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流动论文-周帆,虞斌,周梦

蒸汽流动论文-周帆,虞斌,周梦

导读:本文包含了蒸汽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交换器,导流板,壳程,流动

蒸汽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周帆,虞斌,周梦[1](2019)在《大型相变热交换器壳程蒸汽流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型相变热交换器壳程添加纵向导流板结构,采用Fluent软件对壳程蒸汽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纵向导流板尺寸对热交换器壳程流场分布、阻力性能、传热性能及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因纵向导流板使蒸汽纵向冲刷管束,充分利用整个管束区进行热交换,故热交换器壳程蒸汽流场分布及换热效果较无导流板更好。采用纵向导流板结构可显着降低热交换器壳程压降、明显提高热交换器传热系数,使热交换器的综合性能得到有效提高。(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期刊2019年04期)

李常伟,马云飞[2](2019)在《一体化反应堆直流蒸汽发生器流动不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体化反应堆结构紧凑、安全性高,在中小型反应堆的发展中具有很大优势。一体化反应堆中通常采用套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OTSG),传热管是套管结构,采用双面传热,换热能力强,但套管内存在单相区,汽水两相区和过热区,传热情况复杂,在反应堆启动、停止或低功率运行时容易产生两相流动不稳定现象。文章采用RELAP5程序,针对某陆用反应堆套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建立了集总参数分析的模型,研究了系统压力、入口过冷度、入口节流等参数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大系统压力,提高入口过冷度,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入口节流均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文章是对一体化反应堆直流蒸汽发生器流动性研究,对船用反应堆的直流蒸汽发生器流动性研究同样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船舶》期刊2019年03期)

王然[3](2019)在《熔盐式蒸汽发生器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熔盐式蒸汽发生器在太阳能光热电站中应用较多,它将高温熔盐携带的热量传递给二次侧的水,使其沸腾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来冲转汽轮机叶片做功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当蒸发器给水温度低于饱和温度时二次侧的水可能会发生过冷沸腾,汽泡的生成会使气-液相流速、空泡份额和对流换热系数等发生显着变化,所以过冷沸腾是蒸汽发生器研究的重点。另外,由于一次侧为熔盐在管内的单相对流换热,与二次侧相比换热系数较低,因此强化一次侧的流动与换热是提高蒸汽发生器换热性能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不仅可以揭示蒸汽发生器复杂的传热传质机理,而且对于蒸汽发生器的稳定运行和节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某1MWe太阳能光热电站发电机组,设计了能够满足电站已有配套汽轮机的熔盐式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确定了所需熔盐量、换热面积、传热管数目和结构以及蒸汽发生器壳体结构等参数,并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所设计的蒸汽发生器一次侧熔盐的单相流动与二次侧水的过冷沸腾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二次侧入口过冷度和入口流速对工质温度变化、空泡份额和传热系数等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一次侧采用不同结构参数横纹管的管内熔盐流动换热特性。二次侧换热计算采用RPI过冷沸腾模型来模拟水的过冷沸腾,运用欧拉两流体模型来模拟气-液两相流动。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范围内,入口过冷度越大,过冷段长度越长,气-液相流速增长速度越慢;二次侧入口过冷度和入口流速的增大会导致工质温升速率和空泡份额减小,二次侧对流换热系数下降,一次侧换热系数受入口过冷度影响较小。不同槽深、节距和槽宽的横纹管的强化换热性能和阻力特性各有不同。在所研究范围内,No.8横纹管(e=0.5mm,P=5mm,a=2mm)的强化换热效果最好,No.1横纹管(e=0.2mm,P=5mm,a=1mm)的强化换热性能最差;No.4横纹管(e=0.5mm,P=5mm,a=1mm)阻力系数最大,No.1横纹管(e=0.2mm,P=5mm,a=1mm)的阻力系数最小。本文研究结果对蒸发器流动换热分析以及提高蒸发器换热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彬,杨自春,曹跃云,张磊[4](2019)在《不同容积流量工况下汽轮机湿蒸汽非平衡凝结流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轮机内的湿蒸汽非平衡凝结流动产生的水滴使得工作于湿蒸汽区的透平级做功能力下降以及叶片水蚀损坏。为准确描述汽轮机级内湿蒸汽凝结流动特性,首先分析了设计工况下非平衡凝结模型与平衡凝结模型湿蒸汽分布规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叶高处湿蒸汽凝结特性,得到不同叶高截面凝结初始位置接近但随着叶片高度的降低凝结水滴湿度极值增大的规律;然后,深度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汽轮机湿蒸汽非平衡凝结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出口湿度与湿度极值随着容积流量的降低而减少;40%设计工况时,动叶顶部出现了逆压梯度,叶顶前缘压力面处最先发生流动分离;20%设计工况时,动叶所有叶高截面压力面前缘均出现了流动分离;10%设计工况时,动叶尾缘吸力面处也发生流动分离。(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贾文华,田茂诚,张冠敏,张井志[5](2019)在《管形对含不凝气体蒸汽流动与凝结换热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形状的换热管内含空气的水蒸汽在不同当量直径和流速下的换热和流动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当量直径下和流速下,正方形换热管的凝结换热系数始终最大;在大管径和低流速,正叁角形换热管内的换热系数低于圆形换热管,随着管当量直径的减小和流速的增大,正叁角形换热管的换热系数在管长超过一定值后反而高于圆形换热管;随着当量直径增大,正多边形角区对换热的影响越明显;当量直径不变,随着流速增大,正多边形角区对换热的影响距离越长,影响程度越小;当量直径较小时,在不同流体流速下,正方形换热管内的压降最低。(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9年01期)

