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成为制约唐朝内外政策和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代宗时期,刚刚经历大乱之后唐朝承认安史残余势力割据,德宗试图削平叛镇,结果以失败告终,被迫采取姑息政策。元和时期,宪宗在宰臣支持下,整顿吏治,采取强硬政策,平定各地叛乱藩镇,史家称之“元和中兴”。论文主要考察宪宗平定藩镇叛乱及其相关问题,论文重视考察宪宗平定藩镇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详细分析历次对藩镇战争的过程。本文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第一章,主要讨论元和初年的藩镇形势以及宪宗朝对藩镇政策。论文考察各种类型的藩镇及其分布,以及这些藩镇与朝廷的关系,分析朝廷对藩镇政策的形成及其原因。第二部分由第二、三、四章组成,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元和平定藩镇战争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条件。其中第二章考察中央决策机制和对军事决策的影响,分析宰相和翰林学士在决策中的地位,并对宦官势力的影响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第三章分析元和时期的财政、军事供给对平叛战争的影响,特别是考察“两税法”和“三司使”体制所起的作用。第四章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考察平定藩镇战争时的外部环境。元和时期,唐与南诏、回鹘关系稳定,与吐蕃基本保持和平状态。这种状况,有利于唐内部平定藩镇措施的实施。同时,边防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仍制约内部事务处理。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详细考证历次战争起因、进程及结局等问题,唐宪宗在位前后约十五年,元和对藩镇战争主要集中在前五年和后五年,可据此将元和平定藩镇的战争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元和元年,宪宗打破贞元以来对藩镇妥协的惯例,派兵平定西川刘闢叛乱,开始了元和平叛战争。此后在平叛中相继取得胜利。元和五年,宪宗试图收复成德,战争以妥协的方式告终。元和九年,朝廷再次发动攻势,平定淮西吴元济、淄青李师道,再次讨伐成德,河朔诸镇不得不归附,出现所谓“元和中兴”之局。第四部分即第七章,对“元和中兴”的成就和局限进行总结。元和年间对藩镇的斗争,打击了藩镇势力,维护了唐朝的统一。但由于未能根除藩镇势力的基础,留下隐患。加上后来若干处置不当,唐宪宗去世后,河朔地区又重新割据,终唐之世未能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