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和”的思想研究

李瑞环“和”的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李瑞环“和”的思想。研究的文本以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辩证法随谈》与《务实求理》三部著作中关于“和”的思想为主要依据。“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哲学的宝贵遗产,也是华夏民族秉持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和”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社会历史观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价值诉求。李瑞环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把马克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特别是与他在我们党和国家承担的具体工作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务实求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和”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深刻理解‘和”的思想,正确运用“和”的方法,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弘扬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运用文献研究、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李瑞环“和”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溯李瑞环“和”的思想的理论渊源。指出李瑞环“和”的思想的理论渊源,来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第二部分,梳理和挖掘李瑞环“和”的思想的深刻内涵。指出李瑞环“和”的思想具有丰富内涵,“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天人协调的平衡之道,是化解矛盾的哲学理念。第三部分,揭示李瑞环“和”的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弘扬“和”的思想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特征及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学习、研究李瑞环“和”的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树立中国的外交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李瑞环“和”的思想的理论渊源
  • (一) “和”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宝贵遗产
  • 1. “和”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
  • 2. “和”是人际关系的处世原则
  • 3. “和”是思想修养的人生理念
  • 4. “和”是天人合一的平衡之道
  • (二) “和”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涵
  • 1. “和”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内容
  • 2. “和”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重要思想
  • 3. “和”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价值诉求
  • 二、李瑞环“和”的思想的理论内涵
  • (一) “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1. “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2. “和”是凝聚力量的必然要求
  • 3. “和”是文明进步的重要象征
  • (二) “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 1. 家和是内和外顺的社会基础
  • 2. 民和是社会团结的重要法宝
  • 3. 心和是社会祥和的文化氛围
  • (三) “和”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 1. 维护和平是外交的基本目标
  • 2. 寻求合作是外交的努力方向
  • 3. 有理有据是外交的必然要求
  • 4. 讲究和气是外交的重要形象
  • (四) “和”是人与自然和谐统‘的基本理念
  • 1.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 2. 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 3. “和”是实现天人调谐的统一之道
  • (五) “和”是化解矛盾的哲学理念
  • 1. 着眼多数、维护团结是化解矛盾的出发点
  • 2. 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是化解矛盾的重要原则
  • 3. 协调关系、遇事商量是化解矛盾的基本方法
  • 三、李瑞环“和”的思想的重要意义
  • (一) 李瑞环“和”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1. 弘扬“和”的思想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
  • 2. 弘扬“和”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
  • 3. 弘扬“和”的思想是对时代发展要求的积极回应
  • (二) 李瑞环“和”的思想的现实意义
  • 1.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2. 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3. 对树立中国的外交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 (一) 著作类
  • (二) 论文类
  • (三) 硕士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2)
    • [4].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经验[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2)
    •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展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9年年会”综述[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6].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研究[J]. 公关世界 2019(24)
    • [7].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J]. 当代贵州 2020(04)
    • [8].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研究——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J]. 高教探索 2020(04)
    • [9].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兼析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弱化及其危害[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0(02)
    • [10].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05)
    • [11].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思政工作启示[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06)
    • [12].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14)
    • [13].模仿与超越: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发展[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改革实践中的创新性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 2018(11)
    • [15].坚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信[J].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8(04)
    • [16].探析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J]. 才智 2019(09)
    • [17].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J]. 党建研究 2019(01)
    • [18].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实践价值研究——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研究》[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08)
    • [19].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内在规律探微[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9(03)
    • [20].要把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J]. 党建 2019(06)
    • [21].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达现实的发展路径研究[J]. 新西部 2019(24)
    •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及其实际应用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论》课程[J]. 湖北农机化 2019(19)
    • [2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特色与现实指导性[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2)
    • [24].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思维革命[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25].让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更“接地气”[J]. 人民论坛 2018(02)
    • [26].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论科技与自然关系[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6)
    • [27].为什么要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深植血脉灵魂?[J]. 先锋队 2018(07)
    • [28].从共产主义构想的方法论转变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创新[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3)
    • [29].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会计及其发展[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11)
    • [30].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干预”生活[J]. 南京社会科学 2018(06)

    标签:;  ;  ;  

    李瑞环“和”的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