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物质及其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在小鼠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研究

P物质及其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在小鼠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建立小鼠免疫性肝炎模型,观察肝匀浆中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及其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receptor,NK-1R)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以揭示SP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在肝炎的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同时从血清学、组织学和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研究NK-1R受体阻滞剂L-703,606对小鼠免疫性肝炎模型的干预作用,进一步证实肝炎的起始和扩大中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并为临床上各型肝炎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雌性小鼠随机平分为三组:①生理盐水对照组: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②刀豆球蛋白A(Con A)免疫性肝炎模型组:尾静脉注射ConA(20 mg/kg);③L-703,606干预组:在接受等量ConA注射前30分钟尾静脉注射L-703,606(10 mg/kg)。给药6小时后,水合氯醛麻醉小鼠,眼眶取血,然后处死所有小鼠并取出肝脏,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与RT-PCR法测定对照组和模型组肝脏组织中P物质含量及其受体NK-1R mRNA的相对定量表达;同时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ALT、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肝脏组织中TNF-α和IFN-γ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匀浆中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模型组NK-1R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2)病理观察:模型组可见肝细胞索破坏,肝窦稍增宽,内有大量瘀血,肝细胞弥漫性肿胀,核固缩、溶解甚至消失,点、灶状及片状坏死多见,汇管区及中央静脉肝窦内可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而干预组上述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细胞肿胀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也较模型组明显改善;(3)模型组与干预组血清AST、ALT水平均大幅升高(P<0.01),但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ALT和AST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组肝组织TNF-α和IFN-γ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1.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免疫性肝炎模型,组织病理显示模型组肝脏点、灶状及片状坏死多见,汇管区及中央静脉肝窦内可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2.模型组肝组织匀浆SP含量及其受体NK-1R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SP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在肝炎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3.NK-1R受体阻滞剂L-703,606干预,可使血清AST、ALT水平、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及肝组织TNF-α和IFN-γ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证明阻滞SP与其受体结合对肝脏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治疗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小鼠免疫性肝炎模型的建立及肝组织中P物质及其受体的检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NK-1R受体拮抗剂L-703,606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P物质及其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在小鼠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