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政策论文-闫昊生,孙久文,苏玺鉴

一个中国政策论文-闫昊生,孙久文,苏玺鉴

导读:本文包含了一个中国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工具,空间战略,地方财政,产业政策

一个中国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闫昊生,孙久文,苏玺鉴[1](2019)在《土地要素:一个中国特色的政策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对于我国的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过程的基础上,从政府将土地作为政策工具的视角,着重分析了土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其带来的潜在成本。本文认为土地作为空间政策工具、地方财政工具和产业政策工具,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地价格攀升、地方政府债务扩大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等问题。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未来中国更好地利用土地这一政策工具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9年05期)

王英津[2](2018)在《两岸一个中国政策的演变及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陆方面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强调一个中国政策,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国际社会搞"两个中国"的企图;而20世纪90年代后,大陆不断强调一个中国原则,主要是针对岛内出现"台独"活动。尽管大陆方面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始终没有任何变化,但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前后表述前却有一个策略性调整的过程。台湾方面的一个中国政策前后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具体包括:两蒋时期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坚守;李登辉时期对一个中国政策的背离;陈水扁时期对一个中国政策的抛弃;马英九时期对一个中国政策的有限复归;蔡英文上台后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破坏。上述比较表明,大陆方面的一个中国政策在战略层面上始终没有任何改变,其变化仅仅是策略上的调整;而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政策上的变化则是战略上的根本改变,这是两岸一个中国政策演变的最大不同。(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黄家亮[3](2018)在《美国国会与“一个中国”政策的“负向”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自形成起就成为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但通过分析“一个中国”政策的内容及其限制性因素可以发现,该政策正不断偏离于中国提出的“一个中国”原则,呈现出“负向”演变的趋势。“一个中国”政策的“负向”演变有其深刻的国内政治因素。本文将以“国会——‘一个中国’政策的‘负向’演变”为分析框架,论证美国国会是推动“一个中国”政策“负向”演变、导致“一个中国”政策与“一个中国”原则反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本文的论证过程一共分为叁个章节。第一章将简要分析美国国会影响“一个中国”政策演变的国内政治背景和历史背景。第二章将对比分析“一个中国”政策与“一个中国”原则的差异性,突出“一个中国”政策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特征。第叁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将结合叁个案例着重分析国会推动“一个中国”政策“负向”演变的具体方式,即:弱化“一个中国”政策的“正向”基础;强化“一个中国”政策的“负向”基础;挑战“一个中国”原则。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在“一个中国”政策的演变过程中,美国国会长期扮演着相对负面的角色。随着美国国会推动“一个中国”政策的“负向”演变,该政策可能演变为美国隐性保护“台独”的代名词,而不是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政治基础。(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8-05-23)

孙承[4](2018)在《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原则与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二战时期开始中国便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安排“意外失策”催生出了台湾问题。随着冷战爆发,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博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冷战出现新局面,美国全球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美国政府致力改善对华关系并促进双方战略合作以求“联中抗苏”,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调整了其对台湾当局的立场并确立“一个中国”政策为美国对华交往的基本规范。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都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然而美国政府所谓的“一个中国”政策与我国政府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有着本质区别。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具体和固定的表述,只是笼统包含“叁报一法”等由中美双方或美国单方渐次发表的文件和声明所构成的模糊框架,这样的安排赋予美方在解释和执行该政策以极大的灵活性,并可随时根据自身需要作最符合美国利益的调整。美国“一个中国”政策形成至今,始终以维护中美两国关系总体稳定、规避台湾问题对两国关系的负面影响、维持台湾与中国大陆不统一现状为出发点。在“一个中国”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在维持中美关系大体稳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持台海现状并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大陆的发展形成牵制,从而确保美国在中美博弈中的主动地位以及在东亚的领导地位。随着中国大陆进一步发展壮大,中美国力绝对值不断接近,双方的联系与合作日趋紧密,美国“台湾牌”的效用已在不断降低,但在台湾问题得以最终解决之前其“一个中国”政策的本质只会变得愈发清晰。(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胡珉瑞[5](2017)在《特朗普承认一个中国政策在意料之中》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时间2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祝贺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感谢特朗普2月8日来信就元宵节和中国农历鸡年向中国人民致以节日祝福。而特朗普在电话中强调,自己充分理解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高度重要性。美国政府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7-02-11)

曹元龙[6](2016)在《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1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回答提问时表示,德国绝对不会跟随特朗普的脚步,德国将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传统立场。默克尔此番表态,针对的是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不负责任的涉台言论。11日,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访问时声称,除非中国在贸易等议题上作出让步(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6-12-14)

