提条件——老子不主张“绝仁弃义”
  • 1. 老子不主张“绝圣”
  • 2. 老子对仁的其他看法
  • 3. “绝仁弃义”应为庄子后学者的观点
  • 二、“道”论——老子政治思想二重结构的哲学基础
  • (一) 道的属性
  • (二) 道所展现的自然规律
  • (三) 道所呈现的社会法则
  • 三、君王之治
  • (一) “不得已而用之”的反战思想
  • (二) “无以生为者”的轻徭薄赋思想
  • (三) “疏而不失”的宽刑思想
  • (四) “贵以贱为本”的贵民思想
  • (五) “其政闷闷”的宽松之政
  • 四、“小邦寡民”说应属于君王之治的政治思想范畴
  • (一) “小邦寡民”说和老子“顺时而变”的思想相矛盾
  • (二) “小邦寡民”说和老子“无为”的思想相矛盾
  • (三) “小邦寡民”说的新注解
  • 1. 关于“小邦寡民”四个字的解释
  • 2. 关于“使有十百人之器而不用”的解释
  • 3. 关于“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的解释
  • 4. 关于“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解释
  • 五、圣人之治
  • (一) 清静
  • 1. 清静则无欲
  • 2. 清静是体道的途径
  • (二) 无为
  • 1. 无为不是无所事事
  • 2. 无为的真实含义
  • 3. 形而上之道的无为和人间之道的无为
  • (三) 谦下不争
  • 1. 圣人外在的和内在的谦下不争之德
  • 2. 不守谦下不争将自取其咎
  • 3. 谦下不争的功用
  • (四) 无私爱民
  • 1. 无私爱民是圣人“大仁”的一种体现
  • 2. 以百姓心为心
  • 3. 圣人不积
  • 余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老子政治思想二重结构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