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的适应性研究 ——以湖北省松滋市涴市镇为例

三峡移民的适应性研究 ——以湖北省松滋市涴市镇为例

论文摘要

非自愿性人口流动是人口流动的类型之一,一般情况下,因为工程建设的需要而造成的人口流动是非自愿性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三峡百万移民因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被迁移到其他陌生文化地区,这些地区对移民的生产、生活、文化、心理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生活不习惯等,这些影响导致移民产生了一定的负而情绪,不利于移民的发展。因此,移民在面对陌生地区不同文化的冲击时必须不断的进行自身的调整,重组文化、重建社会结构及社会关系以适应新的社区。然而,在适应过程中,由于个人、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移民产生了不一样的适应性。本文主要采用民族志的方法对迁入湖北省松滋市涴市镇的三峡移民的生活(文化)进行描述和解释。通过对移民、当地村民和政府移民工作人员的深入访谈,描述移民在适应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状况,包括移民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出现的返乡潮等。这些状况反映了隐藏在移民身上一系列现象背后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实际上是由于移民各自处理与其文化不相融合的异质文化所引起的,即面对与自身不同的文化,移民出现了不同的适应情况。因此,对移民在安置地所出现的适应性情况进行研究,不仅在学术上有助于发展民族学文化理论的本上适应性特点,丰富民族学移民研究的个案,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助于对移民的现实状况及其未来提出具有建性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采用深入访淡法对生计方式上具有代表性的移民进行深入调查,例如返乡移民、未移移民、成功的移民等。根据他们的经历,对其移民后的,生产生活是否适应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从移民移居背景、移居之前的状况、移居到到涴市镇后的生产生活现状及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重构等方面进行描述或叙述。其次是深入调查当地村民和政府移民工作人员,获得他们对移民的态度及看法,以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移民。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三峡移民的适应现状进行讨论和总结,讨论移民出现种种不同适应现象的社会及文化等原因,并对影响移民适应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从移民的动力、两地的文化背景、社会及环境等方面,总结移民在安置地适应期所出现的困难及问题,探讨移民未来生活的走向,使移民不至于因社会及环境的原因影响其今后的生活。因此,本文认为,导致移民面对陌生文化时所出现的不同适应性一方面是由于移民个人是否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和环境是否提供了适合移民生存与发展的要素。这两个方面须共同作用,协调发展,缺一不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其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 一、研究理论
  • 二、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田野调查
  • 1. 参与观察法
  • 2. 深度访谈法
  • (三) 比较研究法
  • 三、研究对象
  • 第二章 扎根异乡——成功移民
  • 第一节 谋划搬迁
  • 第二节 三省家庭
  • 第三节 迁入湖北
  • 一、生计方式的转变
  • 二、社会习俗的适应
  • (一) 饮食习俗
  • (二) 人生礼仪习俗
  • 1. 诞生礼仪
  • 2. 婚姻礼仪
  • 3. 丧葬礼仪
  • 第四节 社会关系重构
  • 一、与当地村民的关系
  • 二、与其他移民的关系
  • 第五节 观念的转变
  • 第三章 家乡依旧好——返乡移民
  • 第一节 何晓彤一家的湖北之行
  • 一、搬迁湖北
  • 二、选择
  • 第二节 谭云一家的湖北之路
  • 一、无奈搬迁
  • 二、摩擦
  • 第四章 都是土地惹的祸——未移移民
  • 第一节 移民之路
  • 第二节 诉求之路
  • 第五章 讨论与总结
  • 第一节 文化的调适
  • 第二节 社会冲突
  • 第三节 移民的发展
  • 一、影响移民发展的因素
  • (一) 个人能动性的发挥
  • (二) 社会对移民的容纳程度
  • 1. 当地民众
  • 2. 当地政府
  • 二、移民未来的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流动回顾与展望[J]. 人口与健康 2019(03)
    • [2].当前中国人口流动特征下区域协调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J]. 长沙大学学报 2020(01)
    • [3].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网络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20(03)
    • [4].基于电力数据的居民人口流动情况评估[J]. 四川电力技术 2020(03)
    • [5].中国人口流动政策的演进、特点与建议[J]. 宏观经济研究 2019(03)
    • [6].适应人口流动新趋势 把握区域发展新机遇 推动人口与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J]. 浙江经济 2019(15)
    • [7].人口流动背景下的校园欺凌问题分析[J]. 教育导刊 2019(08)
    • [8].人口流动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空间网络测度及其腹地划分[J]. 经济地理 2019(11)
    • [9].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网络的演化及其解释[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11)
    • [10].珠江三角洲城际间人口流动倾向空间特征——基于网络关注度数据的时空演化[J]. 热带地理 2017(01)
    • [11].城市化进程中辽宁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J]. 满族研究 2017(01)
    • [12].解析与审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民族地区的影响[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3].关于牧区劳动人口流动的研究——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为例[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03)
    • [14].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对生育率影响的统计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26)
    • [15].对明代人口流动的若干认识[J]. 中国史研究 2014(04)
    • [16].中国区域人口流动能力测度及其应用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17].笔谈:跨国人口流动与世界政治变迁[J]. 世界政治研究 2020(02)
    • [18].周天勇:中国传统经济面临严峻考验[J]. 全球商业经典 2016(08)
    • [19].春运回家路——一个摄影师的12年春运影像[J]. 山东画报 2016(02)
    • [20].人口流动、户籍分割与区域经济结构[J]. 金融管理研究 2017(01)
    • [21].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民族地区村落民间信仰变迁——以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T村为例[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6(02)
    • [22].项飚 行色匆匆的人口流动学家[J]. 温州人 2017(05)
    • [23].那年春运[J]. 东方文化周刊 2017(Z1)
    • [24].人口流动对农村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影响分析[J]. 长江丛刊 2017(06)
    • [25].古代“春运”什么样[J]. 人民周刊 2017(01)
    • [26].疫情是城市治理的一次“大考”[J]. 城乡规划 2020(03)
    • [27].人口流动对重大突发传染疾病传播的影响及应急防控策略[J]. 人口与社会 2020(05)
    • [28].人口流动、居民收入与城市房价——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的检验[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1)
    • [29].市场化进程加速了人口流动吗?——人口流动的市场化陷阱[J]. 人口与发展 2019(01)
    • [30].进城与下乡:如何促进人口流动[J]. 同舟共进 2019(03)

    标签:;  ;  ;  

    三峡移民的适应性研究 ——以湖北省松滋市涴市镇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