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要素国际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叁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长江叁角洲区域,区域合作,资源配置能力,创新经验,核心机制,要素资源,叁角区域
要素国际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茅冠隽,简工博[1](2019)在《长叁角:内如“指”,外成“拳”》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晨6时40分,家住在无锡的殷妤涵到达火车站。前往上海的高铁6时46分开,单程42分钟,7时58分,殷妤涵就能乘出租车准时出现在南京西路嘉里中心的公司楼下。殷妤涵是数以万计过着“双城生活”的“长叁角”人之一。这样的趋势并非偶然——区域合作是世界(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9-01-30)
徐健[2](2018)在《推进中国职教要素的国际流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职教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伴随全球生产国际分工和高素质劳动者全球流动的必然发展趋向。中国职教国际化的过程,就是推动中国职教要素国际流动的过程。一要确立"服务区域经济与面向全球发展相结合"的国际化职教办学理念。与国际化相对应的是"区域化"。"区域化"发展,已(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8年44期)
陈世栋[3](2018)在《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空间特征及国际对接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承担着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及"一带一路"对接国际的重要使命,但其要素流动面临着叁种关税区及多种制度融合的障碍。基于大数据理念,构建"百度指数",可以判别粤港澳湾区11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要素流动强度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性;从联系紧密度看,形成了内外两大圈层;香港对整个大湾区具有枢纽作用,"香港—深圳"和"广州—佛山"是要素汇聚的两大极核;形成了"港深—广佛"走廊,但湾区整体呈现东重西轻格局;湾区西岸地区还需进一步通过集聚发展,以发挥对粤西地区的带动作用。结合对湾区发展阶段的判别和要素流动的可能趋势,粤港澳大湾区应通过建立"市场共同体"等路径,实现要素国际对接。(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曹监平,张淼,周新生[4](2018)在《要素跨国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为样本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结构和规模随着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为样本,将资本和技术流动作为解释变量加入引力模型,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要素流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双边距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均对两国对外贸易量具有显着影响。伙伴国国际专利申请数对中国的贸易总量和出口贸易影响显着,但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明显。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促进资本和技术的跨国有序流动对双边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中国在促进要素跨国有序流动的同时要着力培育核心优质要素参与国际分工,从而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本文来源于《国际经济合作》期刊2018年03期)
张幼文,吴信坤[5](2017)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要素流动与全球化经济的资源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直接投资的本质是以资本为载体的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全球化经济的资源配置,跨国公司投资理论中普遍具有的要素观证明了这一点。要素流动是全球化经济的本质特征,对世界经济增长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新兴经济体发展战略及其升级的核心。从贸易自由化向投资自由化发展是全球化前进的方向,当前出现的全球化逆转思潮可部分归因于投资贸易融合下国际收益分配的复杂化,为了有效应对这一趋势,应积极推进全球投资治理的国际合作。(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7年12期)
张幼文[6](2017)在《要素流动条件下国际分工演进新趋势:兼评《要素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替代着国际贸易,而且创造和改变着国际贸易,使得各国经济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从而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了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核心并非是单纯的货币国际转移,而是以资本为载体的一揽子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即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影响和决定当代国际分工的微观基础,因而是研究当代国际分工的逻辑起点。在要素跨国流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当代国际分工出现了怎样的(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研究》期刊2017年09期)
许冠南,潘美娟,周源[7](2016)在《基于QAP分析的国际知识流动影响要素研究——以光伏产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企业间国际知识流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我国正实施以市场为主导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期望实现由传统技术追赶向国际前沿创新的模式转型,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企业正面临着高度国际化而政府干预较少的市场化竞争,而这些企业的国际知识流动也开始出现了复杂网络化的新形势。由此,通过构建基于企业知识基础观的国际知识流动分析框架,探讨这些国际化程度较高但政府规制较少的特定情境下新兴产业的国际知识流动及内在影响机制。通过以光伏产业为例,构建了37家企业的国际专利引用知识网络,利用检验关系数据的QAP分析法验证了企业的内外部因素7个变量对国际知识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光伏企业高度参与了国际知识流动,而专利家族布局相似性、R&D强度相似性及技术相似性正向促进国际知识流动;企业员工规模相似性反向影响国际知识流动;利润率相似性、固定资产规模相似性以及产业环境相似性对国际知识流动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6年10期)
卓凡超,常志有[8](2016)在《国际要素流动和商品贸易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要素流动对各国贸易产生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国家间贸易理论主要分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和当代国际贸易理论,而且分别从生产率绝对和相对差异、资源禀赋的差异和市场规模的差异等方面导致贸易理论的不同。根据已有的贸易理论分析要素流动和贸易之间的关系,即要素流动对贸易的影响主要包括替代和互补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指导国家间要素流动和贸易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6年19期)
张幼文[9](2015)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与全球化经济的运行机制——世界经济学的分析起点与理论主线》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当代全球化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微观基础,其决定了当代全球化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建立全球化经济学。文章分析了要素流动的成因以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国际贸易数量与结构、国际分工收益分配、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格局、GDP的意义、国家竞争力的标志等。文章据此提出世界经济理论建设的要点,即投资超越贸易决定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是要素流动的组织者即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角,要素流动下世界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特征发生了变化。由于要素流动的时代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重新进行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12期)
马飒[10](2015)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研究于经典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下展开,主要关注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一国贸易均衡与福利水平的影响、要素流动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下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收益。这些研究在不断接近生产要素流动的现实,但是却依然没有研究要素流动本身,对于要素流动的规律与收益特别是要素流动收益的国际差异缺乏系统分析。(本文来源于《对外经贸》期刊2015年05期)
要素国际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职教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伴随全球生产国际分工和高素质劳动者全球流动的必然发展趋向。中国职教国际化的过程,就是推动中国职教要素国际流动的过程。一要确立"服务区域经济与面向全球发展相结合"的国际化职教办学理念。与国际化相对应的是"区域化"。"区域化"发展,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要素国际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茅冠隽,简工博.长叁角:内如“指”,外成“拳”[N].解放日报.2019
[2].徐健.推进中国职教要素的国际流动[J].江苏教育.2018
[3].陈世栋.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空间特征及国际对接路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曹监平,张淼,周新生.要素跨国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为样本的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8
[5].张幼文,吴信坤.国际直接投资中的要素流动与全球化经济的资源配置[J].学术月刊.2017
[6].张幼文.要素流动条件下国际分工演进新趋势:兼评《要素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J].世界经济研究.2017
[7].许冠南,潘美娟,周源.基于QAP分析的国际知识流动影响要素研究——以光伏产业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
[8].卓凡超,常志有.国际要素流动和商品贸易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
[9].张幼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与全球化经济的运行机制——世界经济学的分析起点与理论主线[J].世界经济研究.2015
[10].马飒.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研究述评[J].对外经贸.2015
标签:长叁角; 一体化发展; 国家战略; 长江叁角洲区域; 区域合作; 资源配置能力; 创新经验; 核心机制; 要素资源; 叁角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