杨琸之,董继先,乔丽洁,严彦[6](2019)在《多通道烘缸通道内蒸汽冷凝流动对传热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多通道烘缸的换热效率,优化其蒸汽利用率,本研究探究了蒸汽在多通道烘缸通道内的冷凝换热过程,并借助高速摄像机对蒸汽冷凝换热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观测。在蒸汽质量流速(kg/(m~2·s))与冷却水质量流量(kg/h)两种不同工况下,分析了多通道烘缸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通道内蒸汽冷凝换热系数及其沿通道壁面方向压降的变化规律,为多通道烘缸通道内蒸汽的流动与传热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9年01期)

贾文华,田茂诚,张冠敏,张井志,冷学礼[7](2018)在《管形对含不凝气体蒸汽换热与流动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形状的换热管内含空气的水蒸气在不同管径和流速下的换热和流动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当量直径下和流速下,正方形换热管的凝结换热系数始终最大;在大管径和低流速,正叁角形换热管内的换热系数低于圆形换热管,随着管当量直径的减小和流速的增加,正叁角形换热管的换热系数在管长超过一定值后反而高于圆形换热管;随着当量直径增加,正多边形角区对换热的影响越明显;当量直径不变,随着流速增加,正多边形角区对换热的影响距离越长,影响程度越小;在不同流体流速下,正方形换热管内的压降最低。(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8-25)

贾文华,田茂诚,张冠敏,邱燕,周林林[8](2018)在《含不凝气体蒸汽凝结换热与流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形状的换热管内含空气的水蒸气在不同不凝气体含量和管径下的换热和流动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当量直径不变,在圆形换热管、正方形换热管和正叁角形换热管内,随着不凝气体含量的增加,流体的换热系数减小,流体流动压降增加;不凝气体含量一定,随着换热管当量直径的增加,正方形、圆形和正叁角形换热管内的压降都逐渐减小。小管径下,正方形换热管内压降最小,圆形换热管和正叁角形换热管内压降差距不大。随着换热管当量直径的增加,圆形换热管内的压降逐渐减小,且慢慢接近于正方形换热管内的压降情况。(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8-25)

