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勃洛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诊疗,文化技术,《布登勃洛克一家》,文学化
勃洛克论文文献综述
毛亚斌[1](2019)在《作为文化技术的诊疗及其文学化——以《布登勃洛克一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文化中包含着一系列基础性的文化技术,诊疗也可被视作其一。与疾病一样,对疾病的诊疗也是文学中的经典母题。文学演示作为文化技术的诊疗行为时,会进行独特的重塑,生成一套文学化的诊疗体系,超越生理与心理问题,进而对作品中集体及个体的障碍或危机做出多层面的阐释,并提供伦理、政治或审美上的解决方案。本文以《布登勃洛克一家》为例,揭示文学对诊疗的演示与重塑,阐释建立在这一重塑基础之上的对人物及家族的困境提出的超越之道。(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9年02期)
孙越[2](2019)在《勃洛克和门捷列娃:迷乱与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勃洛克向门捷列娃忏悔说,他浪费了很多时间寻找家庭的意义和爱情的真谛,而天尊所赐的持久和美好的情感,却近在咫尺。在俄苏文学史上,象征主义诗人勃洛克(АлександрБлок,1880-1921)占有相当的地位。他是俄罗斯文学的传承者,也是苏维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最近20年,勃洛克诗集的中译本不断在我国出版发行。勃洛克爷爷别凯托夫是圣彼得堡大学校长,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作家。1898年8月,勃洛克考入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3年后,转入历史语文系的斯拉夫俄国专业学习,1906年毕业。(本文来源于《看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尼古拉·科尔涅耶维奇·楚科夫斯基,思纯[3](2018)在《我见过勃洛克(外一篇)》一文中研究指出初次见到亚历山大·勃洛克是在一九一一年秋天。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年间我家住在彼得堡的苏沃洛夫大街。那时我七岁。记得是一个傍晚,天上下着雨,我和父亲从涅瓦大街上的帕萨什商场出来,父亲在商场门口买了一本薄薄的《戏剧评论》杂志。我记得每期杂志上都印着自己喜欢的一则广告,上面画着一个大脑袋小人,他的一根手指头点在额头上,光秃秃的脑袋旁写着几个字:"我全都知道!"我们刚走上人行道,就遇见了勃洛克。路灯下,他站着和父(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期刊2018年06期)
M.M.戈鲁布科夫,陈思红[4](2018)在《路开始的地方——1920年代文学中的革命观(亚·勃洛克、米·布尔加科夫、弗·马雅可夫斯基)》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文学自20世纪20年代初始起就拥有了共同的革命观,但同时也确立了截然不同的阐释。其中既包括亚·勃洛克富有浪漫主义—乌托邦的阐释,其观点鲜明地表现在长诗《十二个》之中,也包括以米·布尔加科夫为代表的消极的阐释,体现在《狗心》(可视为对《十二个》的回应)等作品中。帕斯捷尔纳克在诗篇《八月》中有关"变容"的书写呼应着《十二个》。令人惊讶的是,马雅可夫斯基在喜剧《臭虫》中与自己的文学对头布尔加科夫如出一辙地对人的变异可能带来的结果予以彻底的否定。(本文来源于《中国俄语教学》期刊2018年04期)
毛亚斌[5](2018)在《历史话语与时代语境的交织——论《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的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托马斯·曼在其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中不仅用疾病题材强化了小说的"没落"主题,更在当时的"世纪末"文化语境下将关于疾病的多重话语融入布家四代人的存在状态中去,反映出世纪之交观念的杂糅和立场的徘徊。本文将小说中的疾病展演视作一个特定文化知识体系,辨析其中暗含的各种疾病想象与解释,揭示出作家对艺术家身份的某种辩护,以及他对疾病与人生多角度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明解语[6](2018)在《勃洛克抒情诗韵律结构分析及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以来,俄罗斯学者们致力于将诗歌韵律纳入语言学、修辞学以及结构诗学等学科范畴,研究韵律与诗意间的关系。日尔蒙斯基、雅各布逊、加斯帕罗夫、洛特曼等人在此都颇有建树。前人的成果为诗歌韵律翻译提供了研究方向。洛特曼提出的结构诗学是符号学框架下的文学研究方法。在研究韵律结构时,通过诗篇中各个层级间元素的重复与平行构建诗语意义,分析韵律对诗歌内容的构建。从结构诗学视角分析韵律结构,诗歌韵律与诗歌意义密切相关。从这一角度出发,结构诗学从内容角度探讨韵律翻译问题,为诗歌韵律翻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结构诗学的“平行对照”理论通过诗行间节奏的重复构建诗语意义,通过词汇间音素的重复构建诗语意义。