田园[7](2016)在《呛声特朗普 默克尔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柏林12月13日电(田园)德国总理默克尔12日在柏林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德国将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对于默克尔的这一表态,包括《世界报》网站、《商报》网站在内的德国媒体纷纷做了报道。12日当天,在与克罗地亚总理普兰科维奇一同出席新闻(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6-12-14)

李跃乾[8](2015)在《两岸两会再签两项协议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一段时间,两岸大事不断。两岸两会签署了《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和《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大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阅兵,连战等台湾各界人士参加;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美国,美国重申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两岸两会新签两项协议惠双向投资促人员往来8月25日,大陆海峡两岸关(本文来源于《黄埔》期刊2015年06期)

王淑翩[9](2014)在《从“一个中国框架”的提出看中央对台政策及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①短短几句话充满新意,透露出丰富的内涵,一时间成为海峡两岸人们揣摩热议的话题。新意之处在于"一个中国框架"概念的运用,许多人对此比较陌(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3年(下)》期刊2014-10-01)

唐子翠[10](2014)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国会对美国政府“一个中国”政策的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建交叁十五年,然而牵系大陆与台湾的“一中”问题并未随之得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早已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方明确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共是中国的合法代表政府以外,还涉及台湾的政治身份、特殊贸易、以及台湾未来的最终解决方案。建交以来,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为复杂和敏感的问题,美国对台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不仅仅事关台湾局势,也直接影响着中美关系的起伏。然而,由于美国特殊的政治传统和外交决策权力构架,美国的对台政策常常受到其国内因素的左右,其中左右力最大的便是美国国会不遗余力的介入。本文将以克林顿政府时期为研究时段,以美国政府制定的“一中”政策为研究对象,探讨美国行政当局与国会在该政策上的角逐。第一章首先阐述美国“一中”政策的内涵,以及克林顿总统对该政策的政治态度;其次,将分析美国国会介入政府“一中”政策的主要因素,以及美国国会对政府的“一中”政策的认识。第二、叁、四章将选取“一中”政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叁个方面,即“美国对台军售”、“美台政治关系”和“台湾的国际空间”为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对象。首先根据该政策在以上每个方面的实际推行情况,考察在该方面克林顿总统的态度;接着文章将从国会议员的提案着手,通过考察议案的通过率,分析国会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在该方面的政治倾向;最后,从实际例子中透析该方面府会之间的角逐。通过以上四章的分析,本文旨在证明,美国国会全方位地介入台湾问题,在“一中政策”上,克林顿政府时期“强国会”不断地挑战美国政府的对台决策,最终使得美国政府的“一中”政策摇摆不定,多为一张空头支票。(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4-04-01)

一个中国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陆方面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强调一个中国政策,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国际社会搞"两个中国"的企图;而20世纪90年代后,大陆不断强调一个中国原则,主要是针对岛内出现"台独"活动。尽管大陆方面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始终没有任何变化,但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前后表述前却有一个策略性调整的过程。台湾方面的一个中国政策前后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具体包括:两蒋时期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坚守;李登辉时期对一个中国政策的背离;陈水扁时期对一个中国政策的抛弃;马英九时期对一个中国政策的有限复归;蔡英文上台后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破坏。上述比较表明,大陆方面的一个中国政策在战略层面上始终没有任何改变,其变化仅仅是策略上的调整;而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政策上的变化则是战略上的根本改变,这是两岸一个中国政策演变的最大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一个中国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闫昊生,孙久文,苏玺鉴.土地要素:一个中国特色的政策工具[J].经济学家.2019

[2].王英津.两岸一个中国政策的演变及比较分析[J].台湾研究.2018

[3].黄家亮.美国国会与“一个中国”政策的“负向”演变[D].外交学院.2018

[4].孙承.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原则与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8

[5].胡珉瑞.特朗普承认一个中国政策在意料之中[N].团结报.2017

[6].曹元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N].光明日报.2016

[7].田园.呛声特朗普默克尔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N].光明日报.2016

[8].李跃乾.两岸两会再签两项协议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J].黄埔.2015

[9].王淑翩.从“一个中国框架”的提出看中央对台政策及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C].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3年(下).2014

[10].唐子翠.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国会对美国政府“一个中国”政策的挑战[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

标签:;  ;  ;  ;  

一个中国政策论文-闫昊生,孙久文,苏玺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