史建新,孙宝芝,于祥,吴宛泽[9](2018)在《耦合方式下直流蒸汽发生器流动与换热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一、二次侧和传热管的流动换热过程分别建立控制方程,对B&W公司设计的直流蒸汽发生器一、二回路耦合作用下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值预测.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一、二次侧及传热管模型和耦合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实际运行过程.蒸干发生时二次侧壁温变化率为几十K/m,而定热流密度下高达几百K/m.一、二次侧压力沿各自流动方向分别近似线性和非线性降低。(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丁倩[10](2018)在《水平管内蒸汽凝结与流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淡化技术作为淡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在快速稳定的发展着。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是海水淡化的重要技术之一。水蒸气在水平管内的凝结是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内的重要的换热过程,对管内凝结传热与流动过程的清晰认识是发展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技术、推动水平管降膜蒸发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数值模拟是弥补实验不足,研究管内凝结过程的手段之一。针对海水淡化装置中水平管降膜蒸发器换热管入口段100mm内蒸汽凝结和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VOF方法追踪相界面,分别用Lee模型与CSF模型处理冷凝源项与表面张力,模拟计算得到的努赛尔数与Shah等人的经验关系式吻合良好,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分析了管壁和蒸汽的传热温差和进口蒸汽质量流率对管子热流密度和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观察管内两相分布,管壁周围没有形成完整的液膜,蒸汽可以直接与壁面接触冷凝放热,管壁处温度边界层的厚度在20-30μm,分析不同传热温差下蒸汽的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分布规律。将模拟的管子长度增加到600mm,观察管内的两相分布和流型变化。建立计算模型的简化条件、控制方程的求解、源项处理、求解方法均与100mm管长内蒸汽凝结过程的计算模型相同。将模拟计算值与Shah,王耀萱经验关系式对比,平均绝对误差小于8.7%,表明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管内凝结传热与流动过程。观察到蒸汽在管内的凝结过程呈现出环状流和分层流,沿着管内流动方向,管内流型由环状流很快转换为分层流;传热温差越小,流型转换为分层流时的蒸汽雷诺数越大;管内同样位置处液位角随着传热温差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蒸汽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减小;液膜的轴向流速沿着管长方向略微减小,液膜切向流速随着圆周角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分析了液膜厚度对管子努赛尔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管内的摩擦压降和加速压降占总压降的比重随传热温差和进口蒸汽质量流率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8)

蒸汽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体化反应堆结构紧凑、安全性高,在中小型反应堆的发展中具有很大优势。一体化反应堆中通常采用套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OTSG),传热管是套管结构,采用双面传热,换热能力强,但套管内存在单相区,汽水两相区和过热区,传热情况复杂,在反应堆启动、停止或低功率运行时容易产生两相流动不稳定现象。文章采用RELAP5程序,针对某陆用反应堆套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建立了集总参数分析的模型,研究了系统压力、入口过冷度、入口节流等参数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大系统压力,提高入口过冷度,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入口节流均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文章是对一体化反应堆直流蒸汽发生器流动性研究,对船用反应堆的直流蒸汽发生器流动性研究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蒸汽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周帆,虞斌,周梦.大型相变热交换器壳程蒸汽流动数值模拟[J].石油化工设备.2019

[2].李常伟,马云飞.一体化反应堆直流蒸汽发生器流动不稳定性研究[J].船舶.2019

[3].王然.熔盐式蒸汽发生器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4].李彬,杨自春,曹跃云,张磊.不同容积流量工况下汽轮机湿蒸汽非平衡凝结流动的数值模拟[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9

[5].贾文华,田茂诚,张冠敏,张井志.管形对含不凝气体蒸汽流动与凝结换热特性的影响[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9

[6].杨琸之,董继先,乔丽洁,严彦.多通道烘缸通道内蒸汽冷凝流动对传热特性的影响[J].中国造纸.2019

[7].贾文华,田茂诚,张冠敏,张井志,冷学礼.管形对含不凝气体蒸汽换热与流动特性的研究[C].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18

[8].贾文华,田茂诚,张冠敏,邱燕,周林林.含不凝气体蒸汽凝结换热与流动特性研究[C].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18

[9].史建新,孙宝芝,于祥,吴宛泽.耦合方式下直流蒸汽发生器流动与换热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10].丁倩.水平管内蒸汽凝结与流动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8

标签:;  ;  ;  ;  

蒸汽流动论文-周帆,虞斌,周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