我们在获得了节奏与押韵的诗语意义后从内容角度探讨韵律的传达问题,通过保留原诗结构或翻译补偿的方法在译文中展现韵律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康平[7](2018)在《《布登勃洛克一家》与《红楼梦》语言艺术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小说艺术的核心。《布登勃洛克一家》与《红楼梦》分别以独特的语言艺术、表达风格,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体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名家名作》期刊2018年02期)
易东静[8](2017)在《试论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从事业,家庭和对死亡的态度叁方面来全面深入的剖析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第叁代继承人托马斯·布登勃洛克人格扭曲的成因,揭示其悲剧的必然性和对社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7期)
凌琪[9](2017)在《布登勃洛克一家:德国版《红楼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栏目上一期说的是“高尔斯华绥描绘的新兴人种:‘福尔赛人’”,读本是1932年高尔斯华绥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福尔赛世家》。本期介绍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的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两部作品接续成一个小小的“世家”系列,这个系列还可以继续延展。(本文来源于《合肥晚报》期刊2017-07-23)
张坤[10](2017)在《勃洛克《啊,我想要疯狂地生活》赏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啊,我想要疯狂地生活[俄罗斯]勃洛克啊,我想要疯狂地生活:让世间万物亘古长存,无人性的变得富有情理,把空幻变成现实!让生活的噩梦把我窒息吧,让我在这梦中憋死吧———或许,一个快乐的青年知音在将来会把我谈论:我们原谅他那阴郁的性格———莫非这就是他内藏的动力?他全然是吉祥和光明的产儿,他全然是自由和胜利的骄子!勃洛克是作为象征主义大师跻身于俄国诗坛的。和当时其他象征主义诗人一样,他也出身于贵族(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7年08期)
勃洛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勃洛克向门捷列娃忏悔说,他浪费了很多时间寻找家庭的意义和爱情的真谛,而天尊所赐的持久和美好的情感,却近在咫尺。在俄苏文学史上,象征主义诗人勃洛克(АлександрБлок,1880-1921)占有相当的地位。他是俄罗斯文学的传承者,也是苏维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最近20年,勃洛克诗集的中译本不断在我国出版发行。勃洛克爷爷别凯托夫是圣彼得堡大学校长,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作家。1898年8月,勃洛克考入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3年后,转入历史语文系的斯拉夫俄国专业学习,1906年毕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勃洛克论文参考文献
[1].毛亚斌.作为文化技术的诊疗及其文学化——以《布登勃洛克一家》为例[J].外国语文.2019
[2].孙越.勃洛克和门捷列娃:迷乱与回归[J].看世界.2019
[3].尼古拉·科尔涅耶维奇·楚科夫斯基,思纯.我见过勃洛克(外一篇)[J].世界文学.2018
[4].M.M.戈鲁布科夫,陈思红.路开始的地方——1920年代文学中的革命观(亚·勃洛克、米·布尔加科夫、弗·马雅可夫斯基)[J].中国俄语教学.2018
[5].毛亚斌.历史话语与时代语境的交织——论《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的疾病[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8
[6].明解语.勃洛克抒情诗韵律结构分析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7].王康平.《布登勃洛克一家》与《红楼梦》语言艺术比较[J].名家名作.2018
[8].易东静.试论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为视角[J].青年文学家.2017
[9].凌琪.布登勃洛克一家:德国版《红楼梦》[N].合肥晚报.2017
[10].张坤.勃洛克《啊,我想要疯狂地生活》赏读[J].中学语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