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精讲博学

语文教学中的精讲博学

◆黄运然广西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初级中学541800

在语文教学这块园地中,在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效率?用一句话概括起来,那就是:教求其精,学求其博。

所谓教得精,就是指教师在吃透大纲,抓住重点,把握难点的前提下,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去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工作量。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在“精”字上下功夫。

其一,内容精。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可谓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如若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是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的。所以教师首先得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选准精讲的内容。所谓精讲的内容,就是精讲所应侧重的知识点,它一般体现在教的重点、学的难点、答的疑点上。为此,在课堂操作中,决不能面面俱到,而宜抓住主要矛盾,精心点拨重点问题,尽量不搞重复劳动,加快教学的节奏。如教高三册第一单元的议论文,在复习论证方法的同时,宜将教学重点一一精讲点落在讲授论证结构方式上。采用讲一课带两课的方法,舍掉与具体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以《义理、考据和辞章》一篇为突破点,把议论文的四种结构方式(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对照式)分析透彻,另外两篇《讲讲实事求是》《纳谏和止谤》启发学生自读,使学生当堂领会教材中最重要的语文知识,并能在教师讲解以后,充分利用课本,巩固所学知识,以得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教学效率的高低,常常取决于对话过程中的有效程度。所以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在选择精讲点时,应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层次,去捕捉学生的难点,对症下药,以提高对话交流的有效率。如散文《蒲公英》中记叙的事情原本很简单,学生自读理解是没有困难的。但提高一个档次,要领会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蒲公英这个物象,将课文写成一篇小巧玲珑,饶有意境的散文的,则会成为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宜将精讲点落在“满公英”身上。抓住“蒲公英”这个作者情感的凝聚点、教学的难点深究一番,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立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的有些知识点,常常只停留在“知其然”这个层面,作答很难到点子上。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抓住这些“答的疑点”,切入进去深究不放,直到学生“知其所以然”。如教《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时,学生对于“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句话,往往不经意。你设疑讨论,他总是草草作答:此句交代了写诗的环境。为此,我抓住这句话,切开口子,钻进诗里,引导学生揭示它的底蕴,道出它的内涵,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动情写诗的背景。牢房阴冷,铁窗临风,大雪飞舞,诗人因冷而思暖,睹雪而思人,这正是作者“情动而辞发”之所在。这句诗定下了讴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感情基调,总领全诗,引出一系列“大堰河爱我,我也爱她的往事”。让学生把握这个感情的“支撑点”,设自处于诗中冷暖对比的具体环境,与诗人一道亲身感受大堰河伟大的母爱,从而使他们“鸟瞰式”地领会诗人对主人公的深切的情感。

其二,步骤精。就是要优化精讲的环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明确教学情景和精讲目的、任务以后,为了在最少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对教学环节进行有科学根据的最为合理的优化组合。

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和优化组合“定式”为三步:略读→精读→总结。

1.略读。略读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使所学课文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觉整体,为后面的重点品读铺路。它的一般任务是:①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或文章的基本结构;②感性了解文章的主体特色;③初步或部分解决生字词。略读是一种轮廓式的阅读,在这快速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感性认识,到了品读阶段,其本身也会变得真切而具体,感知阶段心灵瞬间的感受也会变得更为深刻而准确。

2.精读。精读就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所选精讲点进行局部的重点突破,边读边细细品味、揣摩,以达到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积累文化底蕴的目的。如小说《一碗阳春面》属自读课文,教学的精讲点选择的是文章的主题。在学生泛读课文的基础上,直奔主题的品味。先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抓住一碗阳春面到三碗阳春面的变化过程,落实表层的领悟:表现母子三人在逆境中团结一致,顽强抗争的精神。接着设疑琢磨:这篇小说一发表便在日本产生了轰动,各报刊纷纷转载,电视台也多次播放作者的“口演”,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其原因:母子三人吃阳春面的平凡小事,引起了日本人民强烈的共鸣。然后挥洒开去:大凡共鸣,必有相通之处,这个故事在哪里沟通了日本人民的感情?此时学生必定联系二战后日本人民团结一致,在废墟上建成了一个经济强国的史实。从而领悟本文的主题--通过母子三个三次吃阳春面的故事,歌颂日本人民在逆境中团结奋斗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此时再回想一下课文的情节,学生不难发现,相近的遭遇,相近的心态,相近的奋斗历程,相近的美好结局,在小说和日本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沟通了作者与读者的心,。

3.总结。这一层次,主要是在品读课文后,再统览全文,对文章精华,在更高的层次上再度概括、总结。因为在略读、精读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还是较广的,有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答题的疑点,也有非重点的内容。通过重点的归纳、梳理,进一步分清红花和绿叶,使重点更明确,知识更精要,印象更深刻,进入认识的更高层次,以求精读教学的成效。

其三、方法精。要达成真正意义上精讲,必定得借助确有成效的方法。说实话,要从宏观上概括精讲的方法,并非事,下面仅谈微观操作中采用的三点。

1.听记预习法。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有其长处,可就时代性,可读性而言,它确实有些“老”了。我在高二学生中作过调查,语文书发下去粗略地翻几下的学生占14%;捧着读过几篇的学生仅占6%。显然学生对所选的文章,兴趣不大,这给学生预习的完成,带来不利的一面。而教学的另一头,有的课文篇幅很长,如若学生连课文内容都不熟悉,那么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架空了,整个教学过程是难以上档次的。为此在学生预习这个环节上,要变单打一为多功能,力求预习的实效,同时又一举多得。

有的课文以听促读。设计一些题目,用于上课前的检查,要求学生听记,相互检查、评分。因听记答题实行闭卷,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听记能力再强也无法进行。

有的课文以说促读。让学生复述、改编故事,上课前让学生即席表演。有的课文以写促读。让学生设计预习题目,教师挑选其中出色的作为全班共同的预习题。一般来说,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事前都会认真熟悉课文。这样,听、说、写的过程就变成了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过程,既改变了预习工作的千篇一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2.讲解简化法。要实施课堂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亟需纠正的是事无巨细满堂灌,尽量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简化教师的讲解,要求教师以简练、简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重点、难点,腾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深入,去推敲。如讲《景泰蓝的制作》,如果按照课文所列的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这六道工序来讲,容易流于零碎、烦琐,难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难于掌握说明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所以我设计一张图表,先让学生听录音熟悉课文,然后以“制胎”为范例教学,其余各项由学生填表完成。让学生认识每道工序说明的内容不外乎是材料——原理——效果,从而了解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规律。整个教学过程简约实用,发挥综合效应,收到“师逸而功倍”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运用法。语言文字是描绘容观事物的符号,这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有时很难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这给理解课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电教媒体可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表象,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使学生将文字符号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理解,化难为易。如在讲授舒婷的诗《致橡树》时,根据诗作的意境,制成蓝天白云下橡树与木棉并排挺立的画面,将其展现在投影屏上。从末见过橡树和木棉的学生们,也即刻由橡树高大粗壮的主干、钢铁般的枝桠,联想到身材伟岸、颇具阳刚之气的男子;从木棉红硕的花朵、挺拔的外形,联想到刚柔并济的女子。而那“相触”的枝叶,紧紧相连的根须和各自又独立的外形,也很快能使学生理解恋人之间彼此独立而又紧紧相依的关系,从而正确地把握了诗作的主旨,在短时间里达成了教学的目标,提高了教学预期的效率和质量。

标签:;  ;  ;  

语文教学中的精